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2卷 肃宗明皇帝下
太宁二年(甲申,公元三二四年)
本文重点:
面对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也不屈服自己的人,你会如何抉择?
原文:帝将讨敦,以问光禄勋应詹,詹劝成之,帝意遂决。丁卯,加司徒导大都督、领扬州刺史,以温峤都督东安北部诸军事,与右将军卞敦守石头,应詹为护军将军、都督前锋及朱雀桥南诸军事,郗鉴行卫将军、都督从驾诸军事,庾亮领左卫将军,以吏部尚书卞壶行中军将军。郗鉴以为军号无益事实,固辞不受,请召临淮太守苏峻、兖州刺史刘遐同讨敦。诏征峻、遐及徐州刺史王邃、豫州刺史祖约、广陵太守陶瞻等入卫京师。帝屯于中堂。
司马绍亲身经历过王敦第一次攻入建康城的场景,如今他继父亲司马睿之后,再次举起讨伐王敦的大旗,这次他组织了一群支持者,组成他力所能及的最强大的联合体。有内臣,有外藩。成败在此一举!

原文:司徒导闻敦疾笃,帅子弟为敦发哀,众以为敦信死,咸有奋志。于是尚书腾诏下敦府,列敦罪恶曰:“敦辄立兄息以自承代,未有宰相继体而不由王命者也。顽凶相奖,无所顾忌;志骋凶丑,以窥神器。天不长坚,敦以陨毙;凤承凶宄,弥复煽逆。今遣司徒导等虎旅三万,十道并进;平西将军邃等精锐三万,水陆齐势;朕亲统诸军,讨凤之罪。有能杀凤送首,封五千户侯。诸文武为敦所授用者,一无所问,无或猜嫌,以取诛灭。敦之将士,从敦弥年,违离家室,朕甚愍之。其单丁在军,皆遣归家,终身不调;其馀皆与假三年,休讫还台,当与宿卫同例三番。”
朝廷一方做出了最为周密的准备。
第一,王导为王敦活出丧,这能最大程度降低大家对王敦的恐惧。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没什么好怕的。
第二,列举王敦的罪恶。王敦的统兵权是朝廷给的,他擅自传承给自己的侄子是非法行为。
第三、夸大己方实力。王导率领虎旅三万,王邃率领精锐三万,一个十道并进,一个水陆齐势,造成大兵压境的气势。

第四、悬忠赏求钱凤的首级。封五千户侯!
第五、只诛王敦和钱凤等首恶,不问其余人等。最大程度的分化瓦解王敦势力集团。
第六、分化瓦解王敦的士兵,单丁在军的,就回家吧,朝廷保证,以后终身不征他们服兵役。其余的给放三年假。
司马绍等人的脑子绝对好使!这个诏书一下,估计王敦集团除了个别铁杆之外,其他的人都会心向朝廷,跟王敦离心离德。

原文:敦见诏,甚怒,而病转笃,不能自将;将举兵伐京师,使记室郭璞筮之,璞曰:“无成。”敦素疑璞助温峤、庾亮,及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璞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敦乃收璞,斩之。
郭璞是个忠臣,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给王敦重重一击!郭璞完全可以顺从王敦,保住自己的性命。但是他知道,对王敦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朝廷的大军,而是他自己内心的意志,如果以自己的鲜血给他的意志以重击,那么王敦必败!
所以郭璞斩钉截铁的告诉王敦:
“此行无成”,你绝对不可能成功!
王敦不死心,又问自己寿命几何?

“若起事,必祸不久”,如果你搞事情,那么离死也就不远了!
“若住武昌,寿不可测”,如果你不搞事情,还能多活几天,具体活多久,我也不知道,老天没说。
听到这里,王敦明白了,郭璞这是在借上天的意思忽悠自己。
于是王敦杀机尽露的说:
“卿寿几何?”你还能活多久?如果郭璞说明天,那么王敦可以让他今天就走。
事到如今,郭璞也不再跟王敦周旋,斩钉截铁的回复说:命尽今日日中。
面对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也不屈服自己的人,王敦做出了符合他性格特征的选择,他杀了郭璞,这再一次体现了王敦的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