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副总统万斯的专机在2025年4月21日降落新德里时,莫迪政府立刻献上“见面礼”——对部分中国钢铁加征12%的临时关税。
这场精心编排的“投名状”仪式,让印度国内民族主义者欢呼“美印联手遏制中国”的时代到来。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的警告却如一盆冷水:“美国现在拉拢印度,就像1912年邀请乘客登上泰坦尼克号,而前方等待的不仅是冰山,还有整个冰川。”
美印合作的“玻璃盟友”本质万斯此行看似带着诚意——美印敲定双边贸易协议框架,承诺“降低关税负面影响”!但细看条款,华盛顿的算盘打得震天响:要求印度三年内将对华钢铁依赖压到10%以下,同时纽柯钢铁已收购印度Essar钢厂56%股权,准备用美资产能替代中国产品。
这种“既要印度当打手,又要把控印度命脉”的操作,与当年肢解日本东芝、法国阿尔斯通的套路如出一辙。
印度并非毫无察觉,莫迪政府一边高调加税,一边在关税公告里埋下“可随时撤销”的伏笔,这种骑墙战术暴露了印度的焦虑!
2024年印度制造业占比不升反降至14.3%,70%的炼钢设备依赖中国进口,连塔塔钢铁的连铸机都是山西太重集团造的。
这种“用中国装备生产钢材,再对中国钢材加税”的荒诞剧,活脱脱是“过河拆桥”的现代版。
技术代差的“降维打击”印度专家曾幻想“封锁中国海上能源通道”,但现实给了当头一棒,印度现役航母“维克拉玛蒂亚”号是俄制二手货,舰载机依赖法国“阵风-M”,滑跃甲板导致作战效能不足。
反观中国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成熟,055驱逐舰垂发单元数量是印度同类舰艇的三倍。更扎心的是,印度陆军紧急采购7.2万支美制步枪,而中国西部战区列装的PCH-191火箭炮射程覆盖新德里,高原无人作战体系已迭代到4.0版本。
经济领域的差距更令人窒息。中国掌握全球67%的铬铁产能,随时可卡住印度特种钢脖子;而印度83%的汽车用双相不锈钢依赖中国。
这种“工业命脉握在对手手中”的困境,让印度经济学家桑杰·卡图里亚哀叹:“我们的红线不是安全,而是如何避免被供应链勒死。”
美国剧本的“历史重演”特朗普政府对印度暂缓实施“对等关税”的“善意”,本质是复制“扶持日本对抗苏联”的冷战剧本。但印度可能没意识到,自己正踏入同一个陷阱!
1985年东芝被迫向美国转让数控机床技术,2025年纽柯钢铁收购Essar钢厂股权,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更讽刺的是,美国商务部的3521%光伏关税砸向东南亚时,中国企业早已布局印尼、老挝新产线,用HJT电池和颗粒硅技术把成本压到美国本土制造的60%。
这种“你筑关税墙,我架技术梯”的应对,让华盛顿的围堵成了徒劳——2025年一季度东南亚对美光伏出口暴跌85%,但中国通过印尼出口量反增300%。
自信泡沫的“危险游戏”72%的印度民众坚信“印军可轻松击败中国”,这种迷之自信堪比泰坦尼克号乘客对“永不沉没”的迷信。
印度海军少将梅农设想的“封锁马六甲海峡”,在现实中遭遇三重打击: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海试故障频发,采购的26架“阵风-M”到货后才发现缺乏配套导弹,而中国早已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缅甸皎漂港建成“能源备份通道”。
莫迪的“大国梦”同样危机四伏,印度纱线遭孟加拉国封杀,被迫撤回对孟转运设施,暴露了其“地区霸主”地位的脆弱性。
而中国商飞在海南推行的“飞机租赁人民币结算”,正把美元体系撕开裂缝——当印度还在为美印5000亿美元贸易目标兴奋时,中国已重新定义规则。
冰山背后的“生存法则”萨克斯教授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美国拉拢印度遏制中国的本质,是让两个人口大国互相消耗,正如当年用阿富汗拖垮苏联。
但中国显然不吃这套——青山控股调整铬含量绕开印度关税,中远海运借道孟加拉国利用南盟免税政策,这种“用技术破解政治”的操作,让新德里的关税大棒成了摆设。
历史早已给出答案: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度“雪耻”执念持续半个世纪,却陷入“买装备—被宰—再买”的死循环;而中国用同等时间建成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
当印度网友在社交平台炫耀“阵风战机可碾压歼-20”时,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正在测试第六代战机的变循环发动机。
正如《金融时报》的辛辣点评:“当莫迪忙着讨好华盛顿时,中国人正把波音退货飞机改装成C919交付中心。”
这场博弈最残酷的真相或许是:真正的崛起,从来不是靠站队换来的。印度站队美国不仅换不来尊重,还会遭到反噬,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呵呵,阿三不舔霉鬼它就不是阿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