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一任皇后

渃水说历史 2025-01-23 13:42:38

吴皇后是明宪宗第一任皇后,她仅仅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后就被废除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仗责了皇帝最宠爱的女人万贞儿。按理说尊贵的中宫之母惩罚一个还是宫女的万贞儿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然而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打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为了给心爱的女人万贞儿出气,他不但仗责了吴皇后还将她的皇后之位废除了。

吴氏自此居住西宫,此时宫女纪氏刚刚生下皇子朱祐樘,也就是后来的孝宗,朱祐樘当时被养育在安乐堂,吴氏经常过去帮助照顾抚养。后来待朱祐樘即位,感念吴氏当年的养育之恩,对她非常孝敬,犹如对待亲生母亲一般。自此吴氏晦涩的人生才有了改观。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吴氏因曾经种下善良所以后来才收获了福报。直到正德四年(1509年)正月吴氏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按照皇妃之礼下葬。

01、

吴氏是顺天人,今天的北京市。她出身名门,聪明颖悟、知书识礼,懂音律,善抚琴,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父亲吴俊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哥哥吴瑛是官羽林卫指挥使。她的舅舅孙镗曾在曹吉祥叛乱中救过朱祁镇的性命而封怀宁侯。吴氏家族可谓真正的名门望族。

天顺六年(1462年),英宗朱祁镇为皇太子朱见深选妃,吴氏被选中。天顺八年,吴氏被明宪宗朱见深立为皇后,当时她只有十七岁。

其实在朱见深还是太子的时候就非常宠爱宫女万氏,即便万氏比他大十七岁。即便朱见深继位后这种宠幸也不曾减少半分。

天顺八年(1464)明英宗驾崩,太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同年立吴氏为皇后。

身为尊贵的皇后,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而宫女万氏却一直宠幸不衰。吴皇后难免会嫉妒万氏,于是便想尽办法找万氏的茬。万氏仗着有皇帝撑腰难免恃宠而骄,于是和吴皇后顶撞起来,吴皇后便以此为借口杖责了万氏。

仗责了万氏吴皇后是出了一口气,但是这一顿仗责代价却实在太高。

02、

当宪宗得知吴皇后打了万氏,怒气填膺,恼羞成怒,他要替心爱的女人出气,于是怒气冲冲的来到吴皇后寝宫问罪。当着万贞儿的面,下令身边人拉倒吴皇后就开始仗责。打完后宪宗还不解气,一定要废了吴皇后。

但考虑到废除皇后必须表面文章做的到位才行,于是安排官员拿老太监牛玉开刀,老太监牛玉被下狱并遭受了严刑酷打,在官员的授意下编了一个弥天大谎:“当初英宗中意的太子妃人选乃是王氏,吴氏的父亲吴俊行贿于我,给了我一大笔银钱,我才假传先皇遗旨,使吴氏得以正位中宫。”

宪宗拿着这个假口供,拿给钱太后和自己的母亲周太后看,要求废掉吴皇后。钱太后知道里面大有文章所以不同意废后。而周太后却偏偏要跟钱太后对着干,表态支持儿子废后。

宪宗得到旨意,龙颜大悦当即连下三道诏书宣布废黜皇后:“先帝为朕简求贤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宫待期。太监牛玉辄以选退吴氏于太后前复选。册立礼成之后,朕见举动轻佻,礼度率略,德不称位,因察其实,始知非预立者。用是不得已,请命太后,废吴氏别宫。”

03、

吴氏被废,王氏被册封为皇后。成化二年(1466年),三十七岁的万氏迎来了她的高光时刻,她生下皇长子,从宫女一跃成为贵妃,然而不幸的是这个长子不久就夭折了。

成化五年四月(1469年)柏贤妃生下皇次子朱祐极,于成化七年(1471年)被立为皇太子,然而次年正月就夭折了。

成化六年(1470年),宫女纪氏在安乐堂生下皇三子,废后吴氏听说后经常过来帮忙照顾抚养。而宪宗皇帝得子后并没有多开心,而是怕万氏想起自己孩子夭折而伤心,于是将这个孩子留在安乐堂抚养。

直至成化十一年乾清门发生火灾,皇三子的身份才得以公开,并取名为朱佑樘,立为太子。

至于孩子留在安乐堂养育还有一种说法:纪氏在诞下皇三子之后,害怕遭到万贵妃迫害,一直不敢公开,在吴皇后和太监张敏等人的保全之下,直到成化十一年宪宗才知道自己有个皇三子。此种说法真相不得而知。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去世,朱祐樘继位,是为明孝宗。孝宗感念吴氏当年的抚养恩情,将她从冷宫里接出来当做亲生母亲一样对待,一应供应都按照太后的规格办理。还将吴氏的哥哥吴瑛从“羽林卫指挥使”升任“都指挥佥事”,入锦衣卫百户。

吴氏在冷宫中度过了二十多年,历经坎坷,总算迎来了曙光。这都是因为她曾经的善良,而收获的善果,之后吴氏一直生活在舒适舒心的生活中。

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在葬礼规格上大臣们有了分歧,有的主张以宫女身份安葬,有的主张以皇妃身份安葬。明武宗认为吴氏虽然被祖父宪宗废除后位,但她对父亲孝宗有保全抚育之恩,于是同意用皇妃的葬礼规格安葬在北京金山。

吴氏风雨一生,历经坎坷,在最好的年纪被打入冷宫,并且一待就是二十多年,期间生活凄苦自不必说,后来因自己的善举而获得福报也算是个不错的结局。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