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的一个宁静小镇,14 岁的郭建本应享受无忧无虑的青春时光,却被一个反复出现的噩梦打破了生活的平静。梦里诡异的场景让他恐惧,而向父母倾诉后得到的异常反应,更令他陷入委屈与困惑之中。
01
奇怪梦境,恐惧开端
14 岁的郭建生活在福建的宁静小镇,本该无忧无虑,却被反复出现的噩梦拖入恐惧深渊。
夜里,他在睡梦中来到热闹街道,商贩叫卖,行人往来。可这些行人却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如同被操控的木偶。
郭建满心疑惑,正想逃离时,戴黑帽墨镜的神秘人突然出现,强行将药丸塞进他嘴里。郭建挣扎呼救,却发不出声、动弹不得,药丸的苦涩令他作呕。
“不!不要!” 郭建从梦中惊醒,大汗淋漓,心脏狂跳。这个噩梦已多次出现,真实得让他难以分清梦境与现实。被噩梦纠缠多日,他精神萎靡,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一落千丈。
他鼓起勇气向父母诉说,父亲却脸色阴沉地厉声呵斥,母亲眼神闪躲、一言不发。父母的反应让郭建委屈又困惑,回到房间,他望着天花板,泪水在眼眶打转。
02
成长阴影,差别对待
郭建的童年被父母的差别对待蒙上了阴影。小时候,他和妹妹同时要玩具,父母总是满足妹妹,对他的渴望视而不见。妹妹有精美的玩偶、画笔和故事书,他却只有破旧玩具和别人用过的文具。
学校组织绘画比赛,热爱绘画的郭建想参加,希望有套新水彩笔,父亲却不耐烦地拒绝,还让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而妹妹要新彩泥,母亲立刻答应并很快买给她。
年龄渐长,这种差别对待愈发明显。郭建初中成绩不错,渴望升学改变命运,父母却认为男孩子应早点闯荡赚钱养家,初中一毕业就强迫他辍学去工厂打工。在工厂,他每日重复机械工作,工资大部分被父母拿走给妹妹。
长期的差别对待让郭建委屈又不甘,性格变得自卑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那些经历成了他内心恐惧与压抑的根源。
03
妹妹泄密,真相大白
日子一天天过去,郭建心中的疑惑与委屈越来越强烈。一次,妹妹弄坏了他省吃俭用买来的模型,两人激烈争吵。妹妹一句 “你不是爸妈亲生的”,让他如遭雷击,他想起父母对自己和妹妹的差别对待,一时难以接受。
郭建难以承受,冲出门在街道狂奔。冷静后,他决定探寻身世。深夜,他潜入父母房间,从旧箱子里泛黄的日记中确认自己是被收养的,亲生父母下落不明。
郭建到警察局报案,一开始警察觉得故事离奇,难以相信。但在他坚持下,警方展开调查。养父母矢口否认他被拐卖,警方对郭建进行 DNA 采样并录入全国失踪儿童数据库比对。
漫长等待后,结果显示郭建是 18 年前拐卖儿童案的受害者。原来,养父母龙凤胎中的男婴夭折,便从人贩子手中买下 3 岁的他。
当年,他和母亲在菜市场走散,被人贩子用糖果诱骗、下药后拐卖。得知真相的郭建心情复杂,对人性善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04
亲人团聚
在警方的全力帮助下,郭建终于与失散 18 年的亲生父母团聚。那天阳光明媚,仿佛也在为这场重逢而喜悦。
郭建见到亲生父母的瞬间,泪水失控般涌出,18 年的思念在这一刻决堤。亲生父母泣不成声,紧紧抱住郭建,生怕他再消失。
母亲哭着说:“孩子,我们找了你 18 年,终于找到你了!” 郭建哽咽回应:“爸,妈,我也想你们。” 周围人纷纷动容,眼中闪烁泪花,痛苦与委屈消散,只剩满溢的亲情。
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网友们或是愤怒谴责郭建养父母的自私贪婪,认为应受法律严惩;或是为郭建庆幸,祝贺他找回自己的家;还有的呼吁关注拐卖儿童问题,加强对人贩子的打击。
拐卖儿童是沉重话题,人贩子和收买者的行为既违背道德伦理,又触犯法律底线。我们应行动起来,关注防范,提供线索,完善法律,加大打击力度,让被拐孩子早日回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