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五乙核导弹发射质量近很多吨,机动力为零,我国为啥还要发展它

老九侃车 2025-04-24 14:01:46

现代战争注重快速响应与机动能力,由此引发:中国核导弹的发展现状如何,成为热议话题。

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为井射型,机动性为零,不符现代战争特点。但我国仍继续发展,原因在于其战略价值未被替代。

【简单聊聊东风5B】

1965年3月,中央专委规划两弹一星时,决定研制洲际导弹,并将其命名为“东风5”,同时进行了编号。

发展此武器,与核武器出现后,各国高度重视其投射手段密切相关。

核导弹投射手段多样化,使敌方难以判断我方实际能力和核打击意图,从而提升我方的核威慑效能。

核武器诞生初期,主要投射方式为空投。如二战末期,美国为促日本投降,决定对其使用核武器。

投射“小男孩”与“胖子”原子弹时,美国采用了空投方式。

美国除实施“空投”外,还采用过一种罕见的核武器投射方式,即通过火炮进行投射。

冷战初期,美国利用二战时期德国的K5列车炮底座,研发出M65核子加农炮。

火炮射程有限,致核炮弹威力大减,因此美国终止了对该核武器投射手段的研发。

随着导弹技术发展,核武器投射增导弹发射方式。陆基、海基、空基平台均可发射核弹头导弹,陆基导弹常部署于机动导弹车或固定发射井。

中国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属于陆基分支,是一款采用井基发射方式的弹道导弹。

1966年5月,东风5总体方案设计启动,中国科研人员全力以赴,历经努力,终于在1980年取得了成功。

5月18日,东风5进行了首次全射程试验,成功发射了“580-甲弹”至预定海域,试验取得圆满成果。

整个过程历时29分57秒,总射程达到9070公里。

虽尚未触及远在美国的目标,但这无疑为中国后续研发更先进的洲际导弹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满足国防需求,我国对东风5导弹实施了一系列改进举措。

我国发展了东风5甲,相比原始东风5,其射程提升,发动机性能和打击精度更优,实现了全球覆盖能力。

东风5甲后,中国研发出东风5乙(东风5B),其特点为能携带分导式核弹头,是我国首款具备此能力的洲际弹道导弹。

《中新网》曾报道,该网透露了相关信息,内容具体且详实,保持了语句的通顺与逻辑的清晰,用词准确,直接传达了核心思想。

国外推算东风5B可携带约4-6枚分导式核弹头,部分媒体则推测其能携带9枚,这些推测均基于东风5的载荷能力。

此外,《中新网》援引《简氏导弹与火箭》报道总结:

东风5导弹长32.6米,弹径3.35米,重183吨,采用二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其命中精度范围在500至2000米之间。

总之,东风5家族演进至东风5B阶段,已具备强大实力。

武器终会落后,如东风5B,虽发射质量近200吨、打击能力强,但因机动性为零,近年来备受质疑。

尽管如此,我国仍坚持发展东风5B。究其原因,尚待明确阐述,但此决策背后必有重要考量。

【东风5B有自己的优势】

东风5设计定型时,美国已退役最后一款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大力神2”,全面更新为固体燃料洲际导弹。

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具备易贮藏、体积小及结构简单的特点。

东风5B作为液体燃料弹道导弹,已难以满足现役需求,但其价格低廉且威力强大,仍具一定价值。

中国发展武器装备时,重视使用成本,主要因早年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发展昂贵武器性价比低。

东风5B作为上世纪研制的弹道导弹,技术成熟,无论生产、维护还是使用,成本均远低于我国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

东风5B采用液态燃料,尽管灌注需时,但过程相对简便。

东风41的固体燃料需专业火药雕刻师手工雕刻,此过程极为耗时,时间成本极高。

若未来大战需用核武器,东风5B的性价比远超东风41。

此外,我们提及东风5B发射质量近200吨,而东风41仅60多吨。这意味着东风5B能搭载更重弹头,实现更长射程。

若核战争爆发,且确认有国欲对我国实施核打击,我国将即刻发射所有东风5B导弹,以防其发射井遭核导弹摧毁,确保东风5B能在第一枚敌导弹落下前发挥效用。

东风41等机动核导弹会利用其强机动性保存实力,以备后续参战或执行第二次核反击任务。

东风5B虽无机动性,却不影响其使用,且凭借其优势能达成更佳打击效果,因此我国会持续发展该型号。

0 阅读:0

老九侃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