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份,张钦礼走了之后,有十万老百姓自个儿跑到兰考的大街上,眼里都闪着泪花,手里还举着悼念的横幅,来送别这位英雄。
瞧,张书记的送行车到了!
老支书,咱们特地来接你啦!
突然,有人在大伙里嚷了一嗓子:“跪下吧!”紧接着,老百姓们全都毫不犹豫地跪了下来,一个接一个地叩头道别。
本来半小时就能穿过的街道,因为大家心里那份重重的感情,灵车慢悠悠地走了四个多小时。
灵车慢慢开动,一大群人围着,跟着走,就想再多瞧瞧老书记一眼,就想陪他走完最后一段路......
【“焦裕禄的亲密战友”——张钦礼】
1954年那会儿,张钦礼挑起了兰考县第一任县长的大梁。他这个人讲究实际,有啥说啥,不怕得罪人,周总理都夸他是“头一个敢把真话挂嘴边的县长”。
张钦礼因为做事讲究实事求是,得罪了一些有权势的人,随后就被撤了职,打发到农村去了。一直到1962年,他才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上。
这一年,焦裕禄来到了兰考,当上了县委书记。那时候的兰考,可真是遭了大罪,风沙、内涝、盐碱这“三害”闹得凶,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挺难。
焦裕禄铁了心,哪怕豁出性命,也得在兰考好好干出一番事业!他和张钦礼携手合作,一起领着全县的老百姓去对付那“三大祸害”。
那时候,他虽然得了肝癌,但一直没停下手里的活儿。他硬撑着生病的身子,亲自上阵检查风口,探测流沙,观察水情。
他领头干了一年,兰考就变得特别有活力。兰考正一步步稳稳发展呢,结果焦裕禄因为太过劳累,身体撑不住了,就这么走了。
焦裕禄在离世前的最后一刻,心里还在琢磨怎么治理那些沙丘。他走了以后,张钦礼就接过了这个担子,继续带着兰考的老百姓跟“三害”斗。
结果,那上万亩的盐碱地全变成了肥沃的田地,以前的重灾地带,现在成了盛产鱼和稻米的好地方,给这场治理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结束标志。
在跟记者聊天时,张钦礼好好给大伙儿讲了讲焦裕禄的故事,这些事儿后来被各大报纸都登了出来。
聊天的时候,张钦礼忍不住一直掉眼泪。之后,他还领着记者去了张庄,亲自看了看焦裕禄带着大家挖的河道,还有翻整过的盐碱地。
从那以后,焦裕禄的故事就传遍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知道有这么位为老百姓拼尽全力的好官。
说到焦裕禄,张钦礼心里总是难受得很,也很想念他。有个记者曾感叹,要不是两人感情深,张钦礼也不会伤心得掉眼泪。
所以,大伙儿都把他们当成“铁杆伙伴”,张钦礼还是头一个热心把焦裕禄的故事讲给大伙儿听的人。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兰考老百姓眼里,张钦礼那可是个实实在在关心大家伙儿难处,一点官威都没有的好领导。
陶建国到现在都清清楚楚地记着,1963年5月的一个早上,他那时候才12岁,正在村子口那儿割草呢。没割多久,一大筐草就让他给装满了。
早上露水特别多,草甸子沉得要命。小陶建国使足了劲儿,全身的力气都使上了,但还是觉得那一筐草重得要命,根本背不起来。
他急得额头直冒汗,这时候,张钦礼县长熟悉的身影突然闯进了他的眼帘。县长快步走来,一脸笑意地对他说:“别急,我来搭把手,帮你扛。”
话刚说完,张钦礼立马动手,把草筐往肩上一扛,径直走到了饲养棚的大院子里。
村里的陶振江大爷,是享受五保待遇的老人,一说到张钦礼,心里头满是感激。记得那年,大爷脖子上长了个大包,又红又肿,疼得他晚上根本睡不着。
张钦礼知道这事后,自己出钱给老人找了医生买了药,还亲自动手给老人伤口消毒包扎。在张钦礼的细心照顾下,老人的病没多久就好了。从那以后,老人见到人就夸:
我这条老骨头,能继续活着,全靠张县长的帮忙,我这辈子都会铭记他对我的大恩情!
1968年的时候,开封地委考虑到张钦礼下乡工作的需要,专门给他安排了一辆吉普车,方便他出行。
不过,张钦礼从来都没搭过那辆车,他总是蹬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在乡间的小路上来回穿梭。有人挺纳闷,就问他为啥这样,张钦礼乐呵呵地说:
上了车,就像隔了道玻璃窗,感觉跟群众有了距离。但骑上自行车就不一样,有啥动静我都能立马察觉,不会让群众感觉咱高高在上,不好打交道。
结果,那吉普车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搁在了一边没人用。后来,他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吉普车给卖了。
没过多久,省委那边又给他搞来一辆车,但他转手就给卖了。张钦礼把卖车的钱一分不留,全都投到了建设上,还帮那些穷团队打井。
1973年的时候,省委的大领导刘建勋到兰考来瞧瞧工作情况。连着好几天,刘书记都注意到有个人,就是张钦礼,老想往他车里凑。
有一天,刘建勋实在憋不住了,就问张钦礼:“钦礼啊,你那车哪去了?”张钦礼回了一句:“我卖了。”刘建勋一听,更不明白了。张钦礼见状,又接着解释起来:
县里领导拍板决定了这事儿,总共筹得了4万5千元。我拿这笔钱去帮了42个穷困的团队打井。
他觉得,兰考县有的老百姓连吃饭穿衣都还是问题,可自己身为兰考人,却坐着小车到村里头看看情况,这让他心里挺不是味道的。
后来,他一咬牙,把车给卖了,把钱全给了那些贫困的村子和乡亲们。有了他的这份支援,仅仅用了不到一年,那42个贫困村子就全都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
多位队长纷纷表态:“县委为了支持我们,甚至把小车都给卖了,要是我们还做不好工作,那真是没脸面对县委啊!”
张钦礼没选那舒服的“四个轱辘”,偏偏就靠那简单的“两个轮子”,硬是把乡亲们的生活给变了个样,让大伙儿都能吃得上饱饭。
1972年那会儿,山东白茅西村有个叫张娥的村民,患上了淋巴结核,老百姓习惯叫它“老鼠疮”。这病一犯起来,真是又疼又痒,让人根本受不了。
为了治好这个病,全家人真是拼了命,把家底都快掏空了,到处找医生,试各种药,但就是不见病情有啥起色。
第二年秋天,又是收获的时候,张娥的病又找上门来,这次来势汹汹,她疼得连动一下身子都费劲,更别说自己照顾自己了。
张娥一直高烧不退,迷迷糊糊了好长一段时间。她弟弟张子善碰巧听说,卫生院请了专家医疗队来,这些专家还是从开封过来的。
张子善生怕医疗队跑了,火急火燎地找了辆板车,拽上姐姐就往医院冲,他一路狂奔,好歹是赶到了医院。
这里的人告诉张子善,医疗团队五分钟前就走了。张子善一听,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立马撒腿就往外追。可他那两条腿,哪追得上四个轮子跑的汽车啊?
就差那么一丁点儿!张子善心里头那个悔啊,实在没办法,只能拽着姐姐掉头往回走。
这时候,有个看起来像干部的人朝这边过来了,他主动跟那个人说话。一看到姐弟俩脸上不对劲,他立马就问是咋回事。
张子善硬着头皮,把这事儿跟对方讲了,话还没落音,那位干部立马跳上车,催着司机赶紧追上前面那辆车。
没过多久,医疗队就回来了。张子善从医生那儿打听到,原来那位干部就是张钦礼书记。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治疗的大部分费用都是张钦礼书记自己掏腰包垫付的。
张钦礼这个人,为了老百姓真的是操碎了心,可没想到,在20世纪60年代,他竟莫名其妙地被人给整了。这事儿兰考的老百姓知道了,心里头那叫一个不平,纷纷给中央写信,把真实情况一股脑儿地说出来。
多亏了周总理的出手相助,张钦礼这才得以解脱,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但好像命运并不想让他好过,张钦礼的生活里尽是曲折和磨难。
早些时候,张钦礼还得到了周总理的支持,但总理离世后,张钦礼就失去了靠山。到了1979年,张钦礼被判了13年有期徒刑,含冤进了监狱。
张钦礼被抓的事儿传开后,兰考的乡亲们压根儿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还专门挑了三个人去瞧瞧张钦礼的情况。
我们知道您身体有恙,一不舒服就头昏眼花的,还直冒冷汗。您拿着,要是饿了,就吃一点……说着,有个人把自己家做的葱油饼拿给了张钦礼。
张书记,你可得保重身体啊,大伙儿都盼着你早点回来呢!四个人紧紧搂在一块,哭得稀里哗啦的。就连站在边上的狱警,眼眶也湿润了,忍不住掉了几滴泪……
【十万民众街头泪别老书记】
2004年5月份,张钦礼去世后,有十万老百姓自个儿就走上了兰考的街头,眼里都含着泪水,手里举着大横幅,来迎接这位大英雄。
这里面有很多已经过了六十岁的老人家,他们不顾自己上了年纪,大清早就开车跑到兰考,主动站出来指挥交通。
大伙嘴里头老念叨着一句话,说得特别实在:“张书记啊,他可真是个不摆官架子,满心满眼都是咱老百姓的好干部!”
那时候是五月快结束的时候,天气已经慢慢热了起来。就算天再热,大家还是顶着大太阳,坚持站在街上。到了中午,张钦礼的灵车终于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
到了!张书记的遗体运送车来了!
突然间,有个声音在人群里响起:“大家跪下吧!”紧接着,老百姓们一个接一个,全都跪在了地上,纷纷磕头,做着最后的道别。
这一天,真是热闹非凡,鼓声、鞭炮声、还有唢呐声响成一片,震得耳朵都快聋了。村里头的盘鼓队、唢呐队,全都不收钱,卖力演出。而且啊,出租车和大客车也都免费拉人,来回跑个不停。
老百姓们双手并拢放在胸前,朝着灵车跪拜,一边点燃纸钱,一边喊着泪声俱下的话:“张书记,您快收钱吧!大伙儿给您送钱来啦,张书记!”
张书记,大伙儿心里都念着你呢!你真是咱们的好带头人......
本来半小时就能穿过的街道,因为大家心里那份重重的感情,灵车硬是走了四个多小时才过去。
悼念的车队慢慢开动,大批的人群围着,一路相随,就想再瞅瞅老书记那最后的模样,就想陪他走完这最后一段路......
【结语】
张钦礼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老百姓也对他满怀敬意,把他捧得很高。这句话真切地反映了张钦礼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深情厚谊。
张钦礼一辈子都在拼命为老百姓谋幸福,他总是和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地知道他们需要啥、苦啥,然后想尽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减轻他们的负担。
他从来不装腔作势,对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真心实意的。他这一辈子,都在实心实意地给人民办事,过得普普通通却又十分了不起。
他一直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最重,真真切切地用行动做到了“权力是用来为老百姓服务的,心里要装着老百姓,好处要想着老百姓”的承诺。
张钦礼的事迹在兰考这片土地上长久传颂,他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向大家展示了公仆精神的真正含义,也表明了怎样才算和老百姓真正心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