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早承诺大幅降税竟是中国:特朗普接见三大零售商,果断服软

小王旭旭 2025-04-23 19:13:25

2025年4月,特朗普因对华145%高关税政策引发的供应链危机,陷入空前困境。美国零售业因依赖中国商品而濒临崩溃,通胀压力和民意危机接踵而至。面对这一局面,特朗普紧急召见沃尔玛、家得宝、塔吉特三大零售商高管,试图寻找解决之道。然而,零售商的警告让他直面残酷现实:若不调整对华政策,美国经济将陷入混乱。

最终,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一改强硬态度,公开承诺大幅降低对华关税,震惊全球。他表示:“哦,我不会说要对中国强硬,不,不会的,我们会很友善,145%关税是很高水平,最终不会这么高。”

美国最早承诺大幅降税的国家,不是欧盟,不是日韩,竟然是中国。

第一幕:高关税政策失灵,供应链危机全面爆发

特朗普自4月2日宣布对华145%“对等关税”以来,美国经济迅速显现危机迹象。尽管对其他国家的关税已暂停,对中国的高关税依然生效,直接冲击依赖中国商品的零售业。数据显示,沃尔玛、塔吉特等零售巨头超过50%的进口商品来自中国,家得宝同样依赖中国供应链。

关税导致进口成本飙升,塔吉特股价年内暴跌超30%,其他零售商也难以幸免。美国玩具协会会长埃亨指出,去年美国进口玩具170多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三来自中国。关税已导致供应“几乎停滞”,原本为沃尔玛、塔吉特准备的圣诞季库存至今未能进入美国。若问题持续,今年圣诞节货架将空空荡荡,玩具价格可能翻倍。

为规避关税风险,美国企业自去年11月特朗普胜选后便开始大规模囤货,导致中国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出口显著增长。然而,这些库存仅能短期支撑,一旦耗尽,物价上涨和供应短缺将直接冲击消费者。

白宫内部已感受到危机,白宫消息人士透露,政府正计划组建专项工作组,专门应对中美关税战引发的供应链问题。

零售商的困境不仅限于玩具行业。家得宝和劳氏公司依赖中国供应的建筑材料和家居用品,如螺丝、灯具和小型家电,这些商品同样受到高关税冲击。家得宝高管在内部会议中警告,若关税政策不变,公司可能被迫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塔吉特则表示,其服装和日用品库存已下降至危险水平,部分门店已出现缺货现象。零售商的集体焦虑,迫使特朗普不得不采取行动,直面这一由自己政策引发的经济危机。

第二幕:零售商高管直言警告,特朗普被迫面对现实

特朗普紧急召见沃尔玛、家得宝、塔吉特三大零售商高管,试图缓解危机。沃尔玛发言人称会谈“富有成果”,但背后却是对特朗普政策的强烈不满。沃尔玛高管在会谈中直言,若关税继续维持,库存将在未来两个月内耗尽,消费者将直接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冲击。

塔吉特和家得宝的情况同样严峻。塔吉特高管表示,公司已尝试通过越南、印度等国家寻找替代供应链,但这些国家的生产能力远无法与中国相比,且物流成本高昂。家得宝则指出,中国供应商提供的定制化产品(如特定规格的螺丝和灯具)在其他市场难以快速替代,若供应中断,部分门店可能面临停业风险。塔吉特CEO布莱恩·康奈尔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理解总统保护美国产业的意图,但145%的关税让企业无路可走,消费者最终会为这一政策买单。”

特朗普此前一直宣称“等着中方电话”,不愿主动妥协。然而,零售商展示的库存数据让他无法再逃避现实。沃尔玛的仓储报告显示,其关键商品库存已降至历史低点,部分门店已开始限购高需求产品。塔吉特则预计,若情况持续,圣诞节期间将有30%的商品无法上架。家得宝的供应链负责人透露,公司已暂停部分新店开业计划,以集中资源应对库存危机。三大零售商的警告让特朗普首次直面高关税的后果:中国商品断供将直接导致货架空虚,引发消费者不满,进而冲击其政治支持基础。

第三幕:民意危机加剧,特朗普政治生命堪忧

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未能兑现“增加就业”的承诺,反而让美国经济和民意承压。盖洛普民调显示,特朗普支持率跌至45%,较上台初期下降两个百分点,为历史新低。相比之下,拜登2021年同期支持率为56%,二战后美国总统首季度平均支持率为59%。高关税推高进口成本,却未带动制造业回流,反而威胁零售供应链,引发选民不满。民调分析指出,支持率下降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群体,这些群体对物价上涨最为敏感,也是沃尔玛、塔吉特的主要客户群。

对特朗普的MAGA支持者而言,金融市场波动或许难以感知,但超市货架的空虚却能让他们直观感受到特朗普的“不可靠”。若圣诞节期间供应短缺、物价飙升,选民的愤怒将直接指向特朗普。

历史教训历历在目: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商品短缺,1980年代末,苏联超市货架空荡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加速了政权崩塌。拜登也因经济承诺落空,导致民主党在2024年摇摆州全败,失去了众议院多数席位。特朗普若不及时调整政策,共和党在2026年中期选举将面临巨大挑战。

此外,高关税还引发了美国内部的连锁反应。若关税持续,通胀可能在年底突破5%,对中低收入家庭造成更大冲击。美国商会警告,高关税可能导致每年200万个就业岗位流失,因中小企业无法承受成本压力而裁员。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原本旨在保护本土产业,但现实却是制造业并未显著回流,反而让零售业和消费者首当其冲。民意危机和经济压力双重夹击下,特朗普的政治生命岌岌可危。

第四幕:特朗普公开降税,贸易战态度软化

在零售商的巨大压力下,特朗普终于松口。他在接受采访时一改强硬态度,承诺大幅降低对华关税,并表示:“哦,我不会说要对中国强硬,不,不会的,我们会很友善,145%关税是很高水平,最终不会这么高。”

这一转变令全球震惊,也让中国成为美国最早承诺大幅降税的国家。特朗普政府内部早有预警,白宫已意识到供应链危机的严重性,但真正促使其态度转变的,是三大零售商的直言警告。会谈中,零售商清晰展示了库存枯竭的现状,特朗普或许不得不承认:离开中国商品,美国经济将陷入混乱。

从4月2日宣布高关税到如今承诺降税,特朗普的强硬姿态仅维持了20多天。这场贸易战表明,与世界第一工业国对抗,美国难以承受后果。特朗普的服软并非出于战略考量,而是迫于经济和政治压力。

若不及时调整政策,通胀和民怨将直接威胁其政治生命。

此外,特朗普的降税承诺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欧盟和日本等美国盟友此前已对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表达不满,认为其可能引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损害多边贸易体系。

特朗普的降税表态被视为对盟友压力的部分回应,同时也是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妥协。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美贸易额仍高达6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对美国市场的渗透率超过40%。这一数据表明,中国供应链对美国经济的不可替代性,是特朗普不得不低头的重要原因。

结尾:中国强硬应对,特朗普低头认错

特朗普对华降税承诺的背后,是中国商品对美国经济的深刻影响。三大零售商的警告让特朗普认识到,货架空虚远比股市波动更致命。自发动关税战以来,特朗普态度从强硬到软化,仅用了20多天,足见与世界第一工业国打贸易战的代价之高。中国外交部已明确表态:若打贸易战,我们奉陪到底;若谈判,大门始终敞开。特朗普的服软表明,唯有妥协方能缓解危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无人能撼动。

0 阅读:128

小王旭旭

简介:每天更新不一样的科技,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