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美国“Army Recognition”网站援引加拿大国防部消息,称其投入7.15亿加元(约5亿美元)升级的“科纳·布鲁克”号潜艇,已经完成改造,计划于近期驶往印太,以“维护地区安全”。怎么说呢,这份看起来冠冕堂皇的任务,对于一艘下水30多年,之前屡发事故,已经足足停航14年的潜艇来说,实在太难了。

美国“Army Recognition”网站的报道
1990年,英国筹备十多年的“支持者”级潜艇首艇下水,后续三艘也在三年内下水成军,这款2400吨级的常规潜艇,顿时成为英国海军的水下中坚。但没过几年英国海军就谋求组建“全核潜艇编队”,于是着手将四艘崭新的潜艇出售。经过一番博弈后,加拿大击败众多对手,购得四艘“支持者”,并且付出的代价很低——加拿大用英国一直欠付的纽芬兰基地租借经费,折抵了4.27亿英镑的货款,只象征性支付了1英镑,另外还掏了9800万英镑改造四艘潜艇。

“支持者”级是英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款常规动力潜艇
到2003年,四艘潜艇先后抵达加拿大获得新生,前几年服役表现也确实不错,曾经有水下隐秘接近英国“皇家方舟”号航母的经历。但从2010年开始,噩耗接踵而来,其中“科纳·布鲁克”号作为该系列的三号艇,表现尤其惊人。2011年6月,该艇以5.9节航速,在温哥华以外水下45米处训练时,因人为失误撞上海床,艇首撞出一个直径两米的大洞。加拿大海军随即着手修复,原计划2017年结束,但实际上一直拖到2019年。

撞出大洞正在修复的“科纳·布鲁克”号
更糟糕的是,该艇于2019年4月又在干船坞中发生火灾,大量电路因此烧毁,修复工作再次延误。2020年,刚刚有所进展的“科纳·布鲁克”号,在进行压力测试时压载水舱破裂,一度被判定为永远无法修复,彻底损失。但当时另外三艘潜艇,也因为发电机或蓄电池故障,无法出航,加拿大海军只能硬着头皮,修理这艘唯一还能动弹的“科纳·布鲁克”号。最终,该艇在2025年2月驶出船坞开始海试,被誉为加拿大最具战斗力的潜艇,也因此肩负起远赴印太的重任。

“科纳·布鲁克”号能修复出海是真不容易
问题在于,“科纳·布鲁克”号早就不是20年前远渡大西洋时的状态,加拿大海军本身也很少涉入太平洋深处,这艘已经在船坞停了14年之久的潜艇,想要横渡太平洋的风险很大,一个不小心就会葬身深海。加拿大海军还指望,这艘耗费5亿美元才修好的潜艇,能撑到2035年,等到下一代潜艇服役再退役呢。

加拿大海军对这艘服役30年的潜艇期待很高
事实上,由于早年英国海军建造“支持者”级的失误,这四艘潜艇交付加拿大时,据说就出现了严重不合规的焊缝,双方为此大吵一架。而现在的局面是,除了刚恢复航行能力的“科纳·布鲁克”号之外,加拿大另外三艘潜艇依然深陷囹圄,加拿大海军等于只有这一艘潜艇可用。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冒着巨大风险组织潜艇前往印太,为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利益而拼命,难度是很大的。

连美国海军核潜艇都镇不住场面,何况是一艘2400吨的常规潜艇
因此,这份“即将前往印太”的宣言,更像是应付盟友的一句说辞,毕竟加拿大海军只要想,就能轻易找到一堆理由不去的理由,无非就是一个拖字。而东亚现在紧张的局势,也确实不是加拿大海军派遣一艘30多年前建造,仅仅2400吨的潜艇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