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总面积达到了12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亿。东亚是世界人口非常稠密的地区,也是经济发展非常快的地区,以占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30%的经济总量。东亚的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国。东亚原本有三个社会主义国家,但1991年苏联解体后,东亚地区的蒙古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成为东亚唯一放弃社会主义的国家。那么蒙古国为何放弃社会主义,现在的发展如何呢?
第一,苏联的卫星国。外蒙古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清朝时期归属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沙俄策动外蒙古独立。以哲布尊丹巴·博克多格根为首的外蒙古封建上层,在沙俄支持下在库伦宣布外蒙古脱离中国独立,成立了“博克多汗国”,哲布尊丹巴自称日光皇帝,年号共戴。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新生的苏俄面临国际干涉以及和白卫军的内战,无力顾及外蒙古事务。
1919年11月7日,中国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和政府首脑段祺瑞决定出兵外蒙,派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库伦,收复了外蒙古。但到了1921年2月3日,白卫军被苏俄击败,逃入外蒙古后,击溃了中国驻军,占领了库伦,扶植哲布尊丹巴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再次建立“博克多汗国”。1921年11月25日,苏俄军队攻入外蒙古,击败白卫军,灭亡了“博克多汗国”,建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扶植建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实际上是苏联的卫星国。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条文几乎照搬苏联宪法。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高层之中苏联国籍人士占据半数,内务部直接由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控制。这种政治架构确保苏联的意志可以直接控制乌兰巴托的权力核心。
苏联不仅在官方层面控制外蒙古,还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不断渗透。在苏联的控制下,外蒙古进行了经济重构,摧毁了传统社会结构,使外蒙古经济完全依附苏联。1925年苏联迫使外蒙古成立"蒙古金矿公司",苏联占据主导地位,使苏联获得了对外蒙古矿产的勘探和开采垄断权。
1930年代,苏联经过勘查,发现了额尔登特铜钼矿,在苏联的支持下,矿场开始开采,之后成为了苏联军工体系的重要原料基地,这座矿产基地生产的精矿全部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往苏联冶炼厂。至1980年代,外蒙古对苏联贸易占其外贸总额98%,这种单一依附关系使外蒙古彻底丧失经济主权。
在文化领域,苏联在1931年推行的西里尔文字改革,取代了传统蒙古文,割裂了蒙古文化传统。1940年代开始,苏联在外蒙古推行"去宗教化"运动,摧毁了包括甘丹寺在内的700多座寺庙。在苏联的要求下,外蒙古高层需要到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很多外蒙古高层娶了俄罗斯族妻子。基于苏联对外蒙古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全方位掌控,因此有一种说法,将外蒙古称为苏联的第16个加盟共和国。
第二,苏联解体后,继续效仿俄罗斯。1989年,苏联局势陷入动荡,1990年,苏联停止了对外蒙古的援助,导致外蒙古经济陷入寒冬。更严重的是,苏联单方面宣布卢布不可兑换,导致外蒙古持有的20亿转账卢布瞬间贬值97%,整个外蒙古国家外汇储备在三个月内耗尽。还有外蒙古90%的石油、60%的电力来自苏联,苏联停止援助导致外蒙古矿产开采因停电全面停产。由于受到苏联长期控制,外蒙古又开始效仿俄罗斯,使用“休克疗法”,发展经济,结果导致经济陷入完全崩溃。在国家建设方面,外蒙古也效仿俄罗斯进行改革,放弃了社会主义。
第三,经济困境。现在蒙古国经济的两大支柱仍然是畜牧业和采矿业,但这两大产业的发展极其不平衡,矿产资源占据蒙古国出口总额的93%,这导致蒙古国经济受到国际矿产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在蒙古国掀起经济风暴。比如2014年国际煤炭价格暴跌,导致蒙古国GDP增速从11.6%骤降至1.1%。而在畜牧业方面,因过度放牧,使草场载畜量超出生态承载力3倍,戈壁荒漠以每年1300平方公里的速度吞噬草原,蒙古国70%的国土面临荒漠化威胁。现在的蒙古国经济落后,在国际上没有存在感,只有当沙尘暴席卷而来时,东亚国家才会想起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