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维权火出圈的“铁头”被全网封禁了,今天我们就从“维权”这类事情的底层逻辑,来分析分析,铁头为什么会被禁,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铁头”的“公民监督权”不等于“职业公民监督权”文叔知道铁头这个人其实已经很晚了,那是2023年6月的某一天,文叔在办公室的时候,一个同事拿来手机给文叔了看了一条“铁头”的维权视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视频,只见他一手拿法典,一手指天指地,怒斥商家,当时就有被他在维权时的气势惊叹到,视频里能呈现这种激烈的对抗效果,在网上自然是感觉“大快人心”,毕竟先不管事情是什么,架势摆在那里了,总感觉有个瓜吃,就像看特技表演,心里总感觉穿火圈的汽车要翻车一样,同样的也是在视频那头等着铁头被无良商家揍,可能铁头心里也想要这个效果,但事实上这么多期了,也没看到铁头挨揍,只能说无良商家没有给铁头机会啊。
但关闭视频后,还是有同事不经意蹦出了一句话“怎么有点像职业打假人啊?”
说实话第一眼看是有点像,但实际上,这种激烈冲突所带来的流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职业打假人能带来的收益。
不管是职业打假人,还是维权,或者是市场监管部门,其实对我们这个记者行业的人来说,尤其是对于民生调查记者来说,都接触得太多了。
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短视频不仅取代了电视的娱乐功能,甚至还部分取代了新闻记者的维权第三方曝光功能。
大概在十年前,我所在媒体每天都有大量的求助热线,希望记者能够帮忙维权曝光,那个时候也是民生新闻的黄金期,民众对于媒体也是充分信任。现在大家自己拿着手机就能上阵曝光,传播力还不比传统媒体差,甚至还远超,那谁还愿意来电视台投诉啊,也因此像铁头这样的维权主播也大量出现。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人说,铁头被封禁是因为他在直播中说自己PC的事,我认为这个是导火索,但不是全部。按照我国相关规定,PC属于“治安案件”,治安案件的追溯期是6个月。所以理论上,铁头在这个事情上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在法律上很难找到相关依据对他进行制裁。
第一个原因,是有“钓鱼执法”的争议;
“钓鱼执法”一直都是一个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争议题,到底是他有违法我才去的,还是我去了他才违法的,这个我不是法律专业的,大家可以去和罗翔老师谈论。
但是在我看到铁头的维权过程中,他都是以第一人称去的,也就是以自己是当事人的身份去维权,这个就很有争议了。就像我们的执法部门的执法原则,都是利益相关人回避原则,在我们媒体这钱的采访中,也经常能碰到亲戚、朋友、甚至自己的事,但这个时候,都会选择有意识的回避。在国家正规体系当中,任何执法涉及“钓鱼执法”“利益关联”的争议,都是要被监管部门问询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你有什么资格?”
国家宪法赋予了新闻单位“新闻监督权”,当然也赋予了每一个公民“公民监督权”,但问题是,当行使“公民监督权”,变成了职业行使“公民监督权”,这个就有点变味了。你可以去监督,但是当这个事情变成了你的职业了,那么问题来了,“职业公民监督权”谁赋予你的呢?
所以说到底,铁头的被禁的事件总结起来,其实就是“权力分享”的问题,我们国家是大政府,也就是事无巨细,什么事都可以找政府,什么事都有人管,猫上树也可以打110,房子漏水可以打12345。但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曝光的时候,有些事物就变了,比如维权,变得可以“自助维权”了,这在理论上当然可以,但是在法律法规依据上就带了灰色地带。
虽然说底层逻辑如此,但文叔从个人情感来说,对于在自媒体上自己去“维权”这事还是很认同的,毕竟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人人都有维权意识,这无疑会促进商业社会的发展,让商家更规矩,但还是那句话,过犹而不及,维权变成职业了,这个事情性质就变了,也不说不能有职业维权,既然变成了职业,是职业就要有监管,历史事实证明,任何职业没有监管都会发生扭曲,权力如此,财富如此,职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