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22日,北京南北中轴线上,历经大约九年精心准备和建造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终于落成。到了5月1日,在一位重要领导人的主持下,并且有五十万群众在现场观看,这座纪念碑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大家都知道,纪念碑正面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字,是那位领导人亲手写的。不过,你可能不太清楚,在最开始商量这八个字的时候,其实还改过。领导人还特别指示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不要写上中国共产党。”
【奠基与筹划】
1949年,就在新中国成立大典准备的时候,为了不忘那些为了国家自由和民族解脱献出生命的勇士们,第一届政协会议在9月30号那天决定要建个人民英雄纪念碑。傍晚六点,领导带着所有政协委员来到广场上,动手开始了纪念碑的奠基典礼。
周公率先站出来,给奠基仪式开了个头,他讲了句心里话:“咱们得记住走的人,也得给活着的人打气。”这话一出,在场的各位都觉得心里头热乎乎的。接着,那位伟人也念了一段他写的碑文,里头就四个字儿——“三个永垂不朽”。虽然就三段话,但每一段都含着很深的道理。
接着,那位大人物首先拿起铁锹动土奠基,朱老总、贺老总、粟裕他们几个也赶紧跟上。
1952年5月10号,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筹备小组诞生了。这回,全国好多单位都派了人来参加,主要是北京市的市长彭老在领头干,还有文化部的郑振铎和有名的建筑设计师梁思成在一旁帮忙。
跟之前挑选国旗国徽的流程差不多,这次委员会又搞了个大动作,面向全国征集纪念碑的设计点子。这下可好,大家纷纷拿出看家本领,设计方案多得数不清。就连远在海外的陈嘉庚老先生,他虽然一手创办了厦门大学,但也赶紧响应,动手画了设计图,还专门做了个模型,千里迢迢寄到北京来。
最后,委员会总共收到了240多个设计提案,经过仔细筛选,挑出了八个最具代表性的。这些提案五花八门,有高有矮,形状有矩形的,还有红墙立碑式的……每个提案都挺不一样。大家讨论得最多的几个问题包括:要不要在纪念碑下面建个陈列室,需不需要弄个检阅台,碑体是做成实心的还是空心的,还有碑顶该设计成啥样。
经过一番热烈商量,咱们大致上把这些事儿给定了下来。接下来,陈列室的设计先放着不动,以后还有机会改动。因为城里已经有楼能当检阅台用,所以检阅台这块儿就先不搞了。碑呢,打算做成空心的,以后维修起来也方便。至于碑顶的设计,大家意见太多统一不了,所以就做了三个小一号的模型,摆广场上让大家伙儿看看,提提建议。
梁思成瞧见广场上的模型后,心里头那叫一个急,他赶紧给彭老写了封信,把自己的想法和设计一股脑儿说了出来。他觉得,碑嘛,就得老老实实当个碑,是用来刻字的,不是摆来当雕塑看的。后来,筹备组的人经过好一番争论,最后还是选了梁思成的方案,也就是现在咱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碑体设计搞定后,就像梁思成讲的,碑上肯定得有字。那位伟人亲自给纪念碑写了两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几个大字。写完后,他交给专家看,还特别说让大家多给意见,要是写得不好,他还能再重写。
设计团队的解长贺,接到伟人亲笔题的字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但高兴劲儿一过,他就犯起了难。两幅字都太出色了,他实在挑不出哪个更好。于是,他决定问问大家的看法,结果大家意见还是不统一,各有各的说法。后来,经过好多专家的商量和委员会的琢磨,最终选了右边的那幅字。他们还把另一幅字的落款也融了进去,整出了最终方案。而解长贺呢,他特意把伟人题的字描了下来,留作纪念。
在琢磨碑文内容时,有人提议给伟人写上“中国共产党英烈”这几个字,这提议也挺在理的。但别忘了,伟人早在打算立纪念碑那会儿,心里就有数了,他写的是“三个不朽”。这三个不朽啊,不是说只针对我们党的英烈,而是涵盖了从1840年开始,所有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牺牲生命的“人民英雄”。这么一对比,前面那个提议就显得有点局限了。
伟人对于前面提出的建议,心里头那是一百个不乐意。他觉得,历史的大戏,是咱老百姓唱的,最后的荣光哪能光算在组织的头上?好多真英雄,连名字都没留下。这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得把所有的英雄都展现出来,不能光盯着那一小撮人。伟人这心胸、这眼光,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
“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名字,一开始其实是带着“首都”俩字的,就像委员会收的那个伟人题字的收据上写的那样。但在筹备那会儿,有人跟委员会提了个醒,说这纪念碑啊,它是为了纪念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民英雄,不能只盯着“首都”这一亩三分地。委员会一听这话,觉得挺在理,赶紧跟伟人汇报了一下,然后一拍板,就把“首都”这俩字给摘了。
经过那两件事情,这位伟大人物为了避免类似建议再次出现,就明确说了:“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别提到中国共产党。”
【须弥座设计】
纪念碑主要能分成三块:碑身子、底座和台阶。之前咱们已经好好聊了聊碑身子和台阶的设计,至于底座的设计者,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才女林徽因,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
上面那层小台基,林徽因搞了个新花样,四周围刻了八圈花儿,有牡丹、菊花、荷花这些,都是凑一块儿的,意思是为了纪念和敬仰那些人民英雄,心里还盼着点儿啥好的。下面那大块头台基呢,她打算弄十幅大浮雕,材料都是上好的汉白玉。不过啊,这些浮雕具体咋设计,那就是另外一个人的事儿了。
这十件石雕作品,顺着历史脉络排列,从“虎门烧鸦片”开始,经过“金田农民起义”,一直到“大军百万过长江”结束。每一件都花了工匠们大量的精力和心思。听说,为了让石雕上的人物看起来更真实,他们特地找了真人当模特,先捏成泥人,再给这些泥人“穿上衣裳”,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活灵活现的样子。
【结语】
就像大人物讲过的,“历史的推动者是咱老百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可不仅仅是一座石碑那么简单,它代表的是咱们所有人为了国家能站起来、民族能得自由,吃的那些苦、打的那些仗。
就像周公讲的那样,“缅怀逝去的人,激励活着的人”。当我们凝望人民英雄纪念碑,心里除了对各位英雄的崇敬和哀思,还能感受到一股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这股力量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