最近几年不仅新生儿出生率在不断下降,结婚率也是越来越低,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逐渐和老一辈人产生较大分歧。他们更愿意一个人生活,这样不会受到情感的约束,更不会有家庭、孩子的束缚。
根据民政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统计公报显示,2022 年,全国婚姻登记机构和场所共计4310 个,其中婚姻登记机构 1103 个,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83.5 万对,比上年下降10.6%。
结婚率为4.8‰,比上年下降0.6 个千分点。依法办理离婚手续287.9 万对,比上年增长1.4%,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 210.0 万对,法院判决、调解离婚77.9万对。离婚率为2.0‰。
虽然离婚率没有网上说的动辄40%左右那么夸张,但是离婚人数逐年上升却是实施。个人认为其中主要原因是现在大家对婚姻有了新的认识,大家对于婚姻的那种神圣感已经消失,甚至有人认为婚姻只不过是一张纸,一提不值一提。还有很多是冲动结婚、被迫结婚(未婚先育)等等。
说到离婚,就不得不说到财产的分割,甚至网上还有不少依靠结婚分割财产实现资产暴涨的新闻案例,让不少吃瓜群众大呼:原来这样也可以!
老实说,在我没有亲眼目睹许多离婚案例之前,我对婚前和婚后的财产分配并不关心,也不太关心房产证上写谁的名字会有什么影响。
事实上,许多讨论如此激烈,是因为这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有不同观点的人争执不休,无法互相说服,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除了离婚的朋友,互联网上也有很多相关新闻,一些名人和知名企业家也离婚。是的,成年人的行为很难划对错,他们只关心利益如何分配。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大的财产可能就是房产,因此,婚礼上房产证应该写在谁的名下常常会引发争议。即使是婚前由双方全款购买的房产,在结婚时,另一方也可能会要求在房产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严禁离婚时无法分享房产。
其实,从今年11月份开始,房产证上写的谁的名字已经影响婚后财产分配,不再纠缠也不管用了。
无论结婚后购买房产写在谁的名下,都不会影响离婚时财产平均分配的结果。
根据新《婚姻法》第十七条的相关规定,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收益和财产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
大部分,无论是房产、汽车等资产,只要是在结婚后购买的,离婚时都需要平均分配。
这很容易理解。有人可能会认为,在婚姻中,男方在外打工挣钱,女方作为全职家庭主妇没有收入,为什么要与她分享财产?
然而,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为什么你认为家庭主妇没有收入呢?请记住,在家里照看孩子、照顾家庭成员等任务并不比在外面工作轻松。
如果女方没有全职照看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学,男方是否能在外打工攒钱?如果你男方既要照顾孩子,又要上班,你觉得这对男人来说容易吗?
因此,法律这么规定,自然是考虑了多种因素,婚后财产平均分配是合理的。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结婚前双方公证各自的资产,并在公证后购买房产,那么这个房产就被认为是个人财产。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如果是婚前贷款或全款购房的房产,即使婚后加上了另一方的名字,也不会影响婚前部分财产的分配。
例如,男方在婚前用家庭出资的50万元首付款,贷款60万元购买了一套房产,即使婚后在房产证上加上了女方的名字,50万元的首付款仍然归男方所有。可能分享的财产只能是婚后贷款部分。
关于父母赠予的房产
根据新的《婚姻法》规定,父母赠予房产的分配需要分为两种情况:如果父母只提供资金赠予购房,没有明确房产归谁名下,那么这套房产被认为是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离婚时需要平均分配。具体的比例分配首先由夫妻双方协商,如果协商不一致,可以请法院裁决。
如果双方父母出资购买房产,但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则按照双方父母各自出资的比例进行分割。如有其他约定的情况,需要特殊对待。
如果父母在赠予房产时做出明确声明,说明房产归谁所有,那么离婚后不会进行分割。当然,父母在做出声明时通常需要公证,公证才能生效。
最后,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我会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