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周恩来见到初恋女友,感慨道:多年不见,代表小超向您问好

观点视频 2023-01-03 09:42:25

自从1925年周总理和邓颖超结婚以来,两人就一直琴瑟和鸣,夫妻恩爱。

然而,周总理在邓颖超之前是有过一个女朋友的,叫做张若名。

在1955年,周总理在和陈毅去参加亚非会议前,顺路去昆明探望了张若名。

当时,周总理见到张若名后的第一句话便是:“多年未见,我代表小超向您问好!”

那么,张若名是何许人也?周总理和张若名有过什么过往?

周总理和张若名曾经共患难

1902年,张若名出生于河北清苑的一个地主家庭中。

这样的家庭让她小时候可以不必受苦受累,可是等到张若名长大后参加“五四运动”等革命运动时,家庭背景却是她最大的阻碍。

1916年,张若名考上了天津的女子师范学校,比她小2岁的邓颖超恰好是张若名的同学,两人性情相近,都积极向上,很自然地结为了好朋友。

周总理比张若名大四岁,在早年去日本留学时接触过马克思主义,并认为这是自己一生的信仰。

1919年周总理从日本回到了南开大学,并且在天津成为了“五四运动”中学生界的领导人,随后,周总理、张若名和一群志同道合之人一起组织了觉悟社这个进步团体。

张若名曾经多次在《觉悟》创刊号上发表文章,呼吁“女子解放”,并且大胆提出“女子要主动解放,不要等着别人来为自己解放”这样新颖的观点。

她倡导要打破男女性别观念不同、心理不同、职业不平等,并多次为女权奔波。

张若名和周总理两个人郎才女貌,经常一起进行革命运动,非常般配。

然而,觉悟社社团的成员都必须信奉“独身主义”,所以两人一开始并没有在一起。

多年以后,邓颖超在和小侄女周秉德聊天时曾经谈起过,当时觉悟社的人都认为:倘若周总理能够放弃独身主义,那么他和张若名便是天生一对。

福建日本领事馆中的日本人认为“五四运动”会严重阻碍日本在中国的利益,便在1919年11月15日派出日本警方化作“日本浪人”或者普通恶霸,到街上有目的地殴打参加运动的学生代表。

等到1919年11月16日,便发生了“福州惨案”,有一批学生代表被残忍打死。

觉悟社收到这个消息后,周总理和张若名都感到非常气愤,并发起了大规模抵制日货的行动,北洋政府却在这时候出面打压学生,取缔了“天津各界联合会”。

1920年1月,周总理、张若名等4人被选为了学生代表,带领着大家游行。

学生们一路群情激愤,高声呼喊口号,可是等到了北洋军阀省政府门口时,却发现两扇铁门紧闭,北洋政府干脆做缩头乌龟。

正好有一个同学发现高大的铁门下面有一个可让一人通过的缝隙,周总理、张若名等4个代表率先爬了进去,却被提前在里面埋伏的军警抓住关进了监狱。

随后,这些军警将大门打开,拿着铁棒子开始殴打抗议的学生,本以为这些学生没有了代表便没了主心骨,肯定受不了痛而散开。

没想到,这些学生回去养好伤后,又高喊着“打倒卖国贼!”等口号到街上游行,且情绪更加激烈。

与此同时,在监狱中的周总理等人也在积极和军阀作斗争,张若名还写道:我的精神很快乐!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北洋政府终于将周总理等学生代表给放了出来。

周总理和张若名等人希望去法国留学,寻求救国真理,便在1920年11月,坐着邮轮到欧洲勤工俭学。

在去法国留学前,张若名曾经被家人叫回去成亲,家中也听说了她在外面“惹祸”,认为她年龄不小了,便给她张罗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婚事。

张若名是接受过先进思想的女性,自然不同意这种封建习俗,而张若名的父亲还要求她停止参加运动,她也坚定地拒绝了。

因此,她的父亲对此非常生气,在张若名离家出走后,为了防止张若名的所作所为给家里带来祸事,便登报公开断绝了和张若名的父女关系。

与家人断绝关系已经够令张若名痛苦的了,张若名加入的中国少年共产党还经常对她进行审查,审查的原因是张若名出身于地主家庭。

这些委屈一直积累在张若名的心里,而她和少共的一位领导任卓宣还有些不对付,1924年1月,任卓宣非要她去参加法国共产党举行的列宁追悼会,并在会上进行讲演。

然而由于法国政府事先已经说明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共产党来参加,因此张若名被驱逐出会场,身份差点暴露,且法国警方一直尾随跟踪、经常审讯张若名,张若名差点因为此事被驱逐出境。

张若名曾经因为法语说得好且是女子身份为组织做了很多事情,然而她却真实地感到有些累了,经过再三思考,她决定退出少共专心学业,从此不再插手政务。

周总理和张若名分手

张若名的退党申请很快获得了组织的同意,而自从退党后,张若名从未泄露过组织的秘密。

其实,这个和张若名有过节的任卓宣确实脾气不好,经常骂人,而且作风专制容不得他人的不同意见。

任卓宣后来以笔名“叶青”著称,他原本是共产党人,有过留学苏联和法国的经历,在党内也非常受重用。

可是在1927年末,国民党大肆屠杀抓捕共产党时,被调到湖南进行革命宣传的任卓宣被叛徒出卖,原本被国民党判处死刑。

在赴刑场的时候,原本10个犯人并排而立,国民党残忍地在背后开枪处决,可是一阵枪响过后,排在第七的任卓宣却并没有被击中要害,只是昏死了过去。

当天晚上下着大雪,有一个人将他叫醒,问道:“你还没有死吗?”

任卓宣闭着眼睛答道:“没有,请你再补一枪吧!”

然而,这位陌生人却告诉他,自己只是来剥去死者身上的衣服的,并不是国民党,可以救他一命。

任卓宣连忙对这人表示了感谢,随后这位好心人将他送到了农家,任卓宣在长沙的表妹收到了任卓宣没死的消息后,欣喜不已,连忙赶了过来,将任卓宣送到了湘雅医院救治。

在调养身体期间,任卓宣和组织联络上了,仍旧指挥共产党的行动。

然而,由于任卓宣在1928年,于长沙等地指挥的小型暴动事件再次被国民党发现端倪,随后第二次被国民党抓捕住,这一次,任卓宣直接叛变了。

任卓宣叛变得非常彻底,不仅当国民党训练反共干部的政治教官,而且多次提醒蒋介石将“攘外”和“安内”结合起来,不要一心“抗战”,忽视了“安内”,而且多次发表文章针对共产党。

最为奇葩的一件事是,在任卓宣晚年时,还将自己的反共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自己反共了45年,可以分成在上海反共、在南京发共......

话说回到1924年张若名退党一事,周总理等曾经和张若名共患难的好友劝了张若名很久,可是张若名却已然是下定了决心,从此不问政事。

对于张若名的决定,周总理只能选择尊重,然而他也不得不向张若名提出了分手的决定。

周总理认为自己是要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这辈子一定会坚定不移地追随马克思主义,他希望自己的伴侣能够和他有相同的革命理念,因此两人不合适。

在1924年7月,周总理按照组织的命令,要回到国内工作了,而张若名此时虽然和周总理不再是恋人,却也是朋友。

她前来给周总理送行,两人沉默良久,却终究没有多说什么,张若名最终目送周总理一步步远去。

张若名和周总理的关系,在同学圈内已经算是不公开的秘密,所以在后来周总理写信向邓颖超告白时,邓颖超还奇怪地问道:“你最近怎么不提若明姐了?”

其实,邓颖超和张若名的关系一直都很好,两人一起于1919年在天津组织过女界爱国同志会,邓颖超也是觉悟社的一员,曾经参加天津的学生爱国运动。

在1925年3月,邓颖超加入了共产党,她一直以来都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奋斗的信念,坚持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斗争,因此和周总理三观很合得来。

两人在1925年8月结为了革命伴侣,结婚后相互扶持。

多年后,周总理将当年是怎样和张若名分手,又是怎样和邓颖超在一起的事情向周秉德讲起时,一脸的坦然。

他认为自己的终身伴侣,是一定要经受得住革命中艰难险阻的百般考验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这一边。

虽然张若名中途放弃了革命事业,但是她当年也确实不容易,毕竟能摆脱出身的束缚,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周总理探望好友

在1928年2月,张若名在法国获得了文科硕士学位,她对学术还有更深的追求,便有继续留在法国攻读博士。

同年,为了参加中共六大,周总理离开上海前往莫斯科,当时国内到处都是白色恐怖,导致周总理不得不秘密地绕道欧洲,路过法国时,周总理顺路去探望了老朋友张若名。

从这点便可以看出,周总理仍旧是对张若名的人品非常信任。

在两人见面后,周总理告诉了张若名自己和邓颖超已经结婚一事,并且还代邓颖超向张若名问好。

张若名告诉周总理,自己虽然已经离开了组织,却一直都以共产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行为,自己要用一生、用自己的生命来严格保守组织内部的机密,而且绝对不会做出卖朋友的事情,而周总理便是自己的朋友。

在1930年,张若名和杨堃结婚,一年后,两人回到了国内工作,当时的人们称他们夫妻为“中国第一对博士夫妻”。

刚开始,张若名在北平被聘为中法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堃到河北农业大学教书。

他们夫妻二人醉心于学术,生活过得平实而安逸,张若名从来不对外提起自己的过去。

张若名不仅会法国文学,还在中法大学教授心理学课程,在休息的时候,张若名还收集了很多北方的童谣,并将它们整理成一本书《中国儿童生活——民俗研究》,且翻译为法语,在中国和法国发行。

在抗战爆发后不久,北平也陷入了危险,中法大学的一部分学院已经迁到了南方,而张若名仍旧留守在北平。

当时物价上涨,学校给张若名夫妇发放的生活费难以维持一家子的开销,而当朋友建议张若名去日本人控制的大学里教授法语赚点钱花时,张若名却坚定地拒绝了。

张若名默默在北平忍受清贫的生活,一直在编辑书籍,等到抗战胜利后,她非常高兴,毕竟她年轻的时候是个为国为民奔走的热血学生,心中仍旧是牵挂着国家的。

1946年,由于张若名在文学沙龙的聚会上“口不择言”,说出了“中国的事,就该让共产党来管,这样才能管好”这样的话,得罪了国民党,最终被迫赋闲在家。

直到1948年,由于云南大学校长的邀请,张若名和杨堃南迁,到云南大学任教。

在一年后,当得知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民党已经败退到台湾省后,张若名高兴不已,她早就期待着这一天,毕竟她曾经是这个组织的一员。

1955年4月,周总理在去参加亚非会议的途中来到了昆明,在云南大学见到了张若名夫妇。

在和张若名夫妇一起吃午餐的时候,周总理先是代邓颖超向张若名问好,又聊起过两人曾经组织学生运动,一起坐监牢的那段生活。

说着说着,周总理忽然问道:“你想不想回北京工作?”

张若名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很喜欢云南,想要继续留在这里工作。

这次会面结束后,周总理便前往印度尼西亚了,等周总理回到北京,邓颖超还埋怨周总理为什么没拿回来张合影,她也好想念若名姐。

令人遗憾的是,这是周总理和老朋友张若名的最后一次见面,在1958年,张若名便去世了。

周总理和张若名之间的朋友情谊非常坦荡,也无比令人感动。

0 阅读:142

观点视频

简介:笑看天下风云,做具影响力的泛资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