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释:孝献皇帝
孙权后来对陆逊说:“周瑜雄健刚烈,胆量和谋略超过常人,于是打败了曹操,开拓了荆州地区,在这方面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鲁肃通过周瑜的推荐得以和我相见,一见面就谈及成就帝王大业的长远谋略,这是第一件让我痛快满意的事。后来曹操向东进军,众人都想投降他,鲁肃反驳说不可以投降,劝我赶快召回周瑜,把军队交付给他,迎击曹军,这是第二件让我痛快满意的事。后来虽然他劝我把土地借给刘备,这是他的一个短处,但不足以损害他的那两个长处,所以我常常把他和东汉的邓禹相提并论。吕蒙年轻的时候,我认为他只是不推辞艰难和容易的任务,勇敢果断有胆量罢了;等到他长大成人,学问有所长进,见识和谋略十分出众,仅次于周瑜,只是言谈议论的才华、风度比不上周瑜。他谋划夺取关羽所占据的荆州,这一点超过了鲁肃。鲁肃说:‘关羽不值得忌惮。’这是他内心没有应对的办法,在外面说大话罢了,我也宽恕了他,没有刻意地责备他。然而他率领军队安营扎寨,能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所到之处道路上没有人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他的治军方法也是很好的。”
待续.简释58/59孝献皇帝

【评注】
①、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忠义和武勇著称于世!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人,今山西运城人。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在此与刘备、张飞结识,三人于桃园结义,情同手足。关羽跟随刘备辗转各地,参与过诸多战役,在曹操攻打徐州时,刘备兵败,关羽被曹操生擒。曹操对关羽厚加礼遇,封为偏将军。白马之战中,关羽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斩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曹操上表封其为汉寿亭侯。但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毅然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刘备攻占益州后,委派关羽镇守荆州,荆州在关羽治理下保持稳定。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关羽发起襄樊之战,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但东吴吕蒙采用白衣渡江之计,趁关羽后方空虚,奇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最终在临沮被东吴擒杀,享年约58岁。关羽以其忠义无双和武艺高强被后世尊称为“武圣”,在民间信仰、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着深远影响。
②、周瑜:东汉末年东吴的杰出将领!周瑜出身庐江周氏,家族显赫。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兴时,周瑜前往相助,两人情谊深厚。周瑜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精通音律,有“曲有误,周郎顾”的美誉。周瑜协助孙策在江东地区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稳定了江东局势。赤壁之战前,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分析曹军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随后,他与刘备军合作,率领东吴军队在赤壁之战中以火攻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之战后,周瑜又率军攻打南郡,与曹仁激战,最终成功占领南郡。此后,周瑜向孙权提出西进益州、联合马超以图北方的战略计划,但在准备出征途中,周瑜不幸染病,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卒于巴丘,年仅36岁。周瑜才华横溢、指挥若定,为东吴政权的巩固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③、鲁肃:东汉末年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鲁肃出生于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的一个富豪家庭,自幼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性格豪爽,乐善好施,常将家中财物救济贫困之人,因此在当地颇有名望。鲁肃最初率领部属投奔孙权,受到孙权的赏识。与孙权交谈时,提出了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的战略规划,为孙权集团指明了发展方向,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曹操率大军南下时,鲁肃力主抗曹,并促成了孙刘联盟。与诸葛亮一起努力,使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赤壁之战后,鲁肃协助周瑜攻打南郡,周瑜去世后,鲁肃代领其军,继续维持孙刘联盟。曾与关羽单刀赴会,据理力争荆州归属,虽未完全解决问题,但避免了联盟的破裂。鲁肃一直致力于维护孙刘联盟,确保东吴的稳定发展。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鲁肃因病去世,年仅46岁。鲁肃死后,孙权亲自为其发丧,诸葛亮为他举哀。鲁肃一生深谋远虑,为东吴的崛起和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战略眼光和外交才能在当时备受赞誉。

原文:孝献皇帝
权后谓陆逊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寡俦。子敬因公瑾致达于孤,一见便及帝王大略,此一快也。后孟德东下,诸人皆欲迎之,子敬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故孤常以方邓禹也。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次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云:‘羽不足忌。’此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路不拾遗,法亦美矣。”
待续.原文58/59孝献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