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又给商家“退钱”了,这次是下调部分类目特殊店铺的保证金。
时间往回拉几个月,去年下半年开始,拼多多就将店铺基础保证金阈值由1000元下调至500元,并先后为商家推出了技术服务费、推广服务费退返权益。

图源:亿邦动力
除了退钱,拼多多此前还投入了100亿扶持新质商家。
前几天平台更是再次宣布,未来3年内将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助力商家转型升级,不得不说,是真的大手笔。
联想到此前,每每提及拼多多,在社交平台上诸如“干了大半年把自己干成发货的”、“利润太薄,做得好累”等言论就屡见不鲜。
如今,在拼多多持续 “挽回” 局面的动作下,相关声量似乎已大大降低了。

拼多多下调特殊店铺保证金
近日,拼多多对部分类目需要缴纳的特殊店铺保证金进行调整,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商家更优质地服务拼多多用户。
此前,根据平台规则,商家不仅要缴纳基础的店铺保证金,在店铺发布特定商品时,还需额外缴纳特殊店铺保证金。
这笔特殊店铺保证金,主要用途包括对平台用户进行赔付、补偿平台遭受的损失,或者支付其他按规定应由商家承担的款项与费用。
所以费用并不算低,比如商家售卖部分二手类目商品时,甚至需要额外缴纳高达20000元特殊店铺保证金,这也给了商家不小的资金压力。
而现在,最大的变化是,拼多多对于部分类目进一步细分,并对其需要缴纳的特殊店铺保证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下调。
如当商家售卖二手平板电脑,近30天对应类目成交金额少于10万元时,只需要缴纳500元特殊店铺保证金即可;超过10万元但少于100万元时,只需要缴纳3000元特殊店铺保证金;超过100万元时,则需要缴纳5000元特殊店铺保证金。
当商家售卖二手数码影音、二手网络设备、二手智能设备、其他二手数码、二手数码配件时,近30天对应类目成交金额少于10万元时,需缴纳500元特殊店铺保证金;超过10万元但少于100万元时,需缴纳3000元特殊店铺保证金;超过100万元时,需缴纳10000元特殊店铺保证金。
当商家售卖二手电脑、二手手机时,近30天对应类目成交金额少于50万元时,需缴纳5000元特殊店铺保证金;超过50万元时,需缴纳20000元特殊店铺保证金。
此外,保证金调整范围还覆盖了多个商品类目,其中包括 “冰洗套装、洗烘套装、洗鞋机、烘干机、衣物护理机、全屋互联网智能电器”、“商用电器” 以及 “黄金首饰” 等。
可见,拼多多此次针对保证金的下调举措,涉及的类目十分广泛。
当然,如果同一店铺同时经营多个类目,平台会依据取高原则,收取该店铺经营类目所需特殊店铺保证金中的最高金额。
同时,如果商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全额缴纳店铺保证金,又或是货款与活动保证金的剩余金额无法补足店铺保证金,平台将对商家实施相应惩罚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屏蔽、降权、下架商品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拼多多将商家店铺基础保证金从 1000 元降至 500 元,覆盖了近 70 个类目,并且新入驻的个人和企业店铺都能享受该政策。
现在平台又再次降低了特殊类的保证金,显然商家在拼多多的开店成本得到了又一轮减负。
保证金门槛的降低,也能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平台。

拼多多为何一再给商家让利?
拼多多此次的动作,并不让人意外。
毕竟自平台创立以来,就因为其特有的运营机制和规则,屡次引发商家群体的争议,甚至遭到过业界知名人士的公开质疑。
想必大多数人还有印象,在去年的7月份集中爆发的一起Temu商家维权事件。
由于Temu平台的罚款政策,有商家累计因此亏损了数百万元,就爆发了小规模的商家维权运动,数十人人在Temu总部楼下举着条幅维权。
不过由于规模小,造成的影响并不大,很快热度就下来了。
然而时间间隔不过一周,又有约200多名中小商家再次聚集在拼多多位于广州的Temu总部维权,相关维权视频也迅速在商家圈疯传,引起热议。
有聚集者透露,统计到的罚款总额高达约1.14亿元,涉及279家商户,而截至7月29日,售后扣罚及预留金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38亿元,波及商户数量增加至407家。
其中大多数都是中小商家,自身体量小,难以承受如此大的金额。
随着事情的发酵,聚集事件达到高潮,商家人数更是达到了800多名,不仅规模远超以往,维权商家们也首次得以进入拼多多Temu的办公区。
纵使如此,拼多多也未立即进行回应,最终,聚集的商家们只能在民警的劝离下各自离去,事情不了了之。
如此“硬刚”拼多多的行为,在业内已然不算罕见。
在去年底,前中国首富、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也曾痛批拼多多的价格体系,直指这不仅仅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更对中国品牌、对中国产业是一种巨大伤害。
但“沉默是金”这句话并不适用于解决问题的场合。
在这样的情境下,也就导致了近半年来选择脱离拼多多平台的商家数不胜数,这一现象对平台而言,无疑是不利的。
基于此,拼多多着手不断优化商家营商环境,这一做法不仅合情合理,也是平台为扭转局势、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拼多多回归长期主义
让人欣喜的是,拼多多为了“挽回”商家的心,所采取的行动远超我们的预期。
尤其是在去年推出百亿补贴后,今年拼多多“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又宣布,平台将正式推出惠商计划——“千亿扶持”。
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
拼多多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表示:“此次‘千亿扶持’,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不喊口号,只动真格。”
此次平台大幅下调大家电、二手数码等类目的店铺保障金,便是千亿扶持计划逐步落地的实际行动之一。
与此同时,目前在供给侧,拼多多还正式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将深入全国农特产区,发挥平台数字化优势,帮扶全国“土特产”触网大循环。
在需求侧,百亿补贴频道新增“100亿商家回馈计划”,针对报名百补特定营销活动的商家,平台将发放100亿元优惠券,协助商家拉动订单和交易,据说不少商家都尝到了甜头。

不难看出,拼多多为了“讨好”商家,大大牺牲了当下的利润。
与过往不同,拼多多正积极转变策略,持续探寻如何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能充分满足商家的利益诉求,力求在消费者与商家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支点,实现平台生态的良性循环。
在走过通过卷低价,“仅退款”等策略迅速走过跑马圈地的阶段后,拼多多现在主动选择刹车,不再将规模扩张作为第一要义。
正如它此前在财报中所传达的要坚持长期主义的决心,可预见的是,未来平台会持续加大投入,致力于为用户、商家以及相关产业创造更为持久、深远的价值回报。
当然,考验还在继续。正如黄峥曾言:“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心里占便宜的感觉。”
如今,平台能否让商家也感受到“占便宜”的共赢感,或将决定其能否真正觉醒,走向下一个十年。
接下来,我们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