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德育沃土,润物内化于心

鹿鸣新闻 2025-04-17 09:33:13

文|杨军 孙燕丽

“我想,传承孝道不一定要‘卧冰求鲤’,不一定要‘彩衣娱亲’,只要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爸爸妈妈工作之余能够轻松一些,这就是孝道……”这是新密市直第三小学三年级学生高捷源在2024年10月29日“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2024年度孝贤颁奖暨新密市孝德好少年颁奖活动”中,作为“孝德好少年”代表的发言。她如一只充满朝气的小飞燕,站在舞台中央,面对炽热的聚光灯与镜头,在万千目光中落落大方地娓娓道来,讲述她眼中的“孝”。会场掌声热烈不断,不禁让人好奇这名优秀的“孝德好少年”从何而来,她所在学校的育人理念、日常学习环境与家庭氛围如何。

带着这份好奇,走进了她所在的新密市直第三小学(下称“新密市直三小”),探寻这所学校的德育工作密码。

新密市直三小创建于1996年,占地20795平方米,现有5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120人,教职员工174名。2017年5月被命名为“新密‘八一’红军小学”。

走进新密市直三小,便会被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和红色文化氛围所吸引。主教学楼呈波浪造型,“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奔涌追赶时代潮头;校园内处处展现着红色文化:“长征廊”“英雄廊”“将军亭”“红军亭”“雷锋广场”等特色建筑,以及校园建筑立面上清晰醒目的红色标语,不禁令人驻足,心中那份好奇更加强烈了。

学校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岳星利、主任赵艳丽是两位充满朝气与干练的年轻女性,与她们的交谈中,不仅了解了市直三小德育工作的详细施策,更看出以她们为代表的教师团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刻理解以及热爱,也慢慢解开了以高捷源为代表的“孝德好少年”身上的“秘密”。

近年来,新密市直三小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根据新密市教育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学校德育工作与《意见》紧密结合。以“孝德文化”为抓手,形成了“一条育人主线、两个育人契机、三个育人目标、四项育人措施”的“1234”孝德育人新体系。

“一条育人主线”

“一条育人主线”——弘扬孝德文化,传承中华十德。

“忠、孝、廉、耻、勇、仁、义、礼、智、信”即“中华十德”的内容及内涵,红色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内涵涵盖了其中的多方面,作为弘扬传承孝德文化的重要抓手,赓续红色血脉,其实就是弘扬孝德文化的最好方式。新密市直三小最突出的校园特色便是红色文化,作为曾经的新密八一红军小学,学校始终将红色传承作为培育一名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点。“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都会组织安排代表学生上去讲红色小故事。学生们都很积极,在网上或者课外书本上搜寻经典红色故事。学生演讲的时候声情并茂,有的还会不自觉地配上动作。下面的学生听得都很认真,甚至有的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政教处主抓德育工作的赵艳丽主任感慨道,“不止学生,就连我们这些老师,有时候也会被他们生动感人的演讲所感动。既感动于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又感动于学生们在这种红色教育氛围下的成长与变化。”

赵主任随后介绍说,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如开展“党史故事百日学”活动,带动学生听党史故事,了解党史,并提高其动手搜索能力;每日在学校公众号上推送党史小故事,让学生家长带着学生一起读党史故事,促进亲子教育;开展中国国情专题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进去,增强学生对国情、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围绕“中国故事”活动主题,利用校园廊道、墙壁悬挂的英雄人物画像,重温先烈光荣事迹,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历史;学校还有计划地分批次组织少先队员走进中原豫西抗日革命纪念园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更深更近地接触红色文化,感受红色传承的伟大。

在注重红色文化培育的同时,学校还全方位落实“弘扬孝德文化,传承中华十德”的教育主线。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爱心育人,育人爱心”的办学理念,围绕“立身教育”的办学思想,把“培育红星少年”作为立身教育的目标。结合《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制定学校的校规校纪,其中明确提出:文明懂礼貌,见到长辈主动问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遵守纪律,不让长辈操心等内容。将德育工作全方位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形成“以爱育爱”的德育特色。

“两个育人契机”

“两个育人契机”——孝德实践作业与中华十德主题实践作业。

“我们学校每周三下午为无作业日,不会给学生们安排纸质作业,通过布置家庭孝德实践作业,注重对学生的孝德培育,学生在家践行孝道,从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体会父母的不易,加深巩固对孝道的理解与践行。”赵主任介绍道,“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学校安排了不同的实践作业内容。比如咱们一年级,要求学生要学会铺床、叠被子;二年级要求学叠衣服及分类摆放;三年级要求学穿鞋带、系鞋带;四年级要求学煎鸡蛋;五年级要求学擀饺子皮、包饺子;六年级要求学制作简单的饭菜,等等。”

赵主任还自豪地说:“我们从来不要求学生在做孝德实践作业时用拍照、拍视频等方式打卡证明。”

“那应该会有调皮的孩子偷懒吧?”

“刚开始我们也会这么想,担心实践效果不好,后来发现多虑了。学生们都很积极,在做好孝德实践作业的同时,还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分担家务。通过家长评价体系,经常听有些学生父母说,通过孝德实践作业,自己的孩子变得懂事了,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助做一些家务,渐渐地养成了好习惯。”赵主任欣慰地说,“家长都很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孩子们也从践行孝道中更加懂得父母的不易。好多家长经常在班级群中分享孩子动手做事的照片和视频,相互鼓励,互相加油。”

“中华十德主题实践作业则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安排学生践行孝道。比如给长辈洗脚、帮长辈捶背按肩、和长辈聊天等多种形式,我们只是给学生一个引导方向,并不局限于此,你像有些学生还会自发给长辈讲红色小故事,背《三字经》,利用自己的压岁钱给父母或长辈买节日礼物,等等。他们都会主动发散思维,做更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学校正是通过“两个育人契机”,让学生在进行孝德实践作业中,从行动到思考,再从思考到影响,从中深切感知践行孝德的精神内涵和实质。不仅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做家庭的小能手。

“三个育人目标”

“三个育人目标”——让学生做到明孝、行孝、自理。

新密市直三小为了更好地推行德育工作,在学校各方工作都下足了真功夫。

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岳星利是一名干练且富有人格魅力的女性领导,她目光中充满着坚毅与果敢,声音脆亮,微笑中又不失温柔。她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梳理总结也如她一样,精简干练。她条理清晰地向我介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情况:

首先,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德育工作领导组织架构,以岳星利副校长为组长,赵艳丽主任为小组成员负责人,以及作为小组成员的各年级长所构成。每个人职责分明,各司其职,相互督促,互相学习,将德育工作落实到每个细节之处。

其次,学校进行了课程化、学科化的教学体系安排。“言传不如身教,学校抓住一切契机,将德孝文化与课程有机融合。”学校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设置了专门的德育课程,例如每周一课时的班队会课;党、团一体化链条式育人,安排党员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讲德孝,组织团员每周录制孝德小讲堂并发布到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利用中队会、班会让学生了解与孝有关的历史故事、孝的含义等内容。除此之外,学校还设置了活动课程,进行德孝实践,如利用重大节日安排学生明孝行孝,走出校园弘孝践孝。“学校利用活动课程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机评价机制,通过家长评价反馈,了解学生的孝德实践效果,及学校孝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岳校长补充道。

除此之外,学校还注重对教师的引导与要求。学校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引导,根据学校要求安排相关德育课程内容,掌握学生学习实践动态,按需调整教学工作。同时,德育领导组与教师建立良性沟通联系,引导教师率先垂范,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德育工作,积极收集教师的工作反馈,认真听取教师建议。有了这三步德育工作机制,学生从中能够真正达到“明孝、行孝、自理”的学校育人目标。

此间,与学校教师兼一年级班主任李书萍老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从她身上丰富的德育教学经验,能更加明确新密市直三小将“三个育人目标”落到了实处。

李老师作为一年级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有一套自己系统的管理机制,育人先育其明孝。李老师通过向学生们讲述孝德小故事、讲解孝的含义、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普及国情知识与传统文化知识等,让学生明孝,还经常利用课余或居家休息期间,给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李老师回忆说:“记得疫情期间,学生们都是在家上网课,因此也容易与家长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我知道后,就通过视频跟孩子们了解情况,进行疏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且告诉他们‘孝’的重要性,明白父母的不易。”同时,李老师还自学家庭知识,与家长沟通交流,让他们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点,从而有效改善亲子关系。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学生们通过李老师的循循善诱与引导,都对孝德有了深深的理解与认识。

学生们明孝,接下来就是行孝。李老师会利用周末或重要节日给学生布置孝德实践作业,让学生们通过实践作业来加深对孝的理解。同时还组织学生录制行孝小视频,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在班级大屏幕上播放,激励其他学生积极行孝,同时也让视频中行孝的学生得到肯定,更加坚定自己行孝的决心。“我和我女儿有个习惯,过生日一定会去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我女儿经常拿着她收到的小红包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或者买成水果、牛奶看望老人们。”李老师微笑着温柔地说道,“我把这些录成小视频,在班级大屏播放,跟学生们分享,希望能引导他们明孝、行孝。没想到效果很好,学生们纷纷都做出了行动,去敬老院、社区等地方看望那里的老人,有的还专门跑去街上对环卫工人说一句‘谢谢,您辛苦了!’我很欣慰也非常感动,言传不如身教,我更加坚定了要将孝德工作走深走实的决心。”

“我们班处理问题的方式大多数都是角色互换,学生间的矛盾、学生与老师或家长间产生的问题等等,我都让他们进行角色互换,去感受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最后他们都能明白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化解了矛盾,解决了问题,并且从中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与处事的能力。我觉得,孝德教育不只是要让孩子们知孝、行孝,还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遇事处事的能力,这才是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李老师坚定地说。

李老师与她的班级只是学校所有班级的一个缩影,他们将学校德育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并一直在积极探索,勇毅前行。

“四项育人措施”

“四项育人措施”——活动育人、实践育人、评价育人、协同育人。

“活动育人”育其行。近年来,在落实德育工作中,新密市直三小组织策划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孝德活动。学校利用主题班会实践,组织各班学生观看中华二十四孝动画片,由班主任给学生讲解中华孝德的历史背景与意义以及经典的孝德故事;抗美援朝胜利等纪念日,邀请老兵到学校为学生讲述革命故事,学生为老兵献上红领巾,感受领悟革命精神;组织开展“孝道经典故事比赛”,提高学生搜索汇总能力,激发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在重阳节举行“孝润童心 爱满重阳”感恩实践技能活动,邀请家长到校观摩,其中设置“爱的告白”环节,孩子们为父母捶背捏肩,送上自己最纯真的祝福,家长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幸福……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各项孝德活动中,学生们更加理解“孝”的真正含义与重要性,提高学习参与的主动性,激发争做“孝德好少年”的决心。

“实践育人”育其心。“实践育人”是新密市直三小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养老院等地方,将孝德实践运用到校园外,让学生与社会接触,开拓眼界,将关爱带给老年人,提高共情能力。如在腊八节,学校少先队员走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孤寡老人、环卫工人送去早餐,并组织学生制作贺卡送予老人,学生还拿着扫把等清洁工具走上街道,帮环卫工人进行清扫;利用重阳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关心老人生活,跟老人聊天,合唱班、管乐班的学生还为老人献唱,给老人带去欢乐;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组织学生穿着统一小红军衣服,徒步30多里,感受长征路的艰辛与不易,深刻领悟革命精神;组织学生走进新密华威齿轮有限公司,感受家乡发展成就,弘扬学习工匠精神,开拓学生视野;开展“乐享劳动课堂”,邀请学生与家长共同播种油菜和艾草,拓展农业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德育不仅育在课堂,育在书本里,更育在实践中,育在行路上,育在眼睛里。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懂得孝的实质,并将孝德深刻于心中,影响其一言一行。

“评价育人”育其根。活动与实践将德育工作润化于心、外化于行,“评价育人”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新密市直三小建立多元评价机制: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学校结合《中小学守则》与孝德教育主题,开展“全面发展星”“文明礼仪星”“尊老爱幼星”“志愿服务星”等20颗“德育之星”评比,并贯穿于全年教育教学中,通过班级、年级、全校评比被评出的“孝德少年”将作为往上一级报送评比的重要依据。学校每年涌现出的“孝心好少年”“红领巾好队员”“新时代好少年”“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如雨后春笋,学生都争做最优秀的那颗“星”。

采访中笔者见到了那位“孝德好少年”——高捷源小朋友。她站在面前的时候,竟没认出来,舞台上她洋洋洒洒,现实生活中却很低调且略带羞涩。当夸赞她颁奖活动上生动的发言时,她却带着点遗憾地说:“那天我太紧张了,好几次差点忘词。”当问她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被评为“孝德好少年”,她竟然摇头说不清楚,这倒令人有些错愕,“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那天老师说我被评为‘孝德好少年’了。”“那一定是你平时表现得很优秀。”“我没感觉我平时做过什么特别突出的事情呀,不过就是在家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经常主动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给他们讲我听到的孝德故事,不让爸爸妈妈为我操心……在学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同学相亲相爱……都是些不足为提的小事罢了。”她想了想回答道,“嘿嘿,我记得有次跟我妈走在路上,看见一个老爷爷在路边捡瓶子,他弯着腰,手一直在抖,那瓶子跟不听话似的掉了好几次,我跑上前帮爷爷捡起了那几个瓶子。我妈妈夸我有爱心,那个爷爷对我说‘谢谢’,还不停夸我,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不过我感觉心里很暖很开心。”这些在她眼中不足为提的小事,却将她托举为耀眼的“星星”,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

在高捷源旁边,也认识了一位比她年长的五年级学生曾恩泽,他也是今年的“孝德好少年”。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家里他短暂地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他的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在外跑业务养活一家五口。虽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却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里做家务,分担家庭负担,给忙碌了一天的父亲捶腿按肩,关心照顾母亲和两位姐姐。虽然只有五年级,他语气却像个小大人一样:“我爸爸暑假的时候有次骑车不小心摔伤了,需要在家休养,有时候我早上起来会帮家里做早饭,然后给他端过去。他行动不便,我就帮他洗脸洗头,扶他上厕所。我觉得我就是我爸的‘拐杖’。我很心疼我爸,我没觉得照顾他占用了我玩的时间,我只想他能赶紧好起来。”“我妈妈身体不是很好,我就学着小时候跟她在店里她给客人按摩的样子,给她按摩,我想让她不那么难受。”“爸爸妈妈平时养活照顾我们很辛苦,现在他们有困难了,我作为男子汉,我要像我爸那样顶天立地,把他们照顾好,他们开心了我也会很开心。”……

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便是对学校德育工作成绩的最好证明。最后,“协同育人”育其活。学校注重对学生的德育与素质培养,形成通过家、校、社紧密合作,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协调、运用好社会资源,开展学校孝德文化教育。“有的班级会定期组织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不同职业的家长走上讲堂,为学生讲述自己的职业故事,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及相关专业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赵主任介绍道。

尾声

新密市直三小近年来,根据新密市教育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紧扣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个维度,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德育工作格局要求,以孝文化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德育之路。先后获得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河南省孝德示范校园、河南省教育系统示范家长学校、河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郑州市德育创新先进集体、郑州市首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学校、郑州市文明校园、郑州市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郑州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

正是有了“一条育人主线、两个育人契机、三个育人目标、四项育人措施”的“1234”孝德育人新体系,新密市直三小从众多小学中脱颖而出,成为“河南省孝德示范学校”之一。

“老师您好!”“老师好!”……行至校园角角落落,有的会恭敬地90度鞠躬,有的会端正地向你敬少先队礼。这些祖国的花朵,在这片德育沁润的沃土上,想必能开出最鲜艳的花!

0 阅读:0

鹿鸣新闻

简介:秉持专业新闻理念,报告时代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