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38岁患癌女博士需80万换肝,丈夫跪地求离婚:放过我吧,后来怎样了

菊姐来说育儿 2025-02-27 11:36:06

在繁华的上海,来自河南农村的高学历人才杨楠和张海,因上海交通大学的相近研究课题结缘。相似的出身与经历,让他们的爱情迅速升温,在父母支持下步入婚姻,原以为幸福会一直延续,却不料命运的风暴正悄然袭来。

01

“天作之合” 的背后

故事的主人公杨楠和张海,是来自河南农村的高学历人才,在上海交通大学因相近研究课题结缘。当时杨楠正攻读博士,张海年长两岁且学业出色,常给予她学术帮助,爱情也随之萌芽。

相似的贫寒出身与求学艰辛,让他们格外珍惜彼此。对知识的渴望和未来的憧憬,促使感情迅速升温。在双方父母支持下,二人步入婚姻殿堂,满心都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婚后,张海赴日本工作,杨楠留在国内继续学业并进入上海一家研究所。尽管异国分居、工作忙碌,他们的感情却未受影响。

假期时杨楠会飞往日本相聚,张海回国也会一起探望父母、外出旅游,甜蜜温馨,是旁人眼中幸福的一对。

02

命运的转折

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2015 年 5 月,正在进行博士论文收尾的杨楠突感眩晕、恶心呕吐。

满心期待新生命的她,等来的却是肝硬化晚期的噩耗。远在日本的丈夫张海立刻回国,四处奔波为她治病,日夜守护。

在悉心治疗和照顾下,杨楠病情稳定下来,但医嘱需按时服药和复查,否则可能恶化为肝癌。

为维持开销,张海回日本工作,杨楠也坚持完成学业。可命运并未放过他们,2015 年底杨楠确诊肝癌。治疗费用高昂,张海花光积蓄还借了外债,只能租下医院附近恶劣的地下室节省开支。

化疗副作用让杨楠痛苦不堪,费用缺口也越来越大。2018 年的一天,杨楠回家发现张海不见,只收到一句 “我走了,不要找我了!” 曾经誓言携手一生的爱人,在病魔和金钱面前选择了逃避,杨楠彻底崩溃。

03

丈夫的逃避与求离

在杨楠的不断追问下,张海现身,却提出离婚,称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杨楠不敢相信,望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丈夫,泪水模糊双眼,苦苦哀求他念及夫妻情分,不要在此时抛弃自己。可张海心意已决,甚至跪地痛哭,大喊 “放过我吧,我真的撑不下去了!” 杨楠的心彻底碎了。

张海态度转变并非毫无缘由。杨楠患病的几年,他背负沉重经济负担,花光积蓄还欠下巨额债务。

长期异国奔波和医院照料让他身心俱疲,回日本后工作压力也随之而来,常因请假照顾杨楠被领导批评,事业严重受影响。

家庭方面,杨楠病情日益严重,未来充满未知,父母身体也每况愈下,他分身乏术。在重重压力下,他内心防线崩塌,选择了逃避。

04

挣扎与坚持

面对丈夫的绝情,杨楠虽痛苦绝望,但骨子里的坚强让她没有放弃。在与肝癌斗争的日子里,她积极探寻治疗方法,查阅资料、加入互助群,病友们的乐观坚强更坚定了她战胜病魔的决心。

为筹集费用,杨楠放下尊严网上众筹,还利用专业知识做兼职。身体稍有好转,她就参加公益活动,用自身经历鼓励其他癌症患者。

在这场与病魔的较量中,杨楠失去丈夫的支持,却收获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关爱,这些成为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张海的离婚请求虽不违法,但在杨楠重病急需照顾时提出,引发道德争议。夫妻本应患难与共,这一事件引发人们对婚姻责任的思考,在法律与道德间如何平衡、如何坚守婚姻责任,值得每个人深思。

05

生命的重量

杨楠的遭遇经媒体曝光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网友纷纷谴责张海在妻子重病时选择离开,认为他违背婚姻誓言与道德底线,同时对杨楠表达同情并提供帮助。

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分析指出,这一事件反映出个人面对重大疾病和经济压力时的无奈,也揭示出社会在医疗保障和心理健康支持方面存在不足,急需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这一事件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婚姻的意义,夫妻理应共患难,而不是轻易放弃。经过漫长治疗,杨楠成功完成换肝手术,病情稳定后,她心怀感恩,成为公益志愿者传递温暖与希望。

张海则陷入自责痛苦,回到老家独自面对内心煎熬。这段经历让杨楠感悟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也明白了爱比冷漠强大。

0 阅读:2

菊姐来说育儿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