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承认了一点,美国对中国有了严重的误判。根据《纽约时报》报道,私下里,一些特朗普政府官员承认,他们没有准确预测到中国的反应。特朗普似乎曾预计,鉴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规模,中国会是最早来乞求减免关税的国家之一。
然而,现实却啪啪打脸。2025年4月,经过数周的咆哮、威胁和局势升级,特朗普接连退缩,先是收回了威胁解雇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的言论,随后在对中国商品征收145%关税的问题上做出让步。
特朗普最初设想通过极高的惩罚性关税迫使中国屈服,甚至让全球公司在美国建厂,重现他口中“1870年至1913年”的美好。
然而,现代供应链的复杂性远超他的想象,塔吉特、沃尔玛等美国零售巨头警告,进口商品价格将在几周内大幅上涨,货架将空空如也,标普500指数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已下跌10%。面对经济压力,特朗普在承认针对中国的关税“不可持续”,并表示“不会那么高”,这一连串退让成为强硬路线政治和经济代价的生动写照。
白宫试图掩饰这一尴尬,特朗普的助手们坚称极致要求是“战略智慧”,迫使90个国家排队与美国谈判。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对记者说:“耐心点,你们会看到结果的。”
特朗普也在白宫向记者强调,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我们不会成为被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占便宜的笑柄。”然而,这种乐观的说辞掩盖不了白宫内部的焦虑。
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华盛顿的一次闭门会议上对投资者坦言,145%的关税“没人认为可持续”,并透露正在寻求与北京缓和局势。他的话很快被泄露,显示出白宫内部对局势失控的担忧。
美国的误判:低估中国的战术与准备
特朗普政府的退让源于对中国战略的严重误判。中国竟然采取了“以静制动”的战术,不急于谈判,而是让特朗普自食其果。这着实出乎特朗普意料,据他幻想,中国应该特别慌乱,特别想找美国求和。然而他期待的电话始终没有响起,而他又不愿主动示弱,因此陷入如今进退两难的境地。
康奈尔大学经济史学家尼古拉斯·穆尔德指出,2017年特朗普首次对中国征收关税时,中国确实有些措手不及,但多年来,中国一直在为进一步的局势升级做准备,“他们对经济痛苦有了更强的承受力,也有更强的能力应对局势升级。”
美国的误判有其深层原因。首先,特朗普政府的成员多为政治素人,缺乏国际事务经验。他们之所以成为总统幕僚,往往是因为对特朗普的极尽奉承,以及与特朗普一致的反华立场。这种团队构成导致了能力与判断力的双重缺失。
因此特朗普政府闹出的国际笑话特别多,就在不久前,美国财长贝森特和马斯克在白宫公然对骂,“FUXX”不离口,甚至差点上演全武行,吓得来访的意大利女总理花容失色。
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停留在刻板印象上,忽视了中国在过去数年间的变化与准备。特朗普政府未能预见到,中国早已通过多元化出口市场、加强国内消费、提升科技自给率和完善金融防御体系,做好了应对贸易战的准备。
其次,特朗普对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的报告深信不疑。米兰在2024年11月撰写了一份关于2018年贸易战及后续计划的报告,提出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如从20%提高到50%)将导致人民币大幅贬值,引发中国资本外流和金融压力。他认为,中国经济债务占GDP的350%,对资本外流极为脆弱,货币贬值可能导致经济泡沫破裂,金融市场剧烈波动,迫使中国妥协。
米兰的判断与特朗普长期信奉的“中国崩溃论”不谋而合,特朗普因此决定对中国发动“经济珍珠港袭击”,试图通过145%的关税迫使中国就范。然而,中国不仅没有崩溃,反而以84%的报复性关税反击,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中国的新战术:以静制动,拖垮美国
中国此次采取的“以静制动”战术,完全打乱了特朗普的算盘。2018年贸易战时,中国确实吃了些亏,但此后六年,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从多元化出口市场到加强国内消费,从提升科技自给率到完善金融防御体系,中国已今非昔比。
面对特朗普的突袭,中国有条不紊地应对:对美出口减少的部分通过“一带一路”国家消化,国内市场通过政策刺激进一步激活,科技领域的高端芯片和关键技术逐步实现自研。中国的经济韧性让特朗普的“奇袭”无功而返。
中国深知,只要坚持不妥协,时间站在自己这边。美国无法承受持久的经济战,而中国凭借世界第一工业国的厚实家底,完全有能力将美国拖垮。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不仅打击了中国,也重创了美国自身。
塔吉特、沃尔玛等零售商的警告表明,美国消费者将直接承担高关税带来的成本,物价上涨和货架空置可能引发民怨。
标普500指数的下跌反映了市场对特朗普政策的恐慌,美国经济学家已警告可能出现的“特朗普衰退”。中国外交部的强硬表态进一步加剧了特朗普的困境。
当特朗普声称中美正在谈判时,外交部迅速打脸,称谈判“不属实”,毫不留情地让特朗普毫无回旋余地,只能继续面对国内的经济压力。
伊丽莎白·伊科诺米,一位曾在拜登政府商务部工作、撰写过大量中国贸易政策文章的专家指出,特朗普团队忽视了中国的三大特点:报复手段的多样性、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力,以及将经济问题归咎于美国的能力。她认为,这种“胆小鬼博弈”无益于美国,反而提升了中国在国内外的威望,而美国显得“毫无章法”。
特朗普的傲慢:从自信到自食其果
特朗普的失败不仅源于误判,更源于其傲慢。他长期以来言必称中国,却从未真正了解中国。他设想通过关税战重现美国昔日的辉煌,却忽略了现代供应链的复杂性。特朗普曾幻想回到1870年至1913年的“美好时代”,通过关税让美国“比任何国家都富有”。
然而,现代全球经济早已不是19世纪的模样,供应链的全球化让单边关税政策成为双刃剑。特朗普的145%关税不仅未能迫使中国屈服,反而让美国经济率先承压。
特朗普的幕僚同样难辞其咎。斯蒂芬·米兰的报告虽看似有理,却低估了中国的经济韧性和应对能力。米兰认为高关税会导致中国资本外流和金融崩溃,但中国通过严格的资本管制和国内资产配置,早已化解了类似风险。
中国的债务问题虽存在,但其经济体系的庞大体量和政府调控能力让其远未到崩溃边缘。特朗普对这份报告的轻信,反映了他对中国的傲慢态度。他以为中国仍停留在2018年的状态,却不知中国早已今非昔比。
更致命的是,美国自身已不再是2018年的美国。从经济到科技,美国的优势正在缩小,而中国在多个领域已实现反超。中国的工业产值占全球的3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工业国;科技领域,中国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已赶超美国;军事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让美国倍感压力。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战压垮中国,却发现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持久战:中国的底气与美国的困境
中国之所以敢于采取“以静制动”的战术,源于其底气。过去六年,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外交领域做了充分准备。经济上,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拓展了出口市场,减少了对美依赖;科技上,中国加速芯片国产化和关键技术突破,抵御了美国的技术封锁;外交上,中国通过多边主义争取了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中国的经济家底厚实,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让其有能力与美国打持久战。
反观美国,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已引发国内危机。美国经济学家警告的“特朗普衰退”虽未发生,但已让特朗普如坐针毡。中国的强硬反制让特朗普的“经济珍珠港袭击”彻底失败,金融市场面临崩盘风险,货仓商品即将耗尽,特朗普被迫做出让步。然而,中国丝毫不给喘息机会,除非美国彻底放弃霸凌政策,否则中国将继续奉陪到底。特朗普和他的幕僚低估了中国,最终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