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近些年看到了太多的英雄暮年。他们当中有许多不曾犯过什么错,然而时代的大趋势就这样无情的碾了过去。近期,不少人网传家乐福倒闭了,公司负责人赶忙辟谣。诚然,它现在还没倒闭!但它还能“挺多久”?
风雨飘摇的“消费巨头”
1959年在法国成立的家乐福,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其进军中国之初也曾风光无限。
然而最近有消费者在使用家乐福购物卡时发现,不少刚需快销商品如水果、蔬菜、日化等都被贴上了“福气心选”的标签。凡是带有这种标签的商品都不支持购物卡付款,给出的理由是购物卡功能正在升级中。然而一些可有可无的商品如酒类、文具等却可以正常使用购物卡。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家乐福此举是不是在偷偷消化库存。一时间恐惧蔓延,大量消费者连夜奔赴家乐福,用购物卡买了一堆自己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商品。更有不少人挤在购卡处,要求商家退掉自己的购物卡。然而店员却说退卡的话将无法确定具体日期,建议抓紧消费了。沈阳、昆明、无锡等地家乐福门店最新规定“订单满100元可用购物卡结算15元”。
其实消息灵通的黄牛们,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停收家乐福购物卡了。不少黄牛因倒不出手上的卡,只好自己消费了。相比购物卡的限制更让人无语的是超市中不少商品开始涨价。多地相关部门开始介入调查或约谈家乐福相关负责人。
涨价就算了,可买的商品数量也在急剧减少,不少货架空置已有一段时间了。某地一供应商透露:其实早在21年12月开始,家乐福已出现不按约定时间付货款的情况了。之后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22年下半年开始,家乐福完全停止支付货款。目前自己尚有超300万的货款没有拿到手。这位供应商应该不是个案,供应链问题的看来只露出冰山一角。
相比门店服务质量的下降,不少地方干脆关闭了线下门店。2022年前三个季度,家乐福没有新开门店,相反闭店数量激增到了54家。一家超市不新开店反而不断的关店,这样的事实已经很好的说明了家乐福目前的状态。尽管今年元旦CEO龚震宇致辞中还在积极推动“近场零售服务商”战略改革。但是作为一名对零售深有体会的观察者来说,不太看好。
断送家乐福前程的2大诱因
其实作为一名普通消费,家乐福给人的体验是狠不错的。一流服务、低廉价格、繁多品类都一直为消费者们津津乐道。为什么这样一家本该过的滋润的企业,走到今天这一步呢?
诱因一:错嫁苏宁易购。2019年9月,苏宁易购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业务80%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然而东家苏宁这几年的发展可谓”听者伤心,闻者流泪”。主营业务不断被京东淘宝挤压,已站在了悬崖边上。都过成这样了,苏宁还在参与一系列令人费解的收购。
2016年至2020年期间,苏宁总投资额740.84亿元。家乐福就是这期间被被苏宁易购收入囊中的。苏宁易购也先后入股了努比亚手机、万达商业、字节跳动等公司。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2017年张近东还向恒大投资200亿,结果恒大暴雷了,200亿战略投资化为普通股,本来就过的紧巴巴的苏宁更是雪上加霜。危机在2021年全面爆发,当年苏宁易购营业收入1389.04亿元,同比减少44.94%,归母净利润更是巨亏432.65亿元,是前一年亏损额的近10倍。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去年8月知乎突然将苏宁易购告法庭,起因是苏宁欠了它100万广告费没给。想想着实有些感慨,昔日零售一哥,何以至此。家乐福跟着这样的大哥,注定“三天饿九顿”。苏宁不抽它血就谢天谢地了,想得到母公司的大力支持?或许只能梦里了。
诱因二:消费持续低迷。很多人以为疫情放开消费就能支棱起来了,然而事实是国内消费率依然仅40%,远低于同水平其他国家更别说和发达国家比了。老百姓没钱?是的,真没钱。这时候肯定有人要拿最近居民存款暴涨的新闻说事。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份,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58万亿,增长11.3%,新增存款26万亿,增长33.5%。
但是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些存款是属于我们的普通消费者的吗?据招商银行的2021年报告显示其业务中2%客户的存款占了总存款数的82%。放眼全国,估计总体结构与招行这个数据相差不大了。前几天,瑞士银行还爆出了100名中国人持有7.8万亿元存款的新闻。这帮人是真有钱!
中国5000元收入以下的人超过7.8亿。在物价高企的今天,月入5000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肯定不少读者深有体会。作为消费主体的普通人,兜里又有多少钱来拉动消费甚至是推进所谓的消费升级呢?
兜里没钱也就算了,手中的工作也岌岌可危。因“口罩病”造成的连锁反应,众多民企业务受损。有心人或许也发现了,现在大街上到处是关门倒闭的饭馆,稍奢侈点的消费场所更是早就顶不住压力。企业衰退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裁员和失业,要知道民企贡献了80%以上城镇就业。近几天,互联网大厂裁员又开始。小米裁员数千人的新闻直冲热搜,这在仅3万人的公司是罕见的。更别提字节的骚操作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
手中工作没了还能再找,唯一大资产的房子也遇到了麻烦。城镇居民账面财产大头都在房子中,然而现在房地产的不景气有目共睹,新房降价后都鲜有人问津,更别提二手房了。不少人本来以为自己是个百万富翁,一轮调整下来感觉成了“百万负翁”。我不是鼓励支持房地产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因为这不符合所有普通刚需者的利益。然而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饮鸩止渴”的局面?当初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许多居民将毕生财产尽数投入房产中,造就了尾大不掉的奇观,该怎么办?不降,畸形的房产一定会挤占其他更关键行业的生存空间。降了,7亿住楼房的城镇居民何去何从?还敢消费吗?家乐福这类民生超市,是居民消费的晴雨表。所以它的衰败,在当下这种情况中是必然的。
写给投资者
同样这篇文章也是写给我们的投资者的。最近消费板块开始躁动上扬。一大波人出来高喊着:2023年将是消费的一年。甚至有人称此刻正是大牛起点,消费将是这波行情的重要驱动者。然而我看了看现在的情况,敢断定糟糕的时光根本没有过去。未来,或更加艰难。
跟风投入消费板块的朋友们,请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