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乞丐解释道:“别误会,我不是来乞讨的。我有重要的事要找县委书记,能不能让我见他一面?”
保安一时语塞,眼前的女乞丐状况凄惨,衣服破旧不堪,双手因寒冷而泛紫,脸色蜡黄消瘦,她抱着的婴儿更是显得虚弱无比。
门卫此刻难以核实这位女性的真实身份。考虑到国家刚刚成立,若这看似乞丐的女子是潜在威胁,后果将不堪设想。
乞丐反复强调,他手上有件特别重要的东西,必须当面交给县委书记,否则他无法安心。
保安实在没办法,只好拦下一位刚进大楼的职员,让他帮忙传达一下这个情况。
齐寿良作为县委书记,听到有女乞丐找他,感到十分疑惑,因为他并不记得认识这样的人。尽管如此,他考虑到这种情况可能另有隐情,决定还是亲自见一见这位女乞丐。
这名带着孩子的乞丐迅速被带到了县委书记的办公室。齐寿良以平和的语调询问:“别紧张,我是平江县委书记齐寿良。你来找我,有什么紧急的事情需要解决吗?”
女乞丐一确认眼前的人就是县委书记,情绪瞬间失控,眼眶湿润,双手颤抖着把孩子放到一旁。她迅速在衣服口袋里翻找,很快就拿出了一个破旧不堪、满是污迹的布袋。
齐寿良面前,那位女乞丐谨慎地捧着一个布包,缓缓将其打开。
齐寿良打开包裹,里面的东西让他大吃一惊——居然是黄金!
女子声音颤抖地说道:“书记,这是我已故丈夫涂正坤临终前嘱咐我转交给党组织的物品。经过十年的等待,今天我终于实现了他的遗愿。”
齐寿良盯着那包金子,心里满是疑惑。这女人到底是谁?她提到的丈夫涂正坤又是什么来头?这笔钱又是怎么来的?一连串问题在他脑子里打转,越想越觉得摸不着头脑。
齐寿良从一位女性的口中听到了一个长期被隐藏的往事。
朱引梅表面上看是个乞讨者,实际上她的身份远不止如此。她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而她的配偶涂正坤更是非同寻常。涂正坤曾是湘鄂赣地区省委的领导人,多年前在革命斗争中英勇献身。这对夫妇的故事,展现了革命年代普通党员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报效国家】
1897年,涂正坤在湖南平江县出生。他幼年时便失去了双亲。1925年,通过工友的引荐,他加入了党组织,这成为了他人生转折的关键点。
涂正坤作为一名杰出的共产党员,在加入党组织后迅速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他组织当地的工人和农民,成立了一支游击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与敌对势力展开顽强的抗争。
1928年7月,平江地区爆发武装起义,涂正坤带领游击部队加入了彭德怀指挥的起义军,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次历史性事件中,涂正坤率领的队伍与彭德怀的部队协同作战,在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取得了显著战果。他们的英勇表现不仅推动了起义的成功,更为后续革命斗争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起义结束后,涂正坤被任命为平江第四区的区委书记。
党组织指派涂正坤负责当地的土改任务,这位年轻干部充分展现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他深入基层,带领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在具体工作中体现了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水平。面对复杂的农村土地问题,涂正坤能够准确把握政策方向,有效动员群众参与,确保了土改工作的顺利推进。他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善于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在工作中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成熟与魄力。
他组织民众推行新政,驱逐了地方豪强,同时把工厂和农田全部交由党组织管理,之后再分配给贫苦农民,彻底解决了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位区委书记涂正坤很快赢得了广泛好评,被平江百姓视为福星。面对赞誉,他并未自满,依旧勤勉尽责,全身心投入日常工作中。
在此期间,涂正坤与年轻的女干部朱引梅相识了。
【喜结连理】
朱引梅和涂正坤年龄相近,都来自贫困家庭,他们的生活经历颇为相似,因此两人交流时总能找到不少共同点。
在战友们的热心安排下,涂正坤与朱引梅迅速建立了联系,两人相互间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婚礼在平江县匆忙举办,场面十分简陋。新人没有置办任何像样的家具,甚至连桌子都没有,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新娘的礼服也是用旧军装改制的,条件十分艰苦。
他们身上唯一的新东西,就是同志们特意准备的两朵大红胸花,戴在胸前显得格外喜庆。尽管物质上并不丰富,但他们内心非常充实。两人怀揣着相同的理想,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这样的感情难道不是最珍贵的吗?
然而,他们的蜜月期极为短暂。婚礼刚结束不久,两人便不得不分开。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利,红军主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这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当大部队转移时,需要安排人员留守中央苏区,确保后方安全。涂正坤被选中承担这一重要任务。
这对夫妻在艰苦的斗争中始终并肩作战,尽管无法预知何时才能迎来胜利,但他们内心都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他们深信,只要能够换来最终的胜利,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内忧外患】
转眼间,涂正坤带着队伍在深山老林里打了三年游击,度过了最苦的一段时光,总算是盼来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好消息。
涂正坤得知此事后备受鼓舞,尽管他深知国民党居心叵测,需要保持警惕,但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是,他迅速与上级取得联系,决定与当地的国民党军队展开协商。
涂正坤对两党合作持积极态度,但对方的表现令他深感忧虑。在谈判中,他明显察觉到对方缺乏诚意,不断施压,企图迫使我方放弃军队和根据地。这种强硬姿态让涂正坤对合作前景产生了严重怀疑。
经过长达数月的协商,最终达成协议,决定将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改组为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这支部队由涂正坤等人指挥,与国民党军队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
当前战局对我方极为严峻,敌军不断推进,距离平江已近在咫尺。
与此同时,国民党采取了新的策略。面对日军的进攻,他们不仅没有提供支援,反而在城中大肆抢夺民众财产,导致百姓生活陷入困境。随着日军逼近,国民党的军队却不断后撤,离前线越来越远。
面对困境,涂正坤不得不频繁与国民党军官进行电报沟通,敦促他们遵守之前达成的协议,协同我军行动,一致对外抗击日本侵略者。
出乎意料的是,对方提出了更过分的要求。他们声称这是蒋介石的直接命令,要求我们公开所有党员的名单,并前往县城接受国民党军队的指挥。他们表示,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愿意与我们合作。
涂正坤对此极为愤怒,公开党员名单的后果显而易见。在国家存亡之际,这些人竟还在打这种卑鄙主意。
面对国民党的种种举动,作为省委书记的涂正坤内心充满忧虑,他担心自己可能随时面临不测之灾。
为应对突发情况,涂正坤决定提前返回家中处理相关事务。
【生离死别】
与妻子重逢时,涂正坤竭力抑制内心的哀伤,将一个包裹递给了朱引梅。里面装着十六两黄金,这是党的重要资金。
涂正坤考虑到,如果日军和国军联手进攻,部队的资金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为了确保这笔重要经费不落入敌手,他决定采取一项特殊措施:将黄金交给妻子保管。这样一来,即使出现最坏的情况,他的妻子也能寻找合适时机,将资金安全转交给党组织。这个决定体现了涂正坤对革命事业的深谋远虑,也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做好了充分准备。
朱引梅一见到那笔钱,心里就明白了后续的发展。这短暂的相见,竟成了她与丈夫之间的永别。
时隔不久,朱引梅收到了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她的丈夫不幸在敌人的诡计中丧生,这一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江惨案。
敌军突然派遣部队包围了我军的通讯中心,假借日军即将进攻的借口,诱使涂正坤等人走出房屋。涂正坤尚未意识到危险,敌人便迅速向他们开火。
涂正坤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敌人残忍杀害,其他同伴也遭受了严重伤亡,有的丧生,有的负伤。
紧接着,更坏的情况出现了,敌方的间谍已经到达村庄外围,他们的目标就是抓走党员的家人。
敌人的手段向来狠辣,不留后患。朱引梅作为涂正坤的妻子,必然难逃一劫。他们那个才九个月大的孩子,恐怕也会步父亲的后尘,成为敌人刀下的牺牲品。
村民们察觉到敌军的动向,急忙向朱引梅通风报信:“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眼下村里不安全,你最好带着孩子进山避难,说不定能保住性命!”
朱引梅迅速做出决定,带着孩子悄然离开,避开了敌人的视线,藏身于附近的山林。她始终记得随身携带丈夫交给她的那个布包。
在密林深处,朱引梅母子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敌人不断在外围巡逻,使得她无法离开藏身之处。怀中的孩子因饥饿而哭泣不止,朱引梅内心焦急万分。为了维持生命,她不得不在山林中寻找水源和可食用的野生果实,艰难地支撑着母子的生存。
朱引梅随后在山里发现了一个洞穴,虽然暂时有了栖身之所,但生活依然艰难,经常饿肚子。
数月之后,敌人因久候无果而撤离,朱引梅随即携子从山中返回。那时的母子二人,身体状况已极度虚弱。
【亡命天涯】
然而,尽管已经离开了山区,朱引梅依然没有勇气返回自己的村庄。
朱引梅意识到,这个村庄已被敌方严密监控,即便敌人暂时撤离,暗哨依然存在。她明白,自己此刻现身只会连累村民,因此必须继续逃亡。然而,下一步该往何处去?
平江县已全面落入敌方控制,除非能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
眼下日本侵略者活动猖狂,党组织行动十分隐蔽。朱引梅独自带着孩子,想要找到组织简直是天方夜谭。当前她只能先设法躲避敌人的搜捕。
她紧紧搂着孩子,在山间小路上拼命逃窜,生怕靠近有人的地方,每一步都充满危险,几乎是在死亡边缘挣扎。
为了避免被发现,朱引梅每隔不到两个月就会换一个地方藏身,大部分时间都躲在偏僻的深山里。经过两三年的逃亡生活,她的头发全白了,容貌也苍老得让人猜不出她的实际年龄。
朱引梅身上其实带着十六两黄金,这笔钱足够她和孩子过上舒适的生活。但她始终没有动用这些钱,因为她清楚这些黄金是党组织的财产。
朱引梅生活的动力主要有两个:一是抚养儿子长大成人,二是实现丈夫临终前交代的遗愿。这两件事成为她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推动着她继续前行。
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朱引梅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尽管如此,她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等待和寻找,终有一天能够将手中的16两黄金安全归还。
【不负相托】
时间一晃到了1945年。那年,朱引梅得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日本侵略者终于宣布投降了。
得知这一消息后,朱引梅紧紧搂住孩子,情绪激动到无法言语。
她心中暗想,涂正坤若在天有灵,此刻定会欣喜若狂。然而,遗憾的是,他们一家再也无法相聚了。
调整好情绪后,朱引梅带着孩子重新开始了寻找党组织的旅程。那时候,她们长期在国民党控制区辗转,想要顺利抵达共产党根据地,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没过多久,国共内战再次爆发,局势扑朔迷离,没人能预料最终胜负。
朱引梅坚信,凭借民众的广泛拥护,共产党终将取得胜利。
朱引梅日复一日地期盼着,时光缓缓流逝,最终迎来了1949年。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平江县城里到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朱引梅带着孩子匆忙赶回老家。此刻,他们再也不必担心被敌人追捕,朱引梅也能够顺利完成丈夫托付的重任了。
经过漫长的漂泊,母子二人终于迎来了安定的日子。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他们结束了艰辛的流浪生涯,得以过上平静祥和的生活。
齐寿良听完这个故事,内心受到极大冲击。他从未料到,那16两黄金所承载的分量,远比黄金本身更加沉重。
齐寿良满怀敬意地接受了16两黄金,随后将朱引梅的事迹汇报给上级,计划为她申请表彰。
朱引梅明确表示,她不接受任何荣誉和奖励,只希望回到故乡,与儿子一起过平静的日子。
她外表普通,却与丈夫共同谱写了令人敬佩的英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