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只要关掉GPS,全球导弹都将变成“睁眼瞎”,只有2个国家除外

品味红梦史说 2025-04-09 05:18:45

1960年,美国海军更新潜艇导航系统时,开始着手测试GPS。

当时,导航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即便美国海军迟迟没有给出突破性结果,美国政府也没有追责。

3年后,美国最先进的核潜艇“长尾鲨”,在进行下潜300米测试时,发生意外,突遭海中断崖。

因导航技术受限,营救工作无法展开,最终核潜艇沉入到了两千多米的海底,129人全部遇难,携带的武器装备全部丢失。

这起事件给美国政府一个深刻的教训,往后重视发展GPS。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美国GPS导航主导全球导航。

那么,如果美国关闭GPS,全球其他国家会受到怎样影响?

一、GPS首次实战,改写人类战争史

美国GPS发展,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是1973年。正处于“美苏争霸”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斗争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军备竞赛持续不断。

被誉为“GPS”之父的布拉德福德·帕金森,向美国国防部提交“621B”的卫星导航计划,被某部门否决。

值得庆幸的是,这年年底,该计划又被国防委员会通过。

这个卫星导航计划,推动了美国军事技术化发展,也推动了世界战争朝着现代化发展。

当苏联在1983年,轻松击毁了误入本国领空的韩国客机后,美国时任总统里根再次下令,利用GPS加速美国领空部署。

虽然里根在1989年告别总统职务,但是他的后继者老布什继续着手推动该项目进展。

1990年夏天,耗资一百多亿、由18颗卫星组成的太空罗盘诞生,当时,它的威力并没有引起外界足够重视。

次年,这个大罗盘就被应用在海湾战争中。

在一场代号为“沙漠军刀”的行动中,遇上了沙暴,能见度不足五十米,美国的机械化步兵却完全不受影响,全速突击前进。

美军不受风沙影响,作战指挥室里,每天接收到高达几十万条GPS定位数据,敌人所处的状况,以跳动的绿色光标表现出来。

原本一场极为惨烈的战争,被以GPS数据呈现时,变成了美军指挥官们眼中的地图游戏。

随后,一枚搭载着GPS的导弹,突破风沙的遮蔽,给敌人致命性的打击。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美国在中东的政治格局,同时,也改变了人类战争的模式,拉开了现代战争朝着技术革新发展的序幕。

二、GPS成为军事战争中的利器,引起各个国家的重视

美国在“海湾战争”应用GPS,让伊拉克的百万大军一一裸露在美军指挥官面前,并利用GPS将弹药精准打击敌人目标,带给世界的震撼不亚于诞生新式核武器。

几年后,科索沃战争爆发,美国78%制导武器,都搭载了GPS,也就是说,敌人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

虽然现在提起GPS,大家都很熟悉,比如我们使用手机导航、使用手机购物等,都会用到GPS。

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GPS,并没有体现出GPS的巨大威力。

在俄乌战争中,曾出现过一幕。

当俄罗斯的坦克在基辅,因为遭遇导航干扰,处于不断绕圈状态时,乌克兰的无人机正在根据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提供的坐标,对俄军坦克制定袭击方案。

乌军士兵在前线部署“星链”设备。

定位能力被美军定义为是现代战争中的第一战斗力要素,明确指出,定位能力要比火力密度重要。

到目前为止,GPS技术尤其是被应用在军事领域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导地位的是美国。

很多国家的人们使用的GPS,是依赖于美国,就像乌克兰在俄乌战争中,依靠美国的“星链计划”精准打击俄罗斯军队。

军事与政治很多时候搅在一起,一旦出现利益纷争,原来的合作就会被打破。

就像特朗普上台后,一改美国政府扶持乌克兰的局面,一方面以政治手段拿捏乌克兰,另一方面还与乌克兰的死对头俄罗斯频繁往来。

美国拿捏乌克兰,除了要占据乌克兰的矿产资源等,还有就是拒绝向乌克兰继续提供“星链计划”。

如果没有GPS的支持,乌克兰的导弹在军事打击过程中的实力,将被严重削弱。

经此一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实,如果美国关闭GPS服务,的确有些国家会像乌克兰一样受影响,但不是所有国家都离不开美国的GPS。

自海湾战争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重视GPS,开发属于本国的GPS。

GPS发展到今天,处于全球导航系统头部的国家屈指可数,除了美国以外,就只剩中国、俄罗斯以及欧盟。

欧盟的GPS系统被称之为伽利略系统,该系统主要是民用,军事方面并不是他们研究的重点。

还有一些依赖于美国GPS的国家,为防止美国突然变脸,终止提供GPS服务,也投入自主研发GPS,但结果并不乐观。

以日本为例,虽然忙活了好多年,但是目前导航性能依旧没有达到国际主流水平。

如果美国真的关闭GPS服务,究竟有哪些国家国家的军事导弹不受影响?答案是肯定的,到目前为止,不受影响的只有中国和俄罗斯。

三、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经阶段式发展后服务多个国家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建立了国产的卫星导航体系——北斗系统的发展,还制定了北斗系统发展“三步走”战略规划。

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正式启动,6年后,实现国内定位、通信服务等。

到了2003年,该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期间,历经8年发展,北斗系统二号系统在2012年年底,已经成功建成了由14颗卫星组成的发射网。

北斗发展到这个阶段,不仅限于为国人提供服务,而且还能为整个亚太地区的人们提供手机定位、手机通信等方面的服务,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2009年开始,北斗系统再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2018年年底,我国的北斗系统完成了可以向全球提供服务的发射组网,并在2020年7月正式开通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北斗系统不仅应用于军事领域、人们的日常生活,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汽车、公共交通等领域。

此外,北斗系统还为一百多个国家提供GPS服务,不仅体现了这些国家对我国北斗系统的认可,也体现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科技实力。

由于我国的北斗系统技术,并不是像美国那样垄断式发展,因此,北斗系统始终抱着合作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到国际GPS竞争中去。

也就是说,我国的北斗系统已经走向国际化,实力不容小觑,即便美国关闭本国的GPS,我国的北斗系统依旧正常运行。

四、诞生于冷战时期的导航,发展应用于俄罗斯时期

前面提到美国海军在60年代,开始进行GPS测试研发,差不多同一时间,其宿敌苏联军方也确定需要一个卫星导航系统。

不过,当时的系统并不先进,需要观测好几分钟,才能粗略地勘测到一个位置,也就是说,如果应用于军事领域,反应实在是太慢了。

到了60年代末期,苏联的海、陆、空等军队抽调一部分人,联合研究导航系统。

苏联官方打听到美国在GPS方面的发展进展后,更加重视对这项技术的研发,在1976年专门颁布法令,确定建立GLONASS。

苏联发展后期,国内局势并不乐观,不过,苏联政府并未放松GLONASS的发展。

在1990年以及苏联解体半年前,苏联政府曾先后两次将GLONASS公开。

此举吸引了很多国家使用GLONASS,打破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针对卫星导航搞独家垄断的局面。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历届政府依旧重视发展本国的卫星导航,对导航系统进行多次技术升级。

根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发展卫星导航也不是闭门造车,在2022年,与我国签署协议,在我国境内可以部署GLONASS系统,我国可以在俄罗斯也能建立北斗导航地面站。

总结

自海湾战争后,GPS在军事方面的威力显现出来,谁掌握了GPS技术,谁就具备打胜仗的优势。

GPS发展到今天,不仅限于军事,而且还给我们在通信、交通等方面提供便利。

我国的北斗系统发展迅速,满足军事需求和人们的日常需求,还能给外国人提供GPS服务,因此,即便美国关闭美国的GPS服务,我们也无所畏惧。

参考资料

1.海湾战争----卫星导航系统第一次大规模的使用——来源

2.北斗:远在天外,近在身边(科技视点·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人民网

0 阅读: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