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儿媳讨厌婆婆?多半逃不过以下3个原因,扎心了

青柠的异想记 2025-04-21 20:44:18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家庭中最微妙、最复杂的关系之一。

有人说:"婆媳是天敌",虽然这话有些绝对,但确实有很多儿媳和公婆相处的不愉快,甚至很不喜欢公婆。

为什么儿媳会讨厌公婆呢?虽说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不一样,原因却大抵相同。

归根结底,逃不开以下3个原因,你家属于哪种情况?

1、付出不多,管的挺多

很多婆婆在儿子的婚姻中,并没有给予实质性的帮助,但却特别喜欢插手小家庭的事务。

比如:

儿子儿媳怎么花钱,她要管,儿媳喝一杯奶茶,一会说不健康,一会说浪费钱,主打一个你不听我的,我一直嘚嘚你。

儿媳怎么带孩子,她要干涉,孩子热的冒汗,她觉得薄非要再穿两件,孩子打个喷嚏,她说妈妈没照顾好。

就连孩子吃撑了,也说是妈妈的错,甚至夫妻俩的相处模式,婆婆也要指点一番。

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典型的"边界感缺失"。婆婆认为儿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所以理所当然地介入。

小雅结婚后和老公单独住,但婆婆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关心"他们吃什么、钱怎么花,甚至要求小雅必须按照她的方式做家务。

小雅抱怨:"她既不出钱也不出力,却总想让我按她的方式生活,真的很窒息。"

若婆婆出钱又出力的情况下,干涉小两口的生活、孩子的教育,儿媳自然不敢反对。

但若婆婆过度干涉,却没有相应的付出时,儿媳难免反感。

所以说,好的婆媳关系,需要的是"帮忙不添乱,建议不干涉",否则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深。

2、给的不多,算计挺多

有些公婆在金钱和资源上对儿子儿媳很吝啬,但在"算计"上却格外精明。

比如:

要求儿媳必须孝顺,但自己却不愿在经济或生活上给予支持;

在财产分配上明显偏袒儿子,甚至防着儿媳;

嘴上说"把儿媳当女儿",行动上却处处提防。

做公婆的偏向儿子,本身没什么毛病,谁家的父母疼谁家的孩子,这很正常。但很多人是既要、也要、还要。

既要儿媳对公婆像对亲爹妈一样孝顺,也要儿媳像在公司一样当牛做马,还要她们乖巧、听话、懂事,不能有什么怨言。

但自己什么都不愿意给,什么都不愿意付出,什么都要提防儿媳。这种情况下,儿媳怎么去喜欢公婆?

大家都不是傻的,你对我大方,我自然敬你三分;你对我算计,我凭什么真心待你?

若公婆在金钱和资源上斤斤计较,甚至处处防备儿媳,那也别怪儿媳对她敬而远之。毕竟,感情是相互的,付出多少,才能换来多少尊重。

3、能力不大,口气还挺大

有些公婆自身能力有限,既不能在经济上帮衬小家庭,也不能在育儿或家务上提供实际帮助,但却特别喜欢"摆架子",用长辈的身份压人。

比如:

自己没带过几天孩子,却对儿媳的育儿方式指指点点;自己婚姻并不幸福,却喜欢教育儿媳"该怎么当老婆"。

明明不懂现代生活,却固执地要求儿媳按她的老规矩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达克效应"。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越是认知水平低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

小林的婆婆从没工作过,却总喜欢批评她"事业心太强,不顾家"。

更让小林无语的是,婆婆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却坚持认为"以前带孩子哪有这么麻烦",甚至反对给孩子打疫苗,导致小林不得不强硬回怼。

《都挺好》里苏明玉说过:"有些长辈,除了年纪大,没有任何值得尊敬的地方。"

若公婆既不能提供实际帮助,又喜欢用"我是长辈"来压人,那只会让儿媳觉得厌烦。真正的威信,不是靠年龄,而是靠智慧和付出换来的。

婆媳矛盾不是单方面的错,但如果婆婆能做到以下几点,关系会缓和很多:

①少管闲事,多给空间——儿子成家了,他的生活应该由他自己和妻子决定。

②要么出钱,要么出力,要么啥也没吭气——如果什么都不愿付出,至少别添乱。

③尊重儿媳,别摆架子——时代变了,过去的经验未必适用,学会倾听比固执己见更重要。

最后,送给所有婆婆和儿媳一句话:

"婆媳之间,最好的关系是'客客气气,保持距离',而不是'亲如母女'。"

毕竟,母女是血缘,婆媳是缘分。保持边界感,互相尊重,才是长久相处之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0 阅读:70

青柠的异想记

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理性解决亲密关系、家庭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