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西95岁老太入殓6天后“复活”,爬出棺材煮粥喝

老烟斗评过去 2025-04-21 11:39:36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黎大娘,您醒醒,起来吃东西了,黎大……”

2012年2月17日,广西六楼村,发生了一件大事。95岁的五保户老太太黎大娘,毫无征兆的咽了气,平时负责给她送饭的老陈,一试老太太的鼻息,瞬间吓了一跳,再一摸老太太的手,急忙跑出去喊人,准备给老太太办白事。

可是,入殓6天之后,村里又跟着发生了一档子怪事,放在棺材里的“尸体”居然不见了。不仅如此,棺材盖还被人推开,难道会是有人“偷尸”?正当众人决定去找时,猛然被厨房内的一个人吓的直哆嗦,居然是穿着睡衣煮粥喝的黎大娘,还问他们要不要喝点?

接下来,就让我们聊一聊,老太太“复活”之谜。

(注:为保护当事人隐私,人物均采用化名)

德高望重的老人

黎大娘的命,其实挺苦的,一辈子无儿无女,不过老了之后,有国家养着她,也有邻居老陈一家帮忙照顾。而她的身体状况一直不错,再加上性格乐观又健谈,村里人素来都很尊重这位老人,平时能帮到的就帮点。

只是,黎大娘都这么大的岁数了,难道没有其他的亲族和后辈吗?

有肯定是有的,但人不一定能找到了。黎大娘小的时候,处在一个随时会饿死的环境中,更别提还有战乱的影响,她能幸存下来,已经是巨大的好运气了。至于她为什么没有选择结婚生子,黎大娘自己也不愿多谈,当初的的亲族要么是避祸搬去外地,要么是老死或病死了。

而且,亲族一旦出了五服,便很难再建立亲情了。好在老太太的心态好,黎大娘在村里过了一辈子,年轻时有哪家需要帮忙做个饭、烧个锅、腌个咸菜的,她从来不推却。因为老太太的手艺很好,人也好说话,所以老了之后,更是德高望重。

虽然身边没有了同龄人存在,但黎大娘和一些晚辈能聊得来,比如前面提到的老陈。不仅是老陈,还有老陈的儿子小陈,爷俩都是黎大娘看着长大的。老太太晚年拿着国家的补贴,生活上的吃穿不成问题,但必须有个人帮忙照顾一下,而老陈父子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

因为是多年的邻居,两家相处的比较好,老陈某种意义上,也把黎大娘当成自己的母亲看待。黎大娘比老陈的母亲还要年长一些。而且在孝顺老人这方面,老陈父子俩做的是真不错。

尤其是老太太过了80岁之后,饭菜几乎都是老陈父子俩负责的,很多时候干脆把黎大娘请到家里吃,也不要她出伙食费,跟着一起吃点就行。如果老太太不想出门,他们也会给老太太送饭。像是日常用品这些,除了老陈家,还有村里面其他人帮忙,总之老太太被大伙照顾的十分周到。

像是疾病一类的难题,老太太从来没有遇到过,她的身体素质一直不错,没生过大病,甚至连感冒发烧都很少出现。哪怕随着年龄增长,腿脚渐渐不方便了,老太太也习惯早起,头发确实早已花白了,但眼不花、耳不聋,胃口一直不错。

可是,这么健康的老太太,为什么会在2012年的时候,突然没气、身上还发冷了呢?在此之前,老太太经历过什么?又是如何做到“复活”的?特别是她怎么从棺材里爬出来的?要知道,棺材盖的份量可不轻,至少要两个人抬,她一个老太太如何直接把棺材盖推掉?

毫无征兆的“死亡”

先来看老太太是怎么假死的。

老人一旦生了病,身体是扛不住的,抵抗力远不如年轻人,尤其是过了90岁之后的老人。黎大娘的身体状况,倒是一直很好,她坚持早起,会溜达好一会。并且老太太不瘦,看着就很健康。所以她的假死,和生病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因为,老人出意外,不止是生病造成的。比如不小心摔一跤,老化的骨头,稍微摔一下都是不得了的。黎大娘在入殓前半个月左右,还真的摔了一跤,而且不轻。

2012年,元旦之后,当地的气候开始有所转暖,坚持早起的黎大娘,一如既往的出门溜达,还和老陈父子打了招呼。但非常不巧的是,当天路面较滑,老太太一个不小心,脚底下踩空了,猛的摔在了地上。尽管没有传来骨折的声音,但黎大娘瞬间疼的爬不起来了。

摔的比较重的地方,碰巧在后脑勺上,黎大娘是四脚朝天着地的,后脑勺被磕的嗡嗡响,万幸的是没有流血。而且,还有同样早起的村民,不然1月份地上的温度,就足够老太太受得了。村民立马喊人,将老太太先扶回家里躺下。

至于为什么不第一时间送到医院,是因为医院比较远,送医还不如打医院的电话,让医生上门治疗。再者是他们害怕老太太承受不了颠簸,万一途中出了什么事,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过了一会,医生来到黎大娘家中,为她开了一些止疼消炎的药,告诉她是轻微脑震荡,静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在此之后,老陈父子全力照顾黎大娘,每天按时叮嘱她吃药。只不过,老太太的情况,迟迟没有任何好转,药倒是没少吃,可胃口明显差了很多。以前黎大娘是荤素不忌,摔了之后几乎只能喝汤了。

然而,老太太假死前几天,情况却有所好转了,胃口好了一些,老陈送过去的饭菜,基本没剩下。但谁又能想到,2月17日一早,老太太突然毫无征兆的“咽气”了。

老陈喊了半天没人搭理,还以为黎大娘睡着了,可一试鼻息,手里的菜都没端稳,居然没气了。而老太太的手,也明显失去了正常的温度,不像常人一般温暖。尽管没有彻底变冷,但老陈还是认为她已经去世了,可能只是去世不久,又盖在棉被里,才没有彻底冷掉。

随后,老陈找到了村委会,打算给老太太办白事。由于老太太没有亲族,所以经过大家商议之后,决定由老陈父子主事,兼顾为老太太选了一个下葬的“吉日”。翻了黄历之后,老陈和众人决定选择2月24日早上,也就是老太太入殓的第7天。结果第6天,黎大娘突然毫无征兆的“复活”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黎大娘能够“死而复生”,和当地的习俗有很大的关系。而她假死的原因,以及被认定“死亡”的敷衍,更是让专业的医生都捏了一把汗。

吓坏众人的“复活”事件

当地的下葬习俗,其实讲究一个“七”。常见的白事,基本都是操办个3天左右,再将棺材下葬,火化还都是在办白事前完成的,所谓的“七”基本都是在下葬后才有的,也就是第一次上坟烧纸。

只是,各地有各地的习俗,比如刘老太所在的当地,下葬要选吉日,得和“七”有关,要么是选一个和“七”相关的吉日,要么选一个相关的吉时。在没有下葬期间,棺材盖不会钉死,只会平整的盖在上面。而死者生前常用的物品,包括衣服、被褥、床这些,则可以全部烧掉。

此外,棺材前面还会放着一个“倒头”的碗,里面放满生米,再插上一双站起来的筷子。

由于当年还没有彻底的普及火葬,一些农村地区不会把尸体火化,这也成了黎大娘假死后最幸运的一个保障。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至2012年2月23日凌晨,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天凌晨,在棺材内的黎大娘,突然睁开了眼睛,但是眼前黑乎乎一片,她并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环境中,只觉得睡了很长一觉,肚子里饿的难受。下意识推头顶上方的棺材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盖子推开,毕竟被饿急眼了,老太太也是铆足了力气,结果真推开了。

凭借着灯光,老太太注意到自己在棺材里,身上还穿着寿衣,家里空空如也。因为已经过去了头三天,没有人继续守灵,所以无人发现黎大娘从棺材里爬了出来。由于吃的东西都被收拾堆放在其他地方,老太太没有找到,只能就地取材,把“倒头”碗里的米拿去厨房煮汤喝。

只不过,因为推棺材板脱力了,黎大娘不知不觉在厨房睡着……黎大娘这一睡可倒好,把办白事的人吓坏了。按照吉时来算,老太太还有一天就要下葬了,所以在倒数第二天的中午时分,众人还要再看一看,是否还有什么流程要安排。

没想到,刚进入放着棺材的大堂,众人瞬间鸦雀无声。棺材盖倒在地上,棺材内的“尸体”不翼而飞。

难道,有人偷尸?虽然这一想法比较离谱,但只能朝着这方面去想,村里的人并不迷信,不相信会发生诈尸。因此,“尸体”不见了,棺材盖还被人掀开,肯定是偷尸导致。而正当大伙准备出门去寻找“尸体”下落时,一个人的眼睛突然瞥向了厨房,吓得冷汗直流。

原来,厨房内,是黎大娘在煮粥,架着锅,熬着米汤,然后还穿着寿衣。

的确,这些年来,迷信的说法很少见了,可人是视觉动物,现实中目睹了极具冲击力的事物,不害怕是假的。尤其是黎大娘提出,他们要不要一起喝点的时候,众人吓得在原地不敢动弹。只不过,老太太接下来的一句埋怨,倒是让个别几个人壮起了胆子。

“你们把我放棺材里干什么?”

于是,几个比较胆大的,询问老太太现在几点了,老太太一看钟表,确定是中午11点55分,众人才松了一口气,看来老太太神志清醒,不是诈尸。然后,他们便上前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当老太太说出自己推开棺材板时,众人满是不可思议。

然而,好奇归好奇,当务之急是把老太太送医院检查。医生说黎大娘在摔了之后,脑部有轻微震荡,但老人的恢复速度慢,可能养伤途中不小心碰到了头,导致陷入昏迷和休克的状态,脉搏和呼吸非常微弱,一般人感受不到,看起来像是去世。

如果不是当地的习俗,老太太也许会变成真死。当地村委会,得知此事后,给黎大娘送去了了许多慰问品和生活用品,老陈父子则继续负责照顾老太太的任务。

最后,聊一下人死亡的判断。这种必须由专业的医生来判定的,人死后瞳孔会放大、大动脉波动会消失。特别是关于大动脉波动消失,不能靠着常识来决定,应该靠专业的心电图或者临床检查,才能确定一个人的生命特征是否消失,毕竟有些老人在一些特定状况的影响下,大动脉波动会非常弱,形成假死现象。

信源:《长江商报》——《老妇入殓六日爬出棺材煮东西吃》

《新民网》——《老妇入殓6天后复活 专家:“假死”多发体弱老人》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