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美国英格尔斯造船厂建造的“阿利·伯克III”型DDG-129号舰顺利下水。预示着在中断一年多之后,缓慢的“阿利·伯克III”建造工作艰难迎来了好消息——尽管距离该舰开工已经过去了四年时间,单这份成绩在美军驱逐舰中已经算不错的了。

最新下水的DDG-129
2014年中国055首舰开工后,美国海军才发现自己浪费了太多时间,于是重启“阿利·伯克IIA”建造,希望借此给造船厂恢复元气,然后再凭借大幅升级的“阿利·伯克III”夺回主动权。这个计划的第一步还是挺顺利的,毕竟美国造船厂在2011年才结束“阿利·伯克IIA”的生产,配套体系和熟练工人还没有流失殆尽。但“阿利·伯克III”项目,却遇到了严重问题。

2014年南昌舰开启了新时代
一、SPY-6雷达生产严重拖延。“阿利·伯克III”的船体变化不大,想对抗13000吨且搭载先进雷达的055,就必须拥有更强的舰载设备。为此,美国海军融合数十年SPY-1使用经验,推出了号称跨时代的SPY-6。但高性能总是伴随着高风险,设计目标太苛刻的SPY-6,实际交付一再拖延,以至于到现在真正实装的只有一套——2023年服役的DDG-125。换句话说,在055问世十二年,服役数量即将突破10艘的情况下,美军计划与之抗衡的“阿利·伯克III”,还是只有一艘。

唯一服役的DDG-125
二、造船厂进度实在拉胯。DDG-125从开工到服役花费了五年时间,这对于一艘改动有限的成熟型号来说,已经不短。原本大家以为这是首舰,造船厂还不熟悉工艺,后续就会加快,谁也没想到这居然是巅峰——DDG-128在2020年开工,历时三年下水,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舾装还没结束;刚刚下水的DDG-129建造周期进一步拉长到四年,服役更是遥遥无期。

美国造船厂的表现着实不堪
事实上,上面这几艘由英格尔斯承建的“阿利·伯克III”,进度已经算快的,巴斯钢铁造船厂的成绩更离谱——DDG-126在2020年就开工,现在还在船坞里没下水呢。最离谱的是,在速度远远落后于计划的情况下,“阿利·伯克III”造价却一涨再涨,从最初的18亿美元,推高到现在的25亿美元,预计明年会升至27亿美元。而这种“越是延误交付,赚的钱越多”的情况不解决,“阿利·伯克III”的交付进度绝对快不起来。

英格尔斯造船厂已经算是表现不错的了
当然,“阿利·伯克III”慢是慢了点,但好歹还能看到实物,美国海军最头疼的,是下一代DDG(X)的延误。作为真正意义上对抗055的主力驱逐舰,DDG(X)本来在2022年就完成初步设计,准备完成后续工序后就开工建造。没想到美国海军很快又认为排水量10000吨的初稿,不足以满足需求,决定推倒重来。到目前为止,设计方案已经迭代到第四版——标准排水量12000吨,预计满载15000吨以上,追上了被视为鸡肋的DDG-1000。但大幅增加排水量意味着造价飙升,装备数量必然锐减,美国海军内部为此沸反盈天。

早知道当年不如直接发展DDG-1000改型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新方案是“先建造吨位上涨,但舰载设备基本不变的过渡型号,等到条件成熟后,再全面升级武备以对抗055”——和早年“阿利·伯克III”的说法一模一样。说白了,美国海军无力解决造舰成本、性能和交付速度之间的问题,却又面临055的现实威胁,最终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一个“拖”字。只要问题现在不爆发,根本不管以后洪水滔天,认识到这个思路后,就能理解美国海军很多令人费解的行为。当然,从国内的角度来看,我们对此是喜闻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