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男孩4岁被拐,亲父母寻17年,养父:回来让你继承千万家产

老烟斗评过去 2025-04-12 12:40:4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17年,湖南的一对年迈父母,抱着苦寻17年的儿子小福,涕泪横流。这些年来的苦,他们不敢想象,只要一想就忍不住掉眼泪。小福4岁时被人贩子拐卖,父母舍弃了工作,倾家荡产,17年后因为一个巧合得见。但是,小福的脸上却显得无比尴尬。

因为,小福过去的17年,被卖到了一个富豪家庭,养父母是千万富翁。虽然养父母自己有女儿,但打算把家产全都交给小福。得知小福和亲生父母相认,养父直接一个电话甩了过去:回来继承千万家产!

那么,小福最后会如何选择呢?是亲情重要,还是千万家产更能诱惑他的心?

(注:为保护当事人隐私,人物均采用化名)

丢了女儿丢儿子

小福的父母,一个姓马,一个姓吴。

要说这两口子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观念都是同样的陈腐,即重男轻女。老马和老吴,先后生了仨闺女。但是,他们觉得,生女儿没什么用,早晚要嫁出去,还是得努努力造儿子,也许是造人的力度较大,还真给他们生出来了小福。

而且,老马家原来的条件,还是很不错的。两口子做生意,买房子买车,虽说不待见女儿,但衣食无忧,穿的衣服也都是市面上的名牌。当然,真正叼着金汤匙长大的,必须是小福了,比起仨姐姐,小福在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毕竟,对生儿子的执念是一码事,疼爱是另一码事。老吴在怀上小福的时候,已经属于高龄产妇了,看到儿子呱呱坠地,喜的眼泪直流。为了培养小福,他们也是倾尽了全力。只是,由于平时的工作太忙,无法长期陪伴4个孩子。

不巧的是,人贩子盯上了老吴家。原因无他,孩子放学没人接送,穿的好,长得白净,一看生活水平就高,这种孩子能卖个好价钱。

老吴家被拐卖的孩子,一共俩,小福是第二个,第一个是他的二姐。

2000年1月份,9岁的二女儿,放学后迟迟没有回家。老吴便唠叨丫头贪玩,找学校的老师问了一番,得知她放学就往家赶了,可一直到深夜,都没有二女儿的下落。这时候,老马回过味来,或许是遇到人贩子了,他们家不是第一个受害者。

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老马和老吴,没有显得太着急,除了去学校问候了一番,根本没有要去找孩子的想法。甚至,家里的亲戚朋友,都没有留意到这个失踪的孩子。老马和老吴,平时该做生意做生意,生活归于平静,绝口不谈二女儿。

只不过,8个月之后,老马两口子险些疯了,4岁的小福失踪了。和小福一起失踪的,还有自家的邻居。这时候,老马突然回想起邻居的事,感到十分后怕。邻居是不久前搬过来的,穿的不像穷人,热情好客,与老马家相处的不错。

后来,老马和邻居逐渐建立了友谊,平时太忙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帮忙照看小福。由于邻居家的饭菜做的好吃,还动不动准备零食,小福和邻居家的关系,好到堪比亲生父母。可是,小福丢了之后,邻居也跟着不见了,老马就是再笨,也能想到个中端倪——邻居极有可能是人贩子。

一瞬间,老马和老吴的眼泪下来了,女儿全丢了都不要紧,儿子万万不能丢啊!为了找小福,他们报了警,动员了所有亲戚朋友,包括村子里的邻居,求爷爷告奶奶的让大伙帮忙找小福。后来干脆生意也不做了,房车都卖了,女儿也不管了,不找到小福誓不罢休。

那么,小福到底是怎么被拐的?拐走他的人,到底是不是邻居?

17年的寻亲荆棘路

其实,许多细节,小福已经记不太清了。究竟是不是邻居拐卖的他,也是真的没有印象了,小福唯一能想起来的地方,是他曾路过家乡的大桥。

再说回小福的父母身上。

寻亲之路,比想象中难走的多。警方虽然很重视,安排警力查找小福的去向和附近的可疑人员。但怎么说呢,在一个监控不发达的年代、一个买票不需要身份证的年代、一个人口流动不会被关注的年代,想找出人贩子和小福,哪有那么容易?

而且,警方找人,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走访调查,另一种是贴寻人启事。可是,效果微乎其微,搜寻了许久,始终没有任何人提供可靠的线索。

至于小福的父母和亲戚,那自然更不用多说了。专业人士找孩子都没有进展,他们一群人像个无头苍蝇,把村里、临近的好几个村,找了个底朝天,都没人见过小福。甚至,他们也到各个车站去问过,可车站的人员流动太频繁了,如果人贩子把小福打晕,装作睡着一样带走,也不会有人留意。

为了找到小福,老马两口子,夜不能寐,哪怕是半点的希望都不放弃。只不过一个月后,亲戚开始打退堂鼓了,这么找下去何日是个头?又该去哪找小福?

中国那么大,想在设备不发达的年代找人,难度太高了。老马两口子,见亲戚不愿意帮忙,也是没办法。他们干脆彻底砸了生意,把能卖的财产都给卖掉,换成用来寻子的现金,两个女儿直接不管,全身心放在找小福身上,哪怕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宝贝儿子。

国内的多个城市,几乎都被老马两口子走遍了,途中他们认识了许多有相同遭遇的家庭。也从中得知一个道理,找寻亲情应该是双向的,如果小福没有放弃找他们,相见之日还有希望;但如果小福放弃了,再见会变成绝望。

老马两口子心里“咯噔”一下,小福被拐的时候年纪小,这些年来不会忘了父母吧?又或者说被困在养父母家里,没办法找他们?实际上,小福的境遇和想法,与老马两口子想的不少地方对上了,但主动找寻亲生父母,也是小福提出来的。

2017年的一天,老马两口子,和其他众多走失了孩子的家庭,一起参加了晚会。这场晚会是社会上的志愿者们举办的,他们收集了许多资料,不仅有寻亲的父母,还有寻亲的孩子。巧的是,小福也参与了这场晚会,只是他改了姓“吴”,跟随买家的姓。

当小福走到台上,讲述自己记忆里遭遇时,老马两口子眼睛瞪得像个铃铛。他们并不是因为听到小福讲的内容感到惊讶,而是被小福的五官吸引了,那小眼睛和鼻子,简直就是老马的年轻版本。两人也顾不得是晚会现场,猛的站起来发言,称他们是台上年轻人的亲生父母。

随后,志愿者们将三人带到医院做DNA检测,在经过几天的等待之后,确认了他们是一家人。老马和老吴欣喜若狂,可小福的脸上却显得不对劲,没有认亲后的激动和喜悦,反而愁容满面,和父母之间的相处更是别扭无比。

那么,小福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对亲生父母如此冷漠?他最终会选择亲生父母,还是养父母?

被“分享”的儿子

说起小福冷漠的原因,一方面是遗传父母的,毕竟他们对二女儿丢失毫不在意;另一方面则是后天的生活环境,也就是他来到新的家庭后的遭遇。

有些被卖到农村的孩子,境遇苦不堪言,可小福不同,养父母把他当成了掌上亲爹。这个买家明明有着千万的家业,开着多家连锁的大金铺子,还有俩懂事的女儿。以正常人的思维来看,家产怎么着也得给女儿,或者招一个上门女婿,传宗接代也是自家的血脉。

然而,这家的脑回路异于常人,放着至亲血脉不管,非要去买一个孩子。结果,把小福买到家了。

刚到富豪家的小福,还是相当不适应的,也想着回家。可这家的财力,实在是太恐怖了,住着豪宅,为小福准备的房间,则是大的不像话,柜子里塞满了男孩子喜欢的玩具。每到饭点,还有人专门给他送饭,就差没手把手喂了。

在如此奢侈的环境中,小福很快沦陷了,认了买家当养父母,一口一个“爸爸妈妈”的叫着,语气十分亲热。而买家见小福转了性,心里更满意了,对他的宠爱变成了无限的溺爱。

小福不想读书?那就不读了,反正家里有的是钱;小福不想做事,只想躺着?那也没问题,就由养母每天悉心照顾他;小福想纹身?那就纹个贵的,在脖子上整一个;小福惹了祸?那也没关系,养父母出面花钱帮他摆平。

本就在蜜罐子里泡大的小福,又一头扎进入了蜂窝里,小日子自在的不像话。养父母家里的俩闺女,也得时刻让着他,毕竟小福将来是要继承千万家产的。至于寻亲,纯粹是小福觉得好奇,过去的17年,他早已对亲生父母没有概念,活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

但是,小福从养父母口中得知,他的确有亲生父母,就好奇他们到底是谁?养父母也不怕他寻亲后一去不回,是因为他们坚信,小福不会放弃优渥的生活。

认亲的第二天,小福来到了陌生的故乡,面对大姐、三姐、七大姑八大姨,他显得不知所措。在小福最初的设想里,见到父母就行了,其他的没想过。随着一阵电话铃声传来,打破了热闹的认亲现场,小福没有犹豫按下接听键。

原来,电话是养父打的,他知道事情闹到电视台,害怕小福真想不开了,所以急忙打过来,让小福回去继承千万家产。由于声音有点大,现场的其他人也听到了,包括小福的亲生父母。

本就有些尴尬的气氛,瞬间陷入冰点,小福自然是偏向养父母的,然后他的亲生父母,就出现了开篇的情况,抱着小福打感情牌,希望他不要离开。只不过,小福对他们没有感情,而小福三姐的一句话,更是让现场所有人都下不来台。

“你是两边唯一儿子,如果结婚之后,选哪边?”

沉默不语的小福,眼神止不住的躲闪,而他的亲生父母见状,哭的更加伤心,儿子一定要和外人“分享”吗?甚至,儿子的态度,对亲生父母很冷漠,反倒是和养父通电话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平常人家之间的耐心。

苦寻17年的儿子,心却向着别人,怎不令亲生父母心碎?最后,还是记者打了个圆场,建议亲生父母不要逼小福,让他自己选。只是小福的选择,依然让亲生父母无法接受,他愿意在故乡生活一段时间。至于是多久,小福选择了打太极。

不过,从小福的表情来看,他做出这种决定是极其不情愿的,他对于陌生的亲生父母,可谓是没有半点亲情。毕竟,他的父母,都能在二女儿丢失后表现出云淡风轻,属实是双向的讽刺。

信源:《寻情记》——《那年故乡月正圆 丢失的独子成了富家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