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75:机会只有抓住了才是机会

香薇看历史 2023-12-01 07:24:01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8卷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

永和五年(己酉,公元三四九年)

原文:朝野皆以为中原指期可复,光禄大夫蔡谟独谓所亲曰:“胡灭诚为大庆,然恐更贻朝廷之忧。”其人曰:“何谓也?”谟曰:’夫能顺天乘时,济群生于艰难者,非上圣与英雄不能为也,自馀则莫若度德量力。观今日之事,殆非时贤所及,必将经营分表,疲民以逞;既而材略疏短,不能副心,财殚力竭,智勇俱困,安得不忧及朝廷乎!”

东晋从来不缺空谈阔论之辈,大军刚刚出发,就有人掩饰不住兴奋之情,议论纷纷,展示自己神鬼莫测的洞察力和前瞻性—中原光复,指日可待!

东晋也有头脑清醒的人—蔡谟。

可惜他也只停留于议论层面,没能为预想到的后果做出什么有效的安排。

蔡谟看到大家对北伐的前景都如此充满信心,他也不敢违逆大家的想法,只是私下对自己比较亲信的人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不由得想起那位参加完司马炎的宴会,回家私下议论的何曾,老读者肯定能想起来)。

蔡谟说:“如果能灭掉胡人自然是好事,只怕不但搞不定胡人,反倒又是空忙碌一场,将国家带入更困难的深渊。”

亲们们纷纷请教:“这话怎么说?”

蔡谟说:“凡是能够顺从天意,利用时机,把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除非是高等圣人和盖世英雄,谁都不能完成。其他泛泛之辈,应该度德量力的去做。观察今天的情势,目前这些人,没有一个有能力能干成这件事。结果必定因负荷过重,使我们的百姓疲惫劳苦。忙活一通最后才发现自己才疏学浅,搞不定。于是民穷财尽,志向受挫,怎么能不使人为政府忧虑!”

蔡谟分析的很对,东晋朝廷没有凝聚力,他知道褚裒和桓温不会形成合力。而相比较来说,桓温可能更加具备成功的可能性,但是东晋朝廷此时不会放心让桓温去干,因为桓温的做事风格,如果再平定中原,势必会尾大不掉,失去控制。所以东晋朝廷选择了让褚裒担此重任!

机会只有抓住了才是机会,抓不住就只是白白消耗本就薄弱的国力。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