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中国古代姜家的族长,被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也被尊称为朱襄(也有其他传言说,朱襄氏曾经出现过三位族长,被称为炎帝)。
据说,姜家的族长就是因为会使用火焰,才获得了这个位置,被尊称为“炎皇”。
炎帝生活在新石器时期。炎帝部族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中下游,清姜河位于当今宝鸡市渭滨区,岐水位于当今宝鸡市岐山县。到了那个时候,他们的领地才刚刚建立,然后他们的领地就搬到了曲阜。
传说中的炎帝长着一颗牛脑袋,他亲自品尝百草,开发了用中药治疗疾病的方法;他发明了“刀耕火种”和“犁地”两种农业工具,教会人们利用荒地,种植粮食;他还制作一些器具用于饮用。
黄帝:中国古代华夏部族的领袖。五位领袖中最强的一个。被誉为“人文初祖”。相传他是邵典伏宝所生,原本以公孙为姓氏,后因姬为姓氏,所以被称为姬轩辕。因其居于轩辕之丘,故而被称为轩辕氏。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帝鸿氏”。
史书上说,黄帝之所以被称为黄帝的原因是因为他身上有土德之瑞。黄帝一统中华,并在历史上留下了他的功绩,并在历史上留下了他的足迹。黄帝播百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开始了服装的制作,建造了舟车,制造了音乐,发明了医药。
蚩尤:古代九黎部族的首领,是中华三大文明的开创者。
传说中蚩尤长着一张牛脸,背后则是一对翅膀,是一个以牛为代表的部落,也是一个以鸟为代表的部落,而他头上的两只犄角也是龙族的一部分。蚩尤有81名手下,每一个都是铜头铁面、八臂九指,身手了得。黄帝曾经在涿鹿发动了一场名为“涿鹿之战”的战役。
远古时代,蚩尤率领九黎氏族,在此地兴农耕,铸铜铁,铸五兵,创百艺,明天道,明教化,对中华古代文化的产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阳谷地区,是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一个主要起源地。
一、以“和谐”为特征的“三祖文化”。中国人崇尚“和合”。构建“和谐”是中国人民长期努力的目标,其根源可追溯到距今4700余年的“涿鹿三祖”“和”文化。涿鹿之战是一场惨烈的战斗,也是一场和平的盛宴。“和”是由“釜山”首先提出来的一种思想。而“和”的思想则是中华“和”思想的根源所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黄帝所倡导的“三祖文化”与后来的儒家注重秩序礼乐的文化理念和道家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有很大的联系,还与中华的“和”文化有很大的联系。
二、“三祖文化”具有统一性。三代涿鹿以前,中华境内曾有炎帝、黄帝和九黎三个部落,三个部落分别占领黄河和长江的广阔地域,但三个部落并不统一,彼此独立、争斗。直到涿鹿之战之后,三个部族的联手,才真正完成了一次大的联合。就像伟人在《祭祀黄帝》一书中说的那样,黄帝“涿鹿之战,方圆之地,一片安宁。”这片区域,就是三位老祖宗统一后,帝国的边境。黄帝在完成一统之后,也完成了“图腾一统”,并以“龙旗”为新的“图腾”作为其象征。在三祖时代,他所建立的统一思想,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现在看来,还是很有价值的。
三、“三祖文化”属于“修身养性”的一种。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道德的民族,以德治国的思想由来已久,其根源也在于三祖文化。三大宗之主,皆为善人。黄帝为“天子”,其身负“土德”。炎帝是一个“圣人”,他愿意以身犯险,亲自品尝百种草药,并最终以自己的性命换来苍生。蚩尤被世人尊称为“战神”,其英勇无畏的斗志激励了5000年来的中华人民不断地拼搏。
四、以农业为基础的“三祖文化”。中华文明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上溯至黄帝时代,炎帝时代,蚩尤时代。在中国,黄帝是第一个发明“犁”的人,他发明了“犁”等农器,教导人民耕种多种庄稼,因此被世人尊称为“神农氏”。黄帝还开创了农业文明。正是由于他对农耕极为看重,而农耕最为关键的就是耕地。蚩尤是战国时期一个高度发达的民族,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记录:蚩尤最早发现天然青铜,并将其用于兵家、农耕等方面。所以,三祖在我们的农作中,都是开创性的人物。农业是“三祖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以农业为基础想其他领域发展。“三祖文化”为我们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发展指明了道路,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直到出现了一个工业文明,这个脚步才停止前进。
五、创新的“三祖文化”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文化。三位老祖宗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剧烈、由原始到文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各类创新活动层出不穷。在此期间,有很多创新成果涌现出来。根据历史上的记载,黄帝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了这辆罗盘。也有关于黄帝时代,由仓颉所创的故事。炎帝创造了农耕,创造了医学。蚩尤最早使用天然的铜矿来铸造兵器。这种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的革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五千年来,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创造力,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一直保持在这个国家的地位。
在"三祖文化"所蕴含的丰厚内容中,农业文明是它的基础,和谐文明是它的价值,伦理文明是它的独特,创新文明是支持它发展下去的生命力。对中国的人文发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在当前我国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对"三祖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与历史价值。我们要倍加珍视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到新时代,形成振兴中国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