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71:找个挡箭牌

香薇看历史 2023-11-25 07:18:04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8卷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

永和五年(己酉,公元三四九年)

原文:甲午,邺中暴风拔树,震雷,雨雹大如盂升。太武晖华殿灾,及诸门观阁荡然无馀,乘舆服御,烧者太半,金石皆尽,火月馀乃灭。

五月十九日,邺城暴风,大树被连根拔起,雷声很大,以至于大地都在震颤,接着下起瓦罐大的冰雹。

可能是雷电引发火灾,导致皇宫太武殿、晖华殿失火,各宫门及宫内亭台楼阁,烧得片瓦无存,皇家御用车轿衣服等大半烧掉,金银璧玉全成灰烬,大火燃烧一月有余,才被扑灭。

只能说老天不助石遵,如此异常天象引发的大灾,会引起天下人的议论,而有心之人就会以此为借口,起兵夺权。

背后的逻辑就是:先帝或者上天对石遵的所作所为不满,以此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

原文:时沛王冲镇蓟,闻遵杀世自立,谓其僚佐曰:“世受先帝之命,遵辄废而杀之,罪莫大焉!其敕内外戒严,孤将亲讨之。”于是留宁北将军沐坚戍幽州,帅众五万自蓟南下,传檄燕、赵,所在云集;比至常山,众十馀万,军于苑乡;遇遵赦书,冲曰:“皆吾弟也;死者不可复追,何为复相残乎!吾将归矣!”其将陈暹曰:“彭城篡弑自尊,为罪大矣!王虽北旆,臣将南辕。俟平京师,擒彭城,然后奉迎大驾。”冲乃复进。遵驰遣王擢以书喻冲,冲弗听。遵使武兴公闵及李农等帅津卒十万讨之,战于平棘,冲兵大败。获冲于元氏,赐死,坑其士卒三万馀人。

第一个站出来发难的是沛王石冲,此时他在蓟城(北京)镇守。

他听说了邺城发生的一切,召集属下,要去勤王救驾,统一思想之后,率领五万大军南下,沿路招呼着燕、赵地区驻军,一起去邺城。号召力很强大,赴者如云。

等到了常山(河北正定县)时,已经有十余万人,于是驻在苑乡(河北任县东北)附近,编练整合部队。

这个时候石遵登基大赦的消息传来,石冲看到石世已死,石遵也已经继位,既然已经既成事实,都是自家兄弟,稳定压压倒一切,勤王救驾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干脆回去继续镇守蓟城吧,毕竟北方还有燕国正在虎视眈眈盯着他。

但部将陈暹有不同的看法,他说:石遵篡逆自立为帝,这是大逆不道之罪!大王如果北归,我将继续南下,等擒获石遵之后,再迎接大王继位。

话说这个陈暹也是有个性的人,石冲想做石家的忠臣,但陈暹非要他去抢夺至尊之位。陈暹背后的逻辑很简单:既然石遵能从石世手里抢夺,为什么你就不能从石遵手里抢夺呢?首先破坏规矩的是石遵,不是你石冲!就算你石冲不想做皇帝,我们还想要高官厚禄呢!蓟城怎么能跟邺城比呢?天天跟慕容氏用刀剑打招呼的边将怎么能跟统管全国的权臣相比呢?既然已经走到了这里,就算你返回蓟城,以后石遵就不会收拾你了吗?如果你不去,我就打着你的旗号去,等打下江山再来迎接你去登基!

陈暹,忠臣啊,他忠于石冲,更是忠于自己!但他对赵国不忠,不过我们也不能对他要求太高,毕竟这是人的常性!赵国只是个符号,石冲如果成功了,赵国依然还是赵国,只不过损失掉的是一些国力,而对陈暹个人而言则是一本万利!

皇位的诱惑力实在太大。另外就此返回蓟城,真的是石冲最真实的想法吗?未必啊!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失去了勤王救驾的意义,那些被“勤王救驾”号召而来的各地驻军需要一个新的聚合力,显然石冲没有聚合力。

石遵已经是赵国的主人,石冲继续南下就是叛军,石遵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讨伐他们,所以这些各地驻军会不会继续支持石冲?他自己心里没有底!但又不能直接问:你们愿不愿意跟我一起造反?绞尽脑汁,他想到了用以退为进的方式试探试探。

当然,他绝不会真的把最终选择权交给民意,于是他找了一个腿子--陈暹,通过陈暹的嘴说出自己最真实的目的!智慧!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政治智慧!

石冲和陈暹两人精彩表演完成之后,估计也是又打又拉,十余万人一半自愿一半不情不愿的被拖着继续南下。

石遵不想打仗,如果能和平解决,什么都可以坐下来谈,只要稳住当前的局面。于是他派遣使者再次去劝说石冲:不要冲动,都是自家兄弟,只要承认自己的皇帝位置,什么都可以给。

石冲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我只要帝位,要么你乖乖让给我,要么我自己去取,你看着办!

石遵: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我也不是好惹的,干就干!于是派出自己最强战将石闵和最精锐部队十万人。十万对十万,不欺负你,让你输的心服口服!

事实证明,石闵不愧是战神,而被石冲半忽悠半胁迫的部队也实在是没有战斗力,一触即溃,大败于平棘(河北赵县),石冲逃奔到元氏(河北元氏县)被抓!

石遵:你没有活着的必要了!赐死!

坑士卒三万余人。估计石冲从幽州带来的五万人战死二万,剩余三万被坑杀!其他胁迫而来的各地驻军,可能早就跑的无影无踪了。

石冲为了个人野心,带走无数无辜士卒的生命(还有石遵一方战死的士兵)。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