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没有凝聚力,已经是美国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2023年2月,当时尚健在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纪念里根诞辰112周年的活动里,对美国缺乏凝聚力这一状况予以批评。
事情的起因是,在场的记者挑事,中国在近几十年快速崛起,询问基辛格,美国怎样才能战胜欣欣向荣的中国?

基辛格认为美国缺乏凝聚力的相关报道
作为见证中美关系发展变化长达半个世纪的基辛格,一针见血地指出,除非美国拥有强于中国的凝聚力。
基辛格为什么说中国有凝聚力,批判美国没有凝聚力?

基辛格当天参加活动并发表演讲 图自美媒
一、作为中美关系的开拓者,借里根批判当下美国政治基辛格高度赞扬中国拥有美国不具备的凝聚力,是基于对中国的了解以及近几十年来中美关系发展变化而得出的。
他被誉为是“中国的老朋友”,而建立朋友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71年7月。
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提到,当时访华是秘密进行的,只有他的助理黑格和时任总统尼克松知道此事,行动代号为“波罗一号”。

当时,中美还没建交,他是从巴基斯坦的一个军用机场,乘坐波音707,在几位神秘的中国外交官护送下,到达北京南苑机场。
这次访华,历经波折,是秘密进行的,却意义重大,帮助中美两国高层成功建立了对话关系,为次年尼克松访华做了铺垫,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对基辛格本人来说,这是他与中国建立长达几十年友好关系的开端。
可以说,基辛格不仅了解美国也了解中国,所以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当下美国政治生态中与中国相比“缺乏凝聚力”。

在纪念活动上,基辛格认为政府制定的很多政策和政治主张,导致国内出现了分裂,还给国际社会制造了诸多混乱局面。
长此以往下去,美国国内本就缺少的凝聚力会遭到更多的损耗,不排除未来美国会被世界上其他国家孤立,这个后果是美国无法承受的。
他告诫美国政府,应效仿里根总统,将权力与利于发展的要素相结合,从而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基辛格看来,美国现在的政府与里根政府时期最大的区别在于,现政府喜欢到处惹事,介入俄乌战争、时不时恶化中美关系等。
美国拉帮结派且奉行孤立主义,如此这般,稳定的世界环境难以形成。基辛格建议美国现政府向里根政府学习。
按照基辛格的说法,里根总统在位期间,从未放弃努力让美国成为世界稳定的领导者。里根深知,唯有如此,美国方能最为安全,进而迎来更大的繁荣。

而当前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俄乌战争持续中、中东局势动荡等,都跟美国有关,且都是美国挑起事端。
这不是基辛格第一次当众批判美国政府没事找事,总是恶化中美关系。

基辛格生前坚持冷静务实的外交策略,反对出现毁灭性冲突,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幼年时期,他亲眼目睹了德国纳粹的残忍杀戮,造成家庭中13人惨死。
成年后的基辛格,在工作过程中又先后经历过二战、越南战争等,他深刻地明白,一定要避免大国之间发生冲突。
因此,他断言,未来会不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命运将走向何方,主要取决于中美两国的关系是否和睦。

他警告美国政府,不要曲解中国“大国崛起”的志向。
在他看来,美国政府总是说,中国要主宰世界,事实上,中国并没有希特勒那种主宰世界秩序的想法,中国想要的只是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希特勒需要战争,德国纳粹发动战争是必然的,而中国领导人则不同。

基辛格回顾自己从毛主席时代以来,跟中国多位领导人有过往来,了解中国领导人们的意识形态,断然不会像希特勒那样给世界带来灾难。
他认为,中国领导人重视中国在国际体系中拥有裁决权,尤其是涉及到本国利益方面的最终裁决权,而权力的获取和使用权力带来的结果,也是让外界认可的。

面对中国这样的“雄心”,美国应对的方式就是将其视为挑战,试图制衡,这其中就包括美国对待台湾问题的态度。
据基辛格回忆,早在尼克松第一次访华时,曾跟毛主席谈论过很多话题,通常情况下,毛主席会直接告诉他,这些问题交给他与周总理讨论。

但是,在尼克松提到台湾问题时,毛主席却一反常态,当即做出表态。
当时,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与尼克松为代表的美方,达成共识,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美方对此不再提出异议。
而后来的几十年里,美国多届政府直接或者是间接地干预中国台湾问题,在基辛格看来,他们的做法,等于是推翻了尼克松首次访华的成果。

尼克松茶敬毛主席
他不希望美国将台湾推上中美冲突的道路上,让台湾重复乌克兰的道路,给台湾带来沉重的灾难,导致中美关系升级至无法挽回的地步。
还有,美国时不时对中国搞贸易战,在基辛格看来,不过是拜登、特朗普等人利用贸易手段,迫使中国做出让步,让美国人和外界看到他们的所谓“强硬手段”。
基辛格以自己在过往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提醒美国政府无论是采取政治手段,还是战争手段,都不会拖垮中国。
对美国来说,当前不应该是拖垮中国,而是想办法打破两国关系僵局,缓和两国关系,之后再逐步建立两国之间的信心以及工作关系。

基辛格如此犀利地批判美国政府,不仅仅是他期待两国共谋发展,还有他看到了中国具有美国不具备的凝聚力。
里根当总统时期,基辛格见证过美国国内的凝聚力,而近些年,美国国内分裂的迹象越来越明显,面临的种族矛盾、金融危机、就业问题……危机却越来越多。
用他的话来说,美国国内现在已经很难再凝聚起必要的力量,应对美国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

2008年,金融危机,最先爆发在美国,随后席卷全球。
面对危机,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们,没有跟随政府一起解决危机,反而趁机谋利,利用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推动美联储反而出现了持续加息的局面。
这让处于金融危机下很多人,不敢再搞投资,就业机会进一步减少,失业率大幅攀升。
对依靠工作而活着的普通人来说,生存处境更加艰难,不敢消费,加息又导致他们不敢随便向银行贷款,由此引发了,人们居无定所、家庭关系破裂等社会问题。

反观中国,解决危机,通过制定增加政府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等政府政策,还有推出适时的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从中央到地方贯彻落实这些政策。

2008年在合肥举行的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发展改革委指出将力推四大举措保农业稳定发展。
还有新冠疫情爆发后,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前往武汉、救援物资快速向湖北集中、人民群众自觉遵守防疫条例……全国上下一心,积极抗疫,呈现出来的凝聚力让人感到震撼。

反观美国,从上到下,一片混乱。
美国的政客们并没有把心思放在防疫上,而是忙着搞总统大选,他们把疫情当成是打击其他政党的政治的工具。

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以及不同种族人群居住地,都会影响到医疗救助资源分布不均。
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连检测试剂都不够用,病人也没有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救治。
因为防疫宣传不到位,导致密歇根等地陆续爆发游行示威,进一步加重了疫情的传播。

此外,基辛格是从二战年代走过来的人,他还见证了中国抗日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争中,中国人团结抗敌。
另外,中国的凝聚力还体现在“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军事力量的增强以及科技等领域飞速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
简而言之,在基辛格看来,涉及到国家和集体利益时,中国人团结一致,攻克艰难的凝聚力,在美国是难以见到的。

发动战争、搞贸易战、搞中美关系对立……这些事情只是维护了少数党派的利益,不能代表广大美国人的利益,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国内阶层、种族等矛盾。
美国的每一届政府并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矛盾,这就导致美国国内分裂的更为严重。
因此,虽然基辛格建议美国向中国学习,增强国内的凝聚力,但是就美国的现状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

参考资料:
1.基辛格:美国受“国内分裂和国际混乱”困扰,需另一个里根——京报网

2.基辛格:应对当今全球挑战,美国缺乏凝聚力——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