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8卷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
永和五年(己酉,公元三四九年)
原文:杨初袭赵西城,破之。
破鼓万人捶,杨初也逮住机会攻打赵国,破之,先捞点好处再说!

原文:九月,凉州官属共上张重华为丞相、凉王、雍、秦、凉三州牧。重华屡以钱帛赐左右宠臣;又喜博弈,颇废政事。从事索振谏曰:“先王夙夜勤俭以实府库,正以仇耻未雪,志平海内故也。殿下嗣位之初,强寇侵逼,赖重饵之故,得战士死力,仅保社稷。今蓄积已虚而寇仇尚在,岂可轻有耗散,以与无功之人乎!昔汉光、武躬亲万机,章奏诣阙,报不终日,故能隆中兴之业。今章奏停滞,动经时月,下情不得上通,沉冤困于囹圄,殆非明主之事也。”重华谢之。
人都有懈怠心理。
当面对不稳定的生存环境时,人可能会爆发出强悍的战斗力,但是一旦进入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中,曾经的斗志就会慢慢消失,贪图享受、安逸的思想就会占据主流。古今中外凡是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无不都是严格约束自己懈怠心理的牛人。如果能做到终身约束自己,那就不是一般人,而可以称之为—圣人。

很可惜,世上绝大多数人都属于一般人,普通人,甚至包括很多帝王,比如我们熟知的唐玄宗李隆基,他前期一心求治,以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但是后期追求安逸享乐,把国家大事交给先后李辅国和杨国忠,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大唐从此由盛转衰!
还有五代时期的李存勖,他接父亲李克用的班之后,理民治军,样样精通,打的宿敌朱温满地找牙,感慨的说:生子当如李亚子,看我这几个儿子,蠢猪一般!李存勖最终灭了朱温,建立后唐政权,但是建国后仅仅四年左右的时间,他的国家就被后晋取代,他自己也被乱军所杀。原因也是成功之后一味的追求享乐,懈怠国事。

张重华继位之初,就碰上赵国来找茬的军队,生死存亡之际,他甚至要帅军亲征,后被谏阻,启用谢艾,苦战之后保住了凉州地盘,也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但仅此而已,一旦内外部危机解除,他也开始有了懈怠的苗头。
“屡以钱帛赐左右宠臣;又喜博弈,颇废政事。”这都是亡国之君喜欢干的事。
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诤子,不败其家。
张重华的身边侍从之臣索振看到张重华的所作所为之后,出来劝谏。他说:“先王(张骏)一生勤俭节约,为国家积累财富,就是为了要驱逐胡人,削平海内,平定天下。殿下(张重华)继位之初,强寇(石虎)侵犯我国边境,靠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办法,得到战士死力效忠,我们勉强打败敌人,保住了国家。如今储蓄渐空而仇敌尚在,怎么可以轻易消费,随便赏赐无功的人!”

“当年东汉建立之初,汉光武帝刘秀事无巨细,亲自处理国家大小事务,各地奏章上午送达,下午就能得到批示,绝不会隔日处理,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能实现中兴大业。如今奏章停滞,动不动就拖延一个多月,下情不能上通,百姓冤情无法上达,这可不是明主的所作所为!”张重华听后,头脑冷静下来,躬身做谢。
人就是终生与自己的懈怠作斗争的过程。有的人需要有外力的协助,那就需要身边能有个“磨刀石”一样的人物,帮自己克服懈怠心理。有的人内驱力比较强,对自己的掌控能力强,他能自己搞定自己。怕就怕自己没有内驱力,又抗拒外力,那么此人无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