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脑实则神全, 神全则气全”。脑主宰人的生命活动,如视、听、嗅等和言语、行动、记忆、思维等。

脑主司精神活动,脑功能失常,则出现思维、言语、情志等方面的问题。
肾主骨生髓通脑。肾精不足,髓海不充,脑髓海失养,导致儿童发育迟缓,在肢体、语言及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所以病位在脑,根本在肾。
怎么办呢?只需要滋补肝肾、填精补髓,同时培补后天,帮助改善孩子的状况。

说个门诊案例:
4岁男童,语言发育迟缓(仅能说单字),走路不稳,反应迟钝,目光呆滞,肌肉松软,夜间多尿。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辨证:脑髓不充、肾精亏虚、脾虚失运
调理思路:补肾填精、健脾益气、醒脑开窍

组方:
熟地、山茱萸、山药、远志、石菖蒲、益智仁等。
调理一个月后,孩子能说“爸爸、吃饭”等词语,饮食睡眠好转,走路渐稳;3个月后,反应速度明显变快,叫他名字马上转头,能说一些简短的句子表达需求;
半年后,跑跳也稳当多了,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也能沟通了,语言水平基本追上了。

这个孩子,他的问题出在两个“根本”:先天肾精不足+后天脾胃没劲。
1.肾精亏虚(先天底子薄):肾是先天之本,管着骨骼和大脑发育。肾精不足,脑髓就匮乏呀,就像小树苗没扎根,所以走路不稳、反应慢,语言发育也跟不上。
2.脾胃虚弱(后天营养差):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把食物变成营养。脾胃弱,吃进去的饭没转化成气血,肌肉就没力气,身体也长不好。
所以解决办法就是:给肾“充电”,帮脾胃 “加油”,让大脑 “灵光”。这样一来,孩子慢慢就能追赶上来了。

最后呢,夏主任想告诉家长:
1.补肾要“慢补”:就像给手机充电,不能一下子插高压电。熟地、山茱萸都是温和的药,患儿喝了 1 个月才慢慢见效,家长别着急换方。
2.脾胃是“补药的通道”:如果孩子不爱吃饭、腹胀,就要先调脾胃再补肾。脾胃强壮,胃口好了,补肾药才 “补得进去”。

3.家长“耐心”比药更重要:这个孩子妈妈说,以前总焦虑孩子会不会永远这样,后来每天记录小进步(比如今天多喊了一声“爸爸”),心态放松了,孩子反而学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