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视剧的都知道,在人死后尸体会迅速变得僵硬和冰冷,那种恐怖和阴森的画面不知道成了多少人的心理阴影。
但去超市买肉的时候,大家可能会好奇,同样都是尸体,为什么人类尸体又冷又硬,但是货架上的肉看着却鲜鲜嫩嫩,而且颜色还又红又漂亮。

同样都是结束生命,一边是散发着恐怖气息的僵硬尸体,另外一边却是让人大快朵颐的鲜嫩食材,这种反差背后有什么秘密?
今天我们就好好看看这背后的门道。
先是从尸体变硬的这事儿开始说,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正在运转的机器人,死亡对于身体来说就像是机器突然断电,各项零件再不运转。
在人死后大概1~3个小时,肌肉就会因为缺乏能量出现收缩,不断变硬,这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尸僵。
随着人死亡时间的延长,从第2个小时开始,人体内的血液受到地心引力的吸引,会在体内低处聚集,从而形成尸斑。
3个小时后,人的身体就不会产生热量,而原有的热量也会逐渐消散,这就是传说中的尸冷。
第4个小时开始,尸僵会不断的向全身蔓延,这个蔓延程度会持续到人死后的12个小时到16个小时之间。
最长不会超过16个小时,在不进行任何外界手段辅助或者是造假的情况下,尸体就会硬的像木头一样。
嘴巴没有办法张开,脖子也弯曲不了,原本灵活的四肢无法做到任何屈伸动作,全身上下的尸斑数量会越来越多。
按照这个道理来看,超市里贩卖的牛羊肉也是动物的尸体,而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活体,死后也应该经历尸僵变硬的过程才对。
那为什么他们的肉放在案板上一两天都没有变质,甚至还颇具卖相?
似乎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商家对这些肉进行过处理,毕竟没有哪个顾客想要去买那种浑身上下散发着腥味儿,而且口感硬的像块石头的肉。
先从造成人死后尸体会变硬的原因来说,经历过亲朋好友去世并守过灵的人或许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尸体的变化。
最开始失去了生命的人体其实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用手去触摸甚至能够感受到皮肤的温度,肢体也会依旧保持柔软。
但随着死亡的时间越长,面前躺着的原本熟悉的面孔和身体会逐渐变得僵硬和冰冷,这是因为人体内出现了三磷酸腺苷,简称ATP。

ATP在人体内那活动主要是为了避免肌肉在大量运动下出现的紧张收缩,起到放松和让人体保持正常运动的效果。
ATP虽然能让人体肌肉放松,但却不会一直在体内运动,在人体死亡的那一瞬间,呼吸会因此停止,身体会出现严重的缺氧状态,肌肉中原本蕴含的糖原就会出现无糖酵解的情况。
或许不健身也没有学过医的人不太了解无糖酵解是什么意思,其实这种现象经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
就拿最近特别火的爬泰山来举例子,爬泰山还有个新兴产业就是陪爬,经常运动的人几乎可以达到一天或者是两天爬一次,身体不会出现过度劳累的状况。
但要是许久没有运动的人,突然去爬一次泰山,第二天起床估计只能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行动了,全身上下酸的就好像是被人打过一样,这就是无氧糖酵解。
在这种情况下,无氧糖酵解会消耗糖原,人体内部的ATP浓度不断下降,浓度少了就没有办法让肌肉放松,肌肉蛋白和肌球蛋白的交叉连接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肌肉只能固定在收缩状态。
相对的,如果人体死亡,糖原消耗殆尽,ATP浓度也会归零,这就是死后的尸僵。
而且尸僵可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很多法制节目里曾经说过尸僵是可以被破坏的,首次破坏是在4个小时后,但尸僵会在第一次破坏之后以一种非常缓慢的速度逐渐还原。
但如果6~8个小时之后再次破坏尸僵,尸僵就很难会再次形成了。
这也是有些凶杀案中的凶手为了脱罪会通过破坏尸僵来干扰法医的判断的原因。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人死亡后是将发生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身体健壮和肌肉发达的人,体内糖原,ATP还有磷酸肌酸储量非常丰富,所以时间出现的会晚,但程度会更强,想要缓解的话会更慢。
像老人,婴幼儿,还有长时间不锻炼的人,这类人死后十日将出现的速度会很快,但强度低,持续时间也较短。
除了体质上的区别,死亡原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时间出现的速度和状态,比如人死之前如果遭到非常大的刺激,无论是喜怒哀乐都会影响尸僵形成速度和状态。
这是为什么要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外界干扰因素太多。
然后说起超市的肉类,大家买肉肯定会优先选择又鲜又嫩的,但这些肉又鲜又嫩,除了那部分现杀的新鲜肉,剩下的肉会变嫩可是因为商家自有一套流程!

先说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排酸牛羊肉,很多人走在大街上都会看见路边卖牛羊肉的招牌上特地标注了“排酸”两个大字,但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要知道“排酸”可是肉类能变嫩的最“基础”的一步了。
现杀的动物,肉肯定都是柔软的,但过了几个小时,这些肉就会变得硬邦邦的,如果把这些肉买回去,那口感就会变得非常差,不管再怎么新鲜,都会影响商家的口碑。
所以这时候为了商家和消费者就要对这些肉进行“排酸”,排酸的时候是要把肉放到0~4℃的环境里,肉内部包含的乳酸含量会出现变化。
肉的酸碱度、营养成分以及口感都会倾向于更好吃,而且细菌也没有办法再经过排酸的肉内部大量繁殖。
猪肉的话一般要排送24小时,牛肉的话可能要48小时到72小时才能达到“又软又嫩”的标准。
要让肉变得美味,不会出现动物界的“尸僵”,除了排酸以外,还可以用电刺激。
以羊肉为例,活羊被屠宰之后,技术人员会第一时间进行电刺激处理,就相当于拿电流来给羊肉进行一场“电按摩”。
经过电流刺激的羊肉内部的肌肉纤维会瞬间放松,也会避免因为冷收缩导致的肉质变硬,不仅能提升加工效率,还能最大程度保证口感。
毕竟羊肉大多都用于火锅店,各类的羊肉卷应接不暇,大家把火锅热上,把羊肉卷儿下进去,到时候口感到底是嫩是硬,就可以直接判断了。
而且冬天吃羊肉火锅还会暖身体,所以关于羊肉,其实市场上主打的还是冷鲜肉售卖。
排酸和电刺激大概是让肉质变嫩领域的两大靠山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妙招。

比如用包含分解酶的雪梨来分解这些肉类的纤维组织,在使用之前把雪梨榨成汁用来腌牛肉,腌个30分钟就能让牛肉变得更嫩,而且吃的时候还带着雪梨的清香,能很大程度缓解肉类的“腻”。
如今很多商家在加工厂售卖或者是加工之前也会提前用一些腌制的方法来保证肉更加软嫩。
很多超市的商家都提供提前腌制肉类和拌好的服务,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让自己的肉类更加新鲜。
还有猪里脊,家常菜中猪里脊的大多数吃法都是炒或者是煎,把它切成丝或者是切片,用黄酒,盐还有蛋清腌制,炒出来的那叫一个香。
也正是这些腌制的小妙招,再加上排酸和电刺激,才让我们在超市买回去的肉又鲜嫩诱人,又健康可口。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再对比一下人类去世之后,尸体变硬和超市的肉越来越嫩,其实就能发现大自然和人类智慧碰撞之后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
人去世之后身体里的ATP耗尽就没有办法帮助肌肉维持放松的状态,只能保持越来越僵硬,就像是机器人失去所有的能源一样。
超市里贩卖的那些肉本来是应该和人去世之后的状态一样的,但是却被人类用各种各样的物理和化学知识给变了个样。
就拿屠宰动物之前,人类通常不会让动物再一次进食,而是会让它们安静的生活。
这种方法就是能让动物在活动的过程中降低体内糖原,避免后续肉类变硬速度加快,就和运动员在比赛之前需要做热身,避免在实际比赛中受伤是一个道理。
这些方法表面上看着非常简单,但背后却藏着人类对美食的执着和追求,毕竟还有一句笑谈,“那恩格尔就是没来我们中国吃过饭,不然恩格尔系数就要重新调整了。”
人们靠着智慧和对科学的不断探索,巧妙的处理屠宰过后的肉类,把原本会变硬变僵的肉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这一硬一软之间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体现,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饮食文化上不断创新的见证。
参考资料:
为什么死后尸体是硬的,超市里的猪肉却是软软的?--澎湃新闻
长沙人的朋友都知道,你把尸体分割了也会很鲜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