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流传着一句话:“未来5年,新能源是最有希望的板块”。诚然,在国家和外部环境双重影响下,新能源俨然活成了15年前的互联网,资本和人才蜂拥而至。人人都想在这个巨大浪潮中搏杀一番。
新能源汽车又是板块中的宠儿,自然成了重中之重了。几年时间里,国内冒出了蔚来、小鹏、理想3家优秀的车企。蓬勃向上的景象给了普通人甚至相当一部分资深投资者一种错觉,觉得中国新能源车企已经站在了世界头部队伍中,将来必然会带来一波无法估量的利润。人人欢愉之下,危机已然悄悄潜伏。目前“蔚小理”至少面临3个棘手问题,亟待解决。
1. “价格屠夫”特斯拉
就在不久前,特斯拉又降价了。特斯拉不到3个月内,连降2次,且全系降价好几万。此次Model 3系列最高降价3.6万,Model Y系列降价最高达到了4.8万。它哪来的勇气这样干?本质原因是特斯拉已经占据了业内的规模效应。打个比方同一条生产线,生产1万辆车和生产50万辆车之间的成本差距是非常大的。销售规模越大的车企享受规模效应的红利越明显。这只是硬件上的优惠,同时在产业链上规模大的企业也有更大的话语权。
经过这一些列的降价,此次Model 3系列的基础班已经直逼20万的亲民价格。年轻人接触燃油车时间短,没有很深厚的感情,更容易成为新能源车的消费者。但是年轻人因为囊中羞涩,很难负担的了豪车的价格。所以特斯拉在成本低廉的时候主动选择降价,就是为了争夺年轻人市场。消费是有惯性的,一旦用上了一个品牌一般人是不愿意轻易更换的。这批年轻人未来也会成为中年人,收入也会逐步增加,那么将来特斯拉的Model Y或者其他更高端的系列也将是这些年轻人的首选。
在特斯拉这轮降价潮中,定位类似的蔚来、小鹏、理想将受到最大的冲击。然而面对特斯拉的降价,蔚小理们却选择的提升价格。直接结果就是去年12月的销售总榜单前20名中,仅理想L9排在19位。
2. 老牌车企开始“赤膊下场”
以前BBA这类老牌车企一直玩的是油改气的套路。原因很简单,开发一条全新的生产线成本高昂,且BBA老车企们也没有任何技术优势可言。但是油车生产线生产改装而出的电动车一定会带来一系列的水土不服。比如历程太短,宝马旗下电动车一度最高历程只有680公里。同时安全性和中央驾驶软件等电车独有的问题,油改气都要面对。所以之前BBA的国内市场一堆被蔚小理蚕食。
从目前来看,BBA都在改变,这种体量的企业,做好纯电可能是时间关系,用上纯电平台后大概率在驾驶感受是能追上的,在今年的CES展会上,奔驰发布了全新的智能变道及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奔驰官方也宣布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申请认证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并将在获准后开启商用因此,奔驰、宝马们都在醒悟,全力推进智能化与电气化,这个时候其实压力更大的是国产新能源。一方面,特斯拉在持续降价,未来的定价空间已经走到20万级别,打的是大众、丰田、本田这些燃油车企,也压制了国产电车的性价比空间,而国产新能源其实过去的定价趋势在向中高端走,与BBA的定价空间正在越走越近
3. 芯片等技术储备不足
都知道造车类似造手机,大部分车企不能像比亚迪那样全部自己造。以蔚来为例,生产主要靠江淮,小鹏和理想也差不多。然而造车是众多技术的凭借,蔚小理们所以来的生产渠道都是些国内不入流的小车企,其技术储备有多少?
更麻烦的是芯片问题,周所周知咱们芯片已经被封锁,更先进的芯片无法采购。以前车技采用的基本都是28nm以上的芯片,但随着计算、能耗、体积要求的提升,7nm芯片渐成主流。我们无法生产7nm芯片,目前也买不到。那么接下来的汽车芯片技术升级,该怎么办?
情况,远没有想想中的乐观!
价格之争只会搞死价格相近没有技术研发的同行。蔚来除了芯片,都是自研,又有换电作为护城河,很难给搞死。那些说蔚来生产靠江淮的是不知道蔚来与江淮有新的先进制造基地?还是故意不知道?不想说?其实小鹏,理想更早有自己的生产工厂了。小编本意是想说代工=质量差,档次低,他可能不知道苹果就是由别人代工的。
第一次听说车载芯片用7nm,这么大的车差空间装东西?
这三个原因都不是蔚小理发展壮大的障碍,最实际的是蔚小理玩的软件,王传福说的好,先电动化,后智能化。电动化搞不出名堂,蔚小理直接智能化,或许还能骗一些人,但没有核心硬技术,组装车最终会把自己玩死了。
两个人在森林遇到老虎,一个很慌,一个不慌。不慌的说,我跑得比你快,有啥慌。嗯,蔚来很明白这个道理,我的客户目标就是BBA。五菱mini降到一万,不想买的人永远不会买。
特斯拉带动电车崛起,才是蔚小理之幸
小区楼下就有小鹏充电桩
感觉新能源车型越来越科技未来了,看了下性价比小鹏还是很突出的啊
P7是我见过最帅的新能源车了
未来的主流肯定还是新能源汽车,早点买没错
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出比G3系列更便宜的车型?
国内电动车正准备联合起来涨价,没想到特斯拉来了个臊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