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释:孝献皇帝
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领荆州牧。
曹操上表朝廷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授予他假节的权力,兼任荆州牧,并封他为南昌侯。孙权写信向曹操表示臣服,还在信中提及天命所归,暗示曹操称帝。曹操把孙权的信给外面的人看,说:“这小子是想把我架在炉火上烤啊!”陈群等人都说:“汉朝的国运已经终结,这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殿下您功德崇高伟大,天下百姓都寄予厚望,所以孙权在远方也表示臣服。这是上天和百姓的响应,各地的人都有同样的声音,殿下您应该正式登上帝位,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曹操说:“如果天命真的在我身上,我就做周文王吧。”
公元220年,庚子,孝献皇帝建安二十五年,春季正月,丞相冀州牧魏王曹操返回到达洛阳,去世。太子曹丕即位,自己担任丞相、领冀州牧。
曹操善于了解人、观察人,很难被虚假的表象所迷惑。他能够识别和提拔有奇特才能的人,不在乎他们出身低微,根据才能任用他们,让他们都能发挥作用。和敌人对阵的时候,他神态悠闲,就好像不想打仗一样;等到抓住时机乘胜追击,他的气势就会十分旺盛。对于有功劳应该奖赏的人,他不吝惜钱财,赏赐千金;对于没有功劳却想胡乱得到赏赐的人,他一分一毫也不会给。他执行法令严厉急切,有人触犯法令一定会被处死,有时候他会对着被处死的人哭泣,但最终也不会赦免。他生性节俭,不喜欢奢华华丽的东西。所以他能够铲除众多的英雄豪杰,几乎平定了天下。到了这时,曹操去世了。太子曹丕根据王后的命令,继承了王位,汉献帝派遣御史大夫华歆带着策书诏令,授予曹丕丞相的印玺、绶带,魏王的玺印、绶带,兼任冀州牧。曹丕尊称王后为王太后。谥号武王曹操安葬在高陵。
待续.简释59/59孝献皇帝

【评注】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公元155年出生在官宦之家,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早年以“举孝廉”入仕,担任过洛阳北部都尉等职,在职期间处死宦官蹇硕叔父蹇图,后任济南相,因不肯迎合权贵而托病辞官。董卓之乱时,曹操改名更姓逃回老家,散尽家财聚集士兵,加入讨伐董卓的盟军。此后,曹操势力逐渐壮大,先后担任东郡太守、兖州牧等职,改编青州兵,实力渐增。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至许都,开始以天子名义征讨四方,先后升任丞相、魏王。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曹操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韩遂等势力,对外降服南乌桓、鲜卑等族。其中,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是其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赤壁之战中,曹操企图南下统一全国,却被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始终没有代汉称帝。唯才是举,量才录用,重视社会教化,整顿社会风气。经济上,减免赋税,实行屯田制度,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文学上,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观沧海》《短歌行》等。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因病去世,终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安阳高陵。其子曹丕代汉后,被追封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原文:孝献皇帝
以孙权为骠骑将军,领荆州牧。
曹操表孙权为票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权上书称臣于操,称说天命。操以示外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陈群等皆曰:“汉祚已终,非适今日。殿下功德巍巍,群生注望,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殿下宜正大位,复何疑哉!”操曰:“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庚子,二十五年,春正月,丞相冀州牧魏王曹操还至洛阳,卒。太子丕立,自为丞相、冀州牧。
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及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妄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涕泣,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至是,薨。太子丕以王后令,即王位,帝遣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丞相印、绶,魏王玺、绶,领冀州牧。尊王后曰王太后。葬武王于高陵。
待续.原文59/59孝献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