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释:纲鉴易知录》8.12东汉纪•45/59孝献皇帝

快乐开心正明 2025-04-10 04:05:38

简释:孝献皇帝

公元212年,壬辰,孝献皇帝建安十七年,春季正月,曹操回到邺城,朝拜时司仪不直呼其名,进入朝堂不用小步快走,还可以佩剑穿鞋上殿。

秋季七月,孙权将治所迁到建业。

当初,张纮因为秣陵山川地势优越,劝说孙权把秣陵作为治所,刘备也劝孙权迁都到那里。孙权于是修建了石头城,将治所迁到秣陵,改名为建业。

孙权建造濡须坞。

吕蒙听说曹操打算向东进兵,劝说孙权在濡须水口的两岸修筑船坞。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

冬季十月,曹操出兵攻打孙权,抵达濡须。侍中、光禄大夫、参军事荀彧自杀。

董昭对曹操说:“自古以来,作为臣子匡救天下的,没有建立过像今天您这样的功勋;建立了今天这样的功勋的,也没有长久居于臣子地位的。如今您以德行上有不足为耻,乐于保全名声气节;然而如果让别人对您产生重大疑虑,实在不能不慎重考虑。”于是董昭就与各位将领商议,认为丞相应该进爵为国公,赐予九锡的特殊礼遇,用来表彰您卓越的功勋。荀彧认为:“曹公本来是发动义兵来匡扶朝廷、安定国家的,秉持着忠贞的诚心,坚守着退让的品德;君子用德行去关爱他人,不应该这样做。即:进爵国公、接受九锡。”曹操因此对荀彧不满。等到曹操攻打孙权时,上表请荀彧到谯县慰劳军队,趁机就把荀彧留在了那里,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的身份留下来。曹操进军濡须,荀彧因为生病留在寿春,服毒自尽。荀彧行为举止符合道义,为人严谨,而且有智谋,喜欢举荐贤才,所以当时的人都为他的死感到惋惜。

待续.简释46/59孝献皇帝

【备注】

濡须坞:孙权为了抵御曹军的进攻,在濡须口修建了一堵屏障,规模并不大,叫做濡须口单坞,即濡须坞。濡须口是巢湖进入长江的唯一通道,夹在濡须山和七宝山之间,巢湖流经此处水面突然变得非常狭窄,如同一个瓶颈口的模样,而且落差又比较大,水流喘急。来往船只如果没有纤夫用力,单靠船桨根本不可能通过。而两岸的地势也同样险峻异常,纤夫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只有一块被形象的称作为揹纤石的巨石,勉强可以立足。

原文:孝献皇帝

壬辰,十七年,春正月,曹操还邺,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秋七月,孙权徙治建业。

初,张纮以秣陵山川形胜,劝孙权以为治所,刘备亦劝权居之。权于是作石头城,徙治秣陵,改号建业。

权作濡须坞。

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夹濡须水口立坞。权从之。

冬十月,曹操击孙权,至濡须,侍中光禄大夫参军事荀彧自杀。

董昭言于操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今明公耻有惭德,乐保名节;然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也。”乃与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及击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操向濡须,彧以病留寿春,饮药而卒。彧行义修整而有智谋,好推贤进士,故时人皆惜之。

待续.原文46/59孝献皇帝

0 阅读:4

快乐开心正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