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开始,苏联局势陷入动荡,1990年5月,叶利钦担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取得了俄罗斯的最高领导权。1991年苏联解体,分裂成了15个国家,苏联的主体俄罗斯确定国号为“俄罗斯联邦”,叶林钦成为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和第一任总理。从苏联解体到1992年6月,叶利钦兼任着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
从1992年6月开始到1999年的总统任期内,叶利钦先后任命了八位总理,可谓是非常频繁。到了叶利钦执政后期,总理更换更加频繁,15个月内就换了三次总理。直到最后叶利钦任命普京为俄罗斯联邦总理,才没有继续更换。叶利钦选择普京担任俄罗斯联邦总理,其实是选中了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1999年8月9日,叶利钦宣布解除斯捷帕申的总理职位,任命普京为俄罗斯联邦总理。就在叶利钦选中普京为俄罗斯总理当天,叶利钦发表了电视讲话,向全体俄罗斯人表示,他希望普京能够继承他的职位。1999年12月31日晚,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由普京代行总统职务。2000年1月,叶利钦与普京完成权力交接。那么普京做了什么,得以让叶利钦选中呢?
第一,普京的个人能力得到叶利钦肯定。1952年10月7日,弗拉基米尔·普京出生在列宁格勒的一座筒子楼内,他的父亲是潜艇厂的工段长,母亲在面包房工作。普京的家庭并不富裕,拮据的生活让普京从小就学会在逼仄的生存空间中寻找突破口。普京的中学班主任回忆说:"他从不参与同学间的嬉闹,眼神里总带着超越年龄的审视。"
1970年,普京报考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法律系,当他的同学们迷恋摇滚乐与新思潮时,普京却喜欢阅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图书馆的借阅记录显示,普京对地缘政治著作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经常借阅这种类型的书籍。普京曾经在《彼得大帝传》的页边写下批注:"强权不是选择,而是生存必需。"
大三时期,普京开始跟随阿纳托利·亚历山德洛维奇·索布恰克学习经济学。毕业时期,普京选择了《论国际法中的最惠国原则》为毕业论文题目,该论文得到了索布恰克“优”的评价。普京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索布恰克,后来的成长也与索布恰克有着很大关联。
1975年,普京毕业后加入了克格勃,1985-1990年,普京前往东德工作。两德统一时期,普京冷静的销毁了苏联的秘密文件,展现出了临危不乱的特质。普京的克格勃教官伊万·西多罗夫透露:"他能在三秒钟内判断局势的危险等级。"这些工作经历,普京的表现出色,后来得到了叶利钦的肯定。
第二,忠于老师。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普京辞去克格勃工作,前往圣彼得堡追随自己的老师索布恰克。苏联解体后,索布恰克担任了圣彼得堡市长。普京担任索布恰克助手时期,表现也非常出色。
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局势动荡,圣彼得堡市政危机频发,普京展现出了惊人的危机处理能力。比如在1993年宪法危机期间,普京通过复杂的人脉网络确保圣彼得堡物资供应。1996年,俄罗斯联邦检察机关启动了对索布恰克的调查,爆出了索布恰克的很多黑材料。
这意味着索布恰克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而且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但普京没有抛弃自己的老师,普京表示"宁愿忠诚被绞死,也不背叛换生存"。普京通过自己的关系雇佣私人飞机把索布恰克送到法国巴黎治病避难,帮助索布恰克躲过了牢狱之灾。普京这么做,冒了很大风险,一旦被追究,自己的政治生涯也会结束,不过普京忠于老师的做法,得到了叶利钦的欣赏。
第三,得以被叶利钦选中。叶利钦担任俄罗斯总统期间,轻信西方,采用休克疗法发展经济,导致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同时车臣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叶利钦,到了1999年,叶利钦的任期即将结束,因此叶利钦急需寻找一个可靠的接班人。普京遇事临危不乱,还能忠于自己的老师,都符合叶利钦选择接班人的标准。就这样,叶利钦选中了普京,普京也没有辜负叶利钦的期望,成为总统后签发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保护前任总统利益不受损。此外,普京处理车臣问题展现出的决断力也与叶利钦对车臣战争的优柔寡断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