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宝钢与武钢联合重组。宝钢集团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武钢整体无偿划入,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原武钢集团,成为今天的中国宝武武汉总部。

宝武集团武汉总部
2024年,中国宝武武汉总部以湖北省百强企业第三名的成绩,再次印证了宝武集团在区域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作为中国宝武“一基五元”战略的重要支点,武汉总部不仅是传统钢铁产业的升级标杆,更是推动武汉乃至湖北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
中国宝武武汉总部的核心功能,可概括为“立足钢铁主业,辐射多元生态”。
根据武汉市“五个中心”建设规划,武汉正着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等,而中国宝武的布局高度契合这一方向。
一方面,武汉总部以钢铁制造为基础,推进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比如通过氢能炼钢、余热发电等技术,2024年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同比下降8.5%,碳排放强度降低12%。
另一方面,依托武汉的交通枢纽优势,总部加速向新材料、智慧物流、产业金融等“五元”领域延伸。
其参与建设的阳逻港物流枢纽,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2万标箱,成为长江中游“水铁联运”的关键节点。
此外,武汉总部还承担着区域协同创新的使命。通过与武汉高校合作,共建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024年,宝武武汉总部研发投入占比达3.2%,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助力武汉“东湖科学城”科创大走廊建设。

中国宝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
在湖北省及武汉市,中国宝武武汉总部的存在既是经济支柱,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
经济贡献:2024年,武汉市GDP总量2.11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27%,离不开宝武等龙头企业的支撑。
据测算,武汉总部直接带动就业超5万人,间接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岗位逾20万个。其税收贡献在湖北省制造业中位列前三,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
产业辐射效应:作为“链主”企业,武汉总部吸引了大量配套企业落户。比如,围绕其汽车板材、硅钢等高端产品,武汉经开区已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2024年产值突破千亿元。
此外,通过整合区域物流资源,总部旗下的供应链平台“长江汽车链”,推动湖北汽车产业与中欧班列(武汉)无缝对接,2024年出口整车及零部件货值同比增长23%。
城市提升功能:武汉总部还深度参与城市基建。其参建的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跨江无人机物流航线等项目,不仅强化了城市枢纽功能,更探索了“低空经济”的新场景。

宝武武汉总部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肖扬
尽管全球钢铁行业面临需求收缩压力,中国宝武武汉总部2024年仍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产能与效益:粗钢产量稳中有升,达1800万吨;营业收入突破1718亿元,利润率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
绿色转型: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0兆瓦,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9%,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科技创新:申请专利超300项,其中高强汽车板、超薄取向硅钢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35%和28%。
国际拓展:借助中欧班列(武汉)的56条跨境线路,出口产品覆盖40个国家,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18%。
这些数据背后,是武汉总部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针对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其硅钢产品供应量占全国30%,成为特斯拉、比亚迪等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宝武武汉总部青山现代产业园
2025年,中国宝武武汉总部的发展规划与武汉城市战略高度协同。
产业升级再加速:聚焦“新质生产力”,总部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氢冶金示范基地,推动钢铁生产零碳化。同时,联合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钢铁大脑”,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控。
区域协同深化:借力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总部将拓展“一带一路”市场,计划新增3条中欧班列专线,并依托花湖机场的货运优势,布局跨境电商供应链。
创新生态构建:拟成立“长江流域钢铁产业创新联盟”,联合中部六省企业共建技术共享平台,破解区域产业同质化竞争难题。
此外,借助武汉“总部经济”政策红利,宝武武汉总部力争吸引5家以上产业链头部企业落户,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武钢云天智造
从传统钢厂到多元生态的构建者,中国宝武武汉总部的转型之路,映射出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的决心。
2025年,随着“一基五元”战略的深化,这艘钢铁巨轮将继续破浪前行,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