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 年的早春,旅顺港的海风裹挟着寒意,吹过肃亲王府斑驳的朱漆大门。病榻上的末代肃亲王善耆气若游丝,却死死攥着子女们的手,用尽最后力气留下一句令人震惊的遗言:“不许为中国效力。” 这位曾在晚清政坛叱咤风云的皇室贵胄,临终前的执念,不仅改写了 38 个子女的命运,更催生出近代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女汉奸 —— 川岛芳子。

时间倒回清末,从嘉庆、道光年间开始,曾经盛极一时的大清王朝便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局。官场腐败成风,卖官鬻爵、中饱私囊者比比皆是;外部列强觊觎中华大地,虎视眈眈。1840 年,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国门,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 年,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清王朝的统治就此终结,而善耆的人生,也从这一刻开始走向歧途。
作为皇太极长子豪格的第十代嫡孙,善耆自幼接受严格的皇家教育,文武双全,仪表堂堂。1900 年,庚子之乱爆发,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肃亲王府被付之一炬。为安抚宗室,清廷将掌管崇文门税关的肥差交给善耆。这本是个可以大发横财的职位,但善耆却出人意料地选择整顿吏治。他雷厉风行地查处贪污、裁撤庸碌之辈,却因此得罪了一众既得利益者。那些被断了财路的官员们恨得牙痒痒,私下里骂他是 “铁公鸡”“不懂变通”。短短不到一年,善耆就被守旧势力联手排挤出局。
1910 年,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革命党人汪精卫潜入北京,图谋刺杀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不幸被捕。朝廷命善耆审理此案。谁也没想到,这位清朝王爷竟对汪精卫的革命理想产生了某种共鸣,不仅没有严惩,反而暗中将其释放。这一行为,在当时看来无疑是离经叛道,也为他日后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清王朝覆灭后,善耆陷入了疯狂的复辟执念中。他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日本人身上,认为借助日本的力量,就能恢复大清的荣光。1912 年,他开始全力组织 “勤王军”,配合日本策划的 “满蒙独立运动”。为表忠心,日本明治天皇去世时,他竟身着丧服,斋戒三日为其哀悼;大正天皇即位,他又冒着严寒登上白玉山,祭拜日军侵华阵亡将士。为了复辟大业,他不惜向日本财阀借款百万,招募土匪武装,但两次 “满蒙独立运动” 均以失败告终。
屡战屡败的善耆,最终把复辟的希望寄托在了子女身上。他将 38 个子女陆续送往国外,除 3 个儿子分别去了英、德、比,其余全部进入日本学校。在旅顺隐居的日子里,他始终留着辫子,穿着清朝服饰,还经常给子女们讲述光武帝中兴汉室的故事,鼓励他们 “不忘祖业”。可他忘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封建帝制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
在善耆的子女中,最 “出名” 的当属第十四女金碧辉,也就是后来的川岛芳子。6 岁那年,为了换取日本的支持,善耆将她送给日本浪人川岛浪速做养女。在日本,金碧辉改名为川岛芳子,接受了系统的军国主义教育。成年后回到中国,她彻底沦为日本侵华的工具。

川岛芳子究竟有多狠?为了给日军提供情报,她利用自己的身份和美貌,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1928 年,她通过张学良的副官,获取了张作霖返回东北的行程,导致皇姑屯事件发生,一代枭雄张作霖命丧黄泉。“九一八” 事变前后,她帮助日本人将溥仪的皇后婉容秘密转移到东北,为伪满洲国的建立立下 “大功”;在上海,她一手策划多起事端,为日军发动 “一・二八” 事变制造借口。她的双手沾满了同胞的鲜血,却还以 “东方女魔” 自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1945 年,日本投降,作恶多端的川岛芳子终于迎来了末日。1948 年 3 月 25 日,随着一声枪响,这个背叛祖国、残害同胞的女汉奸,结束了罪恶的一生。而她的父亲善耆,到死都没能实现复辟的迷梦,反而将自己的子女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从位高权重的王爷,到卖国求荣的汉奸;从金枝玉叶的格格,到人人唾弃的女魔头,善耆和川岛芳子的故事,是一个家族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伤痛。这段历史时刻提醒着我们:任何背叛国家、出卖民族的行为,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到世人的唾弃。而那些为了一己私利,置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的人,也必将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