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楼市像个闹脾气的孩子:地方政府又是降首付、发补贴,甚至玩起"买房送户口"的套路,可老百姓就是揣紧钱包不松手。
一季度全国商品房成交面积又跌3%,深圳新房认筹率跌破50%,连开发商都急得直跺脚。
但言叔发现,这次风向真不一样了——政府工作报告里"保障房"出现18次,比"房地产"多了14倍,1800亿城中村改造资金砸下来,分明是要给楼市动一场"大手术"。
01
以往楼市政策像极了循环播放的"洗脑神曲",降首付、降利率、放宽限购三板斧来回砍,结果砍得房价跌成"自由落体"。
2024年全国70城有56个回到三年前水平,郑州、武汉这种二线重镇,就是每套砸10万补贴,房子还是堆成山,去化周期拉到28个月,开发商急得直拍大腿。
但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简直像换了个频道:"保障房"出现18次,比"房地产"多了14次,1800亿专门砸向城中村改造,未来五年要建600万套保障房。
最狠的是深圳、广州这些先行军,直接对滞销商品房"开刀"——深圳盯上了库存高、位置偏的楼盘,按市场价八折打包收购,改造成保障房;
广州更绝,把增城、从化的烂尾楼、滞销盘攒成"新市民社区",租金比周边低三成,专门收留来城市打拼的年轻人。
这招相当于给楼市做"分流手术":把三四线城市的"堰塞湖"引流到保障房池子里,让商品房市场回归核心区。以前开发商靠政策东风就能躺着卖房。
现在不行了,国家摆明了态度:别想着靠刺激政策炒房价,以后保障房解决"住有所居",商品房专注"品质改善",井水不犯河水。
就像言叔常说的,以前是"全民炒房时代",现在是"精准滴灌时代",政策逻辑从"哄着买"变成"动手改",这把手术刀下去,楼市的"虚胖"算是要减减了。
02
现在买房要是还闭着眼瞎买,大概率要踩坑。
2025年3月的数据扎心得很:
深圳南山核心区房价微涨1.2%,但龙岗郊区盘直接跌了15%;上海内环次新房30天就能成交,外环外却要耗90天。
更关键的是,人口在"用脚投票"——2024年一线城市净流入120万人,三四线城市净流出210万人,每天5700人往核心城市跑,郊区盘越来越像"鬼城"。
土地市场更是冰火两重天:北京、上海土地溢价率回到15%,开发商抢破头;东北某省会城市土地流拍率超过40%,最后只能靠国企托底。
连万科这样的巨头都学精了,一季度在核心城市拿地占比涨到75%,三四线城市拿地金额砍了60%。
说白了,以后房子值不值钱,全看"三能":能不能住得舒服、能不能租得出去、能不能卖得掉。
那些远离地铁、配套稀烂的"睡城""概念盘",慢慢就会变成真正的"不动产"——想卖卖不掉,想租租不出,砸手里只能交物业费。
言叔见过最惨的例子:徐州某小区房子挂牌两年没人问,最后只能打六折甩卖,算下来单价还没周边新房一半高。
这说明楼市进入"显微镜时代",以前闭眼买都能涨,现在必须带着放大镜挑地段:地铁口500米内、周边有学校医院、步行10分钟能到商圈,缺一不可。
非核心区的老破小、远郊盘,以后大概率会变成"负资产",不仅不增值,还要倒贴管理费,妥妥的"烫手山芋"。
03
以前开发商靠"高周转"就能躺着赚钱,拿地、开工、卖房、回款,一套流程走天下,现在这套玩法彻底失灵了。
2025年一季度房企融资数据冰火两重天:央企发债利率低至3.2%,跟国债差不多;某闽系房企海外债利率飙升到12%,借100万一年要还112万,妥妥的"高利贷"。
这种情况下,小开发商只能"躺平"——2024年全国注销的房企超过9000家,剩下的要么抱国企大腿,要么转型做代建,曾经的"万马奔腾"变成"寡头混战"。
活下来的房企开始"拼刺刀":广州某新盘推出"先住后买",首付分期到5年,月供不够可以用租金抵扣;杭州有楼盘直接送装修、送车位,折算下来房价暗降15%。
深圳某项目更绝,签"保价协议":交房后半年内房价跌了,开发商补差价。这哪是卖房子,分明是在打"价格战""心理战",为了抢客户无所不用其极。
但言叔提醒大家,这时候买房更要擦亮眼睛:小开发商的期房尽量别碰,烂尾风险高;大房企也要挑"血统纯正"的,央企国企优先,民企要看有没有国资背景。
以前买房看地段,现在还要看"开发商血统",否则分分钟踩进烂尾楼的坑。
更重要的是,别再幻想房价大涨,2025年全国住房空置率22.4%,三线城市超过23%,每五套就有一套空着,炒房暴富的时代彻底翻篇了。
04
最后言叔给大家划重点:
第一,别信"房价永远涨"的老黄历,现在房子不是投资品,是消费品,买来自住没问题,想靠炒房赚钱,趁早死了这条心;
第二,别碰"非核心区的老破小",徐州那种打六折都没人要的房子,以后只会越来越不值钱,砸手里就是个累赘;
第三,别等"政策救市",国家现在要的是"软着陆",核心区房价稳得住,非核心区慢慢消化库存,别指望再来一次"棚改货币化"救市。
楼市的"黄金时代"确实结束了,但"白银时代"还有机会:如果你在核心城市有套地铁旁的次新房,相当于握着"硬通货",不愁租也不愁卖。
要是在三四线城市有多套房,赶紧趁着政策宽松期"以旧换新",把郊区盘、老破小置换成核心区的"门票"。
记住,这次国家动的是"手术刀",不是"灭火器",目的是让楼市回归"住"的本质——以后买房,先问问自己:"这套房子,十年后能租得出去、卖得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