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6骑激波飞行,揭秘六代机“御风而行”飙到2马赫以上的黑科技

老九侃车 2025-04-24 13:58:28

歼36采用了尖端造型,双角度后掠翼,还有紧密的锥形乘波体设计,这设计真是达到了顶尖水平。

到了2025年,中国航空界真是让全世界都惊呆了,成飞推出的歼-36战斗机太震撼了。这款第六代战机,不光隐身和超音速能力让人眼前一亮,它的气动布局更是绝了——“尖顶点双后掠紧密锥乘波体”,简直就是航空设计上的一个大突破,成了现代战机的一个新标杆。

这种设计到底有啥特别的地方呢?

这篇文章会从科学根据和实际战斗需要讲起,说说歼-36怎么通过改进空气动力学设计,给空战带来了全新的玩法。

乘波体飞行,就像是冲浪在激波浪尖上的绝技。为啥这么说呢?咱们来聊聊。

乘波飞行器的想法是从最大化利用冲击波那里来的。想象一下,飞机嗖的一下超过音速,它的头部就会弄出一个冲击波,像是个隐形的“盾牌”。乘波飞行器的特别之处,就是它的身体线条能和这个冲击波锥贴得刚刚好,把强大的气流都赶到机身底下,这样就在下面造出一个一直都能提供强大升力的区域。

说白了,歼-36就像是在激波浪尖上飞驰的滑板手,靠着激波的力量把飞机托起来,这样一来,飞机的升力和阻力的比例就大大提高了。

歼-36的气动设计特别棒,就像是顺着气流波动那样流畅,这全靠咱们国家那些超级厉害的风洞帮忙测试。你从歼-36机头最上面一直看到机翼尖儿,那个三角形的形状,简直就是为2马赫时的冲击波锥量身定做的,匹配得刚刚好。

这种构造让机身下面的高压空气被紧紧围住,只在机尾或者边条翼跟机翼连接的那个细长地方漏出去。根据数据,它在亚音速飞行时的升阻比,比老式的五代机好了快一倍,超音速巡航的效率也是大大提升。

歼36采用了尖顶双后掠翼设计,速度和机动性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这设计真的挺巧妙。听说设计灵感是工程师偶然间看到银杏叶高速飘落时的优雅滑翔,受到的启发。这简直就是大自然赠予的灵感,也是仿生学的一个佳作。

歼-36的翅膀设计挺特别,是“双后掠”那种。靠近机身的部分,后掠角大,这样做是为了让它在飞得超快时表现更好。而靠近外侧的部分呢,后掠角就小了点,这样飞机在飞得慢的时候,操控起来就更顺手了。

这种设计是从“紧密锥形”概念发展来的——意思是,把机身分成几段,每段的后掠角度都根据飞行速度来调整,以便在不同速度下都能形成合适的冲击波,这样既保证了高速飞行时的穿透力,又不影响起降时的平稳性。

跟传统三角翼战机,比如幻影2000比起来,它们在飞得慢的时候就容易失控。但歼-36战机呢,因为它的外翼部分设计得巧妙,所以失控的角度提高了4.9%。

歼36很机智地借用了边条涡流带来的上升力量。它的边条翼长度占了机身差不多四成,比歼-20的边条翼长了不少。这长长的边条,在飞机飞得很快的时候,能造出特别强的涡流。这些涡流跟机翼上的涡流一结合,就在飞机上面弄了个低压的地方,让飞机能升得更高。这种靠涡流增加升力的方法,跟乘波体的高压区一对比,上下就有了压力差,让歼-36的升力和阻力的比例,比那些老式的飞机布局好了好几倍。

这种出色的气动设计让歼36能够轻松进行超音速巡航和突破防御。歼-36采用的流线型设计,在2.99马赫以上的巡航速度下,空气阻力变得非常小。再加上它装备的三台WS-15发动机,每台能提供18吨的推力,使得歼36能够在不消耗太多燃料的情况下实现超音速巡航。反观F-22,要想达到1.8马赫的超音速巡航,就得一直开着加力燃烧室,这样一来,飞行距离就大大缩短了。

让人震惊的是,歼-36的弹舱空间竟然比美国的B-21轰炸机还要大,它能装下8颗PL-17超远距导弹,这些导弹能飞400公里远,真正做到了“飞得快、打得远”。歼36在隐藏自己和飞得快这两方面,做得非常均衡。它没有垂直尾翼,这样雷达就很难发现它,而且空气阻力还小了5%。它用了一个叫“柔性开裂式阻力方向舵”的东西,让飞机的翅膀能根据需要动起来,解决了没有尾翼飞机难控制的问题。试验发现,歼-36飞得比2.99赫还要快的时候,还能做出9G的高难度动作,而F-22飞到1.5马赫速度时,动作就没那么灵活了。

跟F-22的普通气动设计比起来,歼-36在1.8马赫速度时,升阻比提升了大概80%,飞行距离也多了60%。就连俄罗斯的苏-57,它的串联式弹仓因为气动上的干扰,载弹量都受到了影响。但歼-36的乘波体设计,让弹仓和气动形状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0 阅读:194

老九侃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