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各位帝王都是十分“迷信”的存在,他们对于死后的埋葬之地有着很深的风水学研究,希望能借此荫蔽子孙,将王朝延续下去。
而风水学中的龙脉,对应的就是这些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

现今中国龙脉上只埋了三个人,每一个都对中华民族做出过独特贡献,他们死后的陪葬品也是价值连城。
如果对这三座陵墓展开考古挖掘,发掘出的宝物足以震动全世界。不过这三座陵墓都是无法打开的,一个是挖不开,一个是不敢挖,还有一个根本就不能挖!
那么,这其中都有着哪些详情?

在三位特殊人物,按照在历史中出现的顺序,从远到近,那个根本就不能挖的就是黄帝陵,埋葬着华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黄帝在民众心中的地位是无比崇高的,他诞生的年代,华夏文明还没有形成,人类的生存是以部落形式存在的。
这些部落之间为了土地和水源,整日打得头破血流,大部落吞并小部落,逐渐形成了以黄帝、炎帝和蚩尤为几大核心的人类聚集地。
随后黄帝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领导智慧,先后击败了炎帝和蚩尤部落,才算是拯救远古民众于战乱的水火之中。

除了促进部落之间的统一以外,黄帝在文化和技术创新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为中华文明开了一个好头。
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出了文字,这让远古民众迅速进入信息社会,文字成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传承奠定了物质基础。
农业生产上,在黄帝的带领下,民众开始种植五谷,从原本茹毛饮血的野人生活向农耕文明过渡,稳定的粮食来源是我们民族能够得到发展的另一关键。

除了填饱肚子和创造文字,黄帝在政治制度和礼仪规范上的杰出贡献还有很多,我们不一一例举。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为我们的民族建立了一个历史榜样,无论在哪一个时期,黄帝带领部落民众战胜困难,抵御敌人的精神和事迹都在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

不过因为黄帝出现的时期离现在太过遥远,有关黄帝陵的具体地点是不得而知的,现在人们在祭祀黄帝陵时,最常去的一个地方就是陕西桥山,那里有一座黄帝陵。
从公元前422年开始,秦灵公就在此地祭祀黄帝,后世都有传承,到汉武帝时期,更是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往后就是历代王朝的大型祭祀场所。

可有关桥山黄帝陵中是否埋葬有黄帝尸骨一事是不得而知的,不少人猜测其中只是衣冠冢,或者只是黄帝生前一些生活用品埋在这里。
但不论如何,如果其中一些文物能够曝光,绝对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可这么多年过去,是没有什么人敢打这个地方的主意,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初祖,有人胆敢对此地不敬,将会引起亿万炎黄子孙的怒火。

第二个不敢挖的龙脉之地就是秦始皇陵,有关秦始皇陵的故事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多有提及,比如成龙主演的电影《神话》。
相传里面有一颗天外陨石,能够让地宫之中万物悬浮,还收藏有秦始皇找到的长生不老药,再加上上世纪兵马俑的发现,都为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秦始皇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在世的时候就考虑起了自己的后事,单是秦始皇陵的修建,就动用了民工徭役近80万人,修建了39年才算完成。
这个人口数量和工程用时,在当时用一句举国之力都毫不为过,如果能够将秦始皇陵打开,将里面的千年遗迹显露在世人面前,相信连世界八大奇迹都是比不上的。

而相比于黄帝陵没人敢打挖掘的主意,其实秦始皇陵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等人是想过进行挖掘的,不过最后因为技术难度过大,在经过一番调查后就不敢挖了。
首先从民族情感上讲,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在民众心中有着特殊地位,是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的具体象征。
只要身为华夏儿女,对于秦始皇所在陵墓就应当保持敬畏之心,他不单单是一座具备考古价值的陵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神图腾所在。

而在具体的挖掘难度上,秦始皇陵的结构是十分复杂的,秦朝工匠在修建之时就考虑到可能会引来盗墓贼的光顾。
因此上都是带着“九族株连”的风险,精心考虑着会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目前仅是秦始皇陵的封土堆就高达五十多米,底边的周长更是长达1700余米。
如此大规模的封土堆,在土质结构上还是由细夯土墙和缓坡台阶共同组成,夯土十分坚硬,要是动用挖土机等大型设备,很容易就会对陵墓造成破坏,一旦出现坍塌等情况,考古价值就是大打折扣。

并且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在修建秦始皇陵的过程中,工匠用了大量水银,在地宫内构建出百川江湖。
通过现代技术的勘察,证明秦始皇陵中是存在大量剧毒水银的。
这在挖掘过程中出现泄漏现象,不仅会对考古工作者产生严重危害,内部有价值的文物也会毁于一旦。

其次就是现代的文物保护技术也达不到挖掘条件,以兵马俑为例,上世纪刚刚被发现的时候,兵马俑都是有色彩的。
可仅是出土片刻,色彩层就开始快速剥离,变成了现在到兵马俑看到的黄土模样。

秦始皇陵地宫中的大量丝织品、竹简、漆器也是一样的,在现代水平不达标的情况下贸然挖掘,这些宝贵文物就会快速氧化褪色,以及变形分解,这都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考虑到这些因素,中国政府专门下达了相关指令,不主动挖掘任何一座帝王陵,除非是出现不可抗力的破坏,需要进行抢救性挖掘,因此上秦始皇陵是不敢挖的。

至于最后一个挖不开的帝陵,就是大名鼎鼎的女帝武则天所在乾陵,乾陵的修建模式在所有帝王陵中都是独树一帜的。
是采用的“以山为陵”,武则天在位修建之时,工匠们直接将梁山的山体凿开,在里面搭建出了地宫。
而入口位置在葬礼完毕,墓道就用两千多条石条封死,这些石条之间彼此用铁棍牵引,缝隙则由白铁浇筑而成,最终与大山融为一体。

这种坚固程度在古代可以说是固若金汤,黄巢和温韬等人在古代动用过几十万大军进行挖掘,结果忙活下来一无所得。
到了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也盯上了乾陵,有着烈性炸药的帮助,自然要比黄巢等人好上一些,可最后还是没能打开墓道。
由此可见,想要将乾陵打开,已经到了开辟整座大山的地步,即便现代工程设备能够达到技术标准。

在开凿过程中引起的垮塌等现象,也会让乾陵毁于一旦,再加上和秦始皇陵同样的技术性难题,即便能够打开地宫,后续涉及的文物保护技术也不能满足挖掘条件。
因此上即使千年过去,乾陵依然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务院在1987和1997年两次正式发文,主动挖掘帝王陵已经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陕西省文物保护部门也加大了对乾陵的保护力度,任何人都不能轻易染指这里。

参考资料:
1.秦陵考古又有新发现?真实的秦始皇陵比你想的还要神奇——2022-02-08 18:27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2.202304/0608:07:02来源:新华社——中国故事丨寻根黄帝陵

3.谁守护武则天1300年——《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刘 菁 《 环球人物 》(2008年第1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