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释:纲鉴易知录》8.12东汉纪•59/59孝献皇帝

快乐开心正明 2025-04-14 04:25:23

陈群:字长文.三国时期政治家.曹魏三朝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创始者

简释:孝献皇帝

二月,魏王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

魏王曹丕遣派他的弟弟鄢陵侯曹彰等都返回封国。

曹丕派遣他的弟弟们都前往各自的封国。临淄监国谒者迎合曹丕的心意上奏说:“临淄侯曹植喝醉酒后行为狂悖傲慢,还胁迫使者。”于是曹丕将曹植贬为安乡侯。

魏国确立了九品中正制,设置了州中正官和郡中正官。

尚书陈群认为,朝廷选拔任用官员不能完全做到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于是创立了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各州郡都设置中正官,挑选那些有识人之明、能鉴别人才的人担任,由他们区分评定人物,把人才分为不同的等级。

夏季六月,任命贾逵为豫州刺史。

当时天下刚刚安定下来,很多刺史没有能力统辖管理所属的各郡。贾逵考察俸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凡是徇私放纵、不遵守法令的,都上奏朝廷请求罢免他们。他对外整治军队,对内治理民政,兴修水利、开垦农田,疏通了运输的渠道,官吏和百姓都称赞他。曹丕说:“这才是真正的刺史啊。”

冬季十月,魏王曹丕称制皇帝,废除孝献皇帝为山阳公。

汉献帝派遣使者拿着符节,捧着皇帝的玉玺、绶带以及诏书策命,将皇位禅让给了曹魏。魏王曹丕登上皇帝之位,改年号为黄初。尊奉汉献帝为山阳公。追尊生前被封为魏王死后谥号武王的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尊王太后为皇太后 。

天佑东汉十二位皇帝,共计一百九十六年。

【考注】

①、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陈群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公元198年,曹操入主徐州,辟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后又转任参丞相军事。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陈群为魏国的御史中丞,后任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曹丕取代汉朝,为尚书令,晋爵颍乡侯。公元225年,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次年,曹丕驾崩,陈群受诏辅政。曹叡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晋封颍阴侯,增邑五百户。公元236年病逝,谥靖侯。正始四年即公元243年,配享曹操庙庭。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贾逵:本名贾衢,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今山西临汾县人,公元174年出生;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名臣,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的父亲,谥号为肃。贾逵初为并州郡吏,迁渑池县令,拜弘农太守,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权中具有军政才干的人物,终其一生为魏国统一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担任豫州刺史期间,兴修水利,凿通运河二百余里,时称“贾侯渠”,便利民生。随同曹丕伐吴,进封阳里亭侯,加号建威将军。石亭之战,率军救出曹休。嘉禾三年即公元228年去世,终年55岁,赠本官。《唐会要》将贾逵尊为魏晋八君子之一!

贾逵:贾衢.字梁道.河东人.汉末三国时曹魏三朝名臣;西晋开国功臣贾充之父;阳里亭侯.建威将军.谥号为肃

原文:孝献皇帝

二月,魏以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

魏王丕遣其弟鄢陵侯彰等皆就国。

丕遣其弟皆就国。临淄监国谒者希指奏:“临淄侯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丕贬植为安乡侯。

魏立九品法;置州、郡中正。

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择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夏六月,以贾逵为豫州刺史。

时天下初定,刺史多不能摄郡。逵察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奏免之。外修军旅,内治民事,兴陂田,通运渠,吏民称之。曹丕曰:“真刺史矣。”

冬十月,魏王曹丕称皇帝,废帝为山阳公。

帝遣使持节奉玺绶诏策,禅位于魏。魏王丕即皇帝位,改元黄初。奉汉帝为山阳公。追尊武王曰武皇帝,庙号太祖;尊王太后曰皇太后。

右东汉十二帝,共一百九十六年。

【评注】

汉献帝:刘协,别称汉董侯,字伯和,公元181年4月2日出生于河南郡雒阳县、今河南洛阳,东汉王朝末代皇帝!公元189年上位,220年让位,在位31年,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汉献帝幼时被董太后抚养,汉少帝即位时,被封为渤海王。宦官之乱后改封陈留王。公元189年即位为帝,后依附于兖州牧曹操,迁都许昌。曹操去世后,十月乙卯即公元220年11月25日,在魏王曹丕逼迫下,被迫退位禅让,以二女嫁于曹丕,降为山阳郡公,保留天子礼仪。234年4月21日去世,终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东汉十二帝及在位简况

第一任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57年在位,在位32年。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开创“光武中兴”。

第二任明帝刘庄:公元57年-75年在位,在位18年。继续推行轻徭薄赋等政策,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第三任章帝刘炟:公元75年-88年在位,在位13年。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与明帝时合称“明章之治”。

第四任和帝刘肇:公元88年-105年在位,在位17年。与宦官郑众合力铲除外戚窦氏势力,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第五任殇帝刘隆:公元105年-106年在位,仅在位8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

第六任安帝刘祜:公元106年-125年在位,在位19年。期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

第七任顺帝刘保:公元125年-144年在位,在位19年。依靠宦官掌权,政治日益腐朽。

第八任冲帝刘炳:公元144年-145年在位,在位仅半年,东汉王朝愈发衰败。

第九任质帝刘缵:公元145年-146年在位,在位1年,因不满梁冀专权被毒死。

第十任桓帝刘志:公元146年-167年在位,在位21年。依靠宦官诛灭梁冀势力,却导致宦官势力膨胀。

第十一任灵帝刘宏:公元168年-189年在位,在位21年。期间公开卖官鬻爵,政治腐败,引发黄巾起义。

第十二任献帝刘协:公元189年-220年在位,在位31年。东汉名存实亡,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被迫禅位于曹丕,东汉灭亡。

东汉自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历经196年,前期光武帝、明章二帝等使国家兴盛,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加上黄巾起义等打击,最终走向灭亡。

0 阅读:0

快乐开心正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