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音史∣塞扎尔·弗朗克青少时代有何经历?中晚期写了哪些名曲?

向清晨阳光 2024-03-31 01:54:19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六章 浪漫时期的音乐(1820—1910)

第三节 中期浪漫乐派

向阳光

五、塞扎尔·弗朗克

(一)生平经历

1.青少时代

塞扎尔·弗朗克(1822一1890),法国著名浪漫主义晚期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弗朗克(又译“弗兰克”)在1822年12月10日,生于比利时的列日城(Liege)。故而,弗朗克的原籍是比利时,出生于银行家家庭。因弗朗克的父亲是一位爱好音乐的银行家,他发现小弗朗克具备音乐的才能,一心想培养他当钢琴演奏家,所以从小便送他入列日音乐学院学习。11岁时,弗朗克已在比利时进行旅行演奏。12岁,毕业于比利时列日皇家音乐学校。1835年,也就是13岁时,弗朗克随家迁居巴黎。

1837年,即弗朗克15岁时,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钢琴,期间,连续获得钢琴一等奖、对位二等奖、赋格一等奖和管风琴二等奖。同年,弗朗克已经写出一部钢琴协奏曲,翌年又写出三首三重奏。这时,弗朗克已经明显倾向于专搞创作,但是这并不符合弗朗克父亲的本意,为此,他在1842年把弗朗克带出学院,回比利时开独奏会,开始演奏家的生涯,并从事作曲和教学,可惜不怎么成功。1844年,弗朗克又回到巴黎,在这里终其一生。

2.中晚时期

弗朗克的早期作品,很少流传。1858年,任教堂管风琴手,但主要仍从事教学。即弗朗克历任圣克洛蒂尔德教堂管风琴师。他的生活清苦、严谨,紧张而有规律。由于他教堂的工作和对管风琴演奏的陶醉,他便转向宗教仪式音乐和管风琴音乐的创作。由于他父母亲是德国血统,因此,也有人认为弗朗克作为一个法国作曲家,是应该打上引号的。但是,弗朗克接受的教育和训练纯粹是法国式的,他个人经常热情关注的也是法国。弗朗克的主要工作在教堂,以弹奏管风琴为专业。

正如他的学生、即为他写过第一部传记的作者丹第所说:“在这里,他度过他的大半生。三十多年来,每逢星期天和节日,到他晚年,还加上每个星期五早晨,他前来拨亮他自己的天才的火光,令人惊羡地、而且往往比原作者更崇高地即兴演奏那些精心制成的作品”。他的许多学生常常坐在他的近旁,全神贯注聆听他的这些即兴演奏和领略其中蕴含的不可思议的想象力和美。1866年4月间,李斯特听过他的一次演奏,离开该堂时曾喃喃自语地说,简直是巴赫转世。

1870年,入法国籍,正式成为法国公民。1871年,参与创建“民族音乐协会”,他的音乐创作,无论在其精致的构思和完美的形式方面,或者在其织体之清晰、统一和合乎逻辑等方面,也富于法国特点。还有,他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音乐的黄金时代的发展,起着积极有益的影响,他培养的一些学生,如杜帕克、丹第、肖松和德彪西等,都使法国音乐不断增添活力和生气。从这些方面着眼,应该说,弗朗克确是一位地道的法国作曲家。1886年被选为主席。1872年,被聘任为巴黎音乐院管风琴班教授,同时仍私人教授作曲。他的主要工作是教学,以弹奏管风琴为专业。

弗朗克支持学生大胆新颖的创造,造就了一个完整的作曲学派,丹第、肖松、杜帕克等都是他的学生。经过多年探索,终于在最后的五年里,写出了他最为著名的《d小调交响曲》、《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D大调弦乐四重奏》等,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征:旋律气质不凡,表现力深刻,和声新颖,结构坚实协调。特别是“循环形式”的出色运用,可以说是他的独创。1890年,外出上课时被马车撞倒,从此健康恶化,于1890年11月8日,在巴黎辞世。

0 阅读:0

向清晨阳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