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底层走入峰巅,在政治上她是一个很有远见的女人

渃水说历史 2025-03-21 14:23:01

李氏,明穆宗隆庆皇帝的妃子,她聪明灵巧,温婉贤惠。她虽然出身寒微却靠着贤良淑德、做事严谨等诸多优点从一个宫女一步一步晋升为皇贵妃。只是穆宗在位六年就去世了,李贵妃所生的儿子,年仅10岁的朱翊钧登基,是为神宗,神宗即位时年方10岁。

李氏不但对神宗十分严厉,为人处事也十分严谨。因神宗年幼,李氏重用严厉刚正,能力超群的张居正辅佐皇帝。也正因为这一举措,明朝得以展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不得不说,李氏在教育儿子和治理国家方面任人唯贤,有着独到的眼光。

李氏通州济县永乐店人,今天的通县永乐店,她出身寒微,父亲李伟是通州一名普通的老百姓。李氏作为普通宫女入宫,后被分到裕王府里侍奉嘉靖皇帝的第三子裕王朱载重。

李氏自从来到裕王府与正室陈王妃的关系非常融洽,陈王妃对她格外照顾,让她到裕王书房负责料理纸笔墨砚并陪侍裕王读书。

李氏容貌清丽、温柔娴静,于是裕王临幸了她使她有了身孕。在她19岁那年生下儿子朱翊钧,就是后来的神宗皇帝。两年后她又生下第二个儿子,即后来的潞王,李氏也由宫女晋升为才人。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裕王登基,是为明穆宗,陈王妃被册封为皇后,李氏被册封为皇贵妃。

穆宗继位后,力除弊政,兢兢业业,推行改革,一改皇室奢侈之风,一切从简,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朝政大有改观。

只是穆宗在位六年就去世,去世时只有36岁。儿子朱翊钧登基继位,是为神宗。尊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尊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此时神宗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而李贵妃也才28岁。

国主年幼一切事务都要请示李太后定夺。此时李氏重用太监冯保和能力超群的朝臣张居正。打算撤换司礼监掌印太监,将之前的孟冲换成了冯保;再将内阁首辅高拱换成张居正。

于是神宗在登基大典上下达旨意:免去孟冲司礼监掌印之职,冯保接任。之后不久神宗又下旨免去高拱首辅职位由张居正接任。自此明朝进入新的篇章。

李太后对张居正的能力无可置疑,大到国家政务,小到对神宗皇帝的教育,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张居正也不辱使命,将国政处理的非常到位,对神宗的教育也是尽心尽责。只是他过于刚正严厉的教育方式使年少的神宗对他非常的恐惧,以致于留下心理阴影。

到了神宗年满18岁后,张居正觉得他可以独立处理朝政了,于是多次提出归政于皇上,但均遭到李太后的拒绝。

神宗也曾试探的向母亲提过此事,但李太后依然没有答应,让他30岁前不要提亲政的事,一切听张先生的安排。李太后态度坚决由此增加了神宗对张居正的反感。

张居正为国事夜以继日地操劳,直到万历十年去世。

张居正兢兢业业致力于明朝国务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当然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张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但这一切都是李太后的主张,神宗无奈。

对神宗而言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揽大权,是对自己的一种蔑视,所以他恨极了张居正。

所以在他亲政后立马对张居正进行了无情清算。这也直接导致张居正生前改革成果丧失殆尽。

张居正去世后,李太后不再过问政治。神宗没有了约束成了脱缰的野马,他近三十年不上朝,然而李太后对儿子的做法没有作出任何指责。也许她觉得儿子已经长大了,她不能一直扶着他前行,以后的路该让他自己走了。

自从儿子亲政后李太后就退居幕后过起了颐养天年的生活。她一生中累加尊号,称为“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喜”皇太后;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寿终正寝,享年70岁, 谥号为“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

李氏从一个普通的宫女一步一步晋升为皇太后,从她走过的历程来看她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有能力,主见的女人。她在治理国家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眼光,她任用贤人推进改过,割除痹症让国家由弱变强重新焕发生机。在政治上她也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