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未来拆迁思路要变了

小乐商业 2025-03-14 09:40:59

前几天,住建部的一场会议引起了众多关注,尤其是盼望着拆迁的居民。小编本着让子弹飞一会的心态,一直没有细说,今天就重点展开来讲。

最让大家兴奋的莫过于下面这段话——把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城市更新的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改造,也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

很多人觉得前半句是重点,其实后半句才是,因为是新提的。

“把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城市更新的改造范围”这个最早在2020年就有了,当时的提法是“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当然了,这些话一出口,上海很多老工房确实拆迁概率更大了。

小编接下来重点要说的是后半句——因地制宜实施改造,也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

什么是自主更新改造?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居民自己出一点前,比如原拆原建。

说这个之前,我们来梳理下近30年来上海拆迁的思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2 年到2000年,标志性事件是卢湾区毛地批租,普陀的中远两湾城、黄浦区的新天地都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第二阶段是2001年到2016年,主要是围绕着上海世博会展开。第三阶段是2017年至今,主要特点是手术刀性质精确拆迁,规模大幅下降。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上海各区的任务是完成零星旧改。那么明年开始的十五五呢?这就回到了刚才说的自主改造了。

去年开始,上海陆续有区开始试点原拆原建的消息,这就是在给未来做准备,探索下怎么样的模式才会得到居民支持。

原拆原建的底层逻辑是政府出一部分钱+居民出一部分钱来完成改造,有人测算过这种模式能最大化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同一笔钱如果进行原拆原建,可以进行两个小区的改造,而如果是纯拆迁,只能完成一个小区。

所以问题就很简单了,如何调动居民积极性,让居民自愿出另一部分钱。

杭州之前有一个案例,2023年浙工新村小区采取“居民自筹+政府补贴”的资金筹措模式,通过拆除危旧房并在原址重建的方式实现居住环境改善。

之所以能成功的关键在于居民可以面积。居民原有住房面积部分按1350元每平出资。每户最多可扩面20㎡,扩面部分的价格约3.452万每平,周边现在房价大约4万每平。

居民出资动力来源于利益,改建后生活条件好了,改建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以后转卖还能有利润,何乐而不为?

上海之后是否也会这样呢?不好说,但如果真这样做,估计通过率会很高。

7 阅读:2278
评论列表
  • 2025-03-14 12:50

    市中心根本没有可能,边远地区也不值钱。陆家嘴地区想原拆原建?居民自己不拿出千万以上谈都别谈,浦西内环内的都别想了,要么金山、奉贤、崇明还有可能。

  • 2025-03-15 08:54

    建筑成本每平方3000元够了吧,算80平扩到100平,增加20平,按小编说法3万就是60万,100平成本30万,政府估计还能赚30万,怎么看政府也没投钱。不知道我的算法有没有问题。

  • 2025-03-15 08:55

    按小编算法,建筑成本至少要6000一平

小乐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