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大清头号通缉犯,然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被誉为民族英雄

碧海蒼山玉宇 2025-04-07 08:46:35

在中法战争的历史进程中,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这场战争的主力之一。需要注意的是,“黑旗军”既非清朝廷正规编制的经制之师,亦非地方自行组织的团练武装,而是一支具有反清性质的义军队伍。刘永福本人,一度还被朝廷列为通缉要犯,位居通缉名单之首。在此背景下,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是:这样一支原本以反清为导向的武装力量,究竟通过何种途径与机制,在中法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战场上的王牌之师?

【传奇人物刘永福】

刘永福祖籍福建,后举家迁徙至广西。其家族世代务农,家境素来清寒。历经数代经营,至道光年间,家族境遇方有稍许改善。然刘永福诞生之际,天灾频仍,粮食欠收,致使全家生计维艰,温饱难继。

刘永福出身贫寒,自幼未得受教于学塾。然其身形伟岸,生性尚武。咸丰伊始,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两广,受此风潮影响,刘永福投身于广西天地会起义,从而开启反清之征程。

在清朝廷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进程中,广西地方行政机构亦对天地会起义实施了严酷弹压。彼时,天地会起义军首领吴亚忠,罔顾刘永福的恳切劝诫,执意选择与清朝官军展开正面抗衡。鉴于此局面,刘永福遂率领麾下三百部众,毅然踏上独立转战之途。

自咸丰三年起,迄同治六年止,刘永福于广西与越南交界区域长期展开游击活动,其对手为清军。在此期间,刘永福被广西巡抚衙门列为首要缉捕对象。

刘永福为规避与清军的直接冲突,率部转移至越南北部毗邻中国的边境区域。在此,他施行屯垦练兵与保境安民之举措,致力于实现物资的自给自足。同时,刘永福竖起七星黑旗,以彰显忠义。正是这面七星黑旗,成为“黑旗军”名称的由来。

刘永福堪称卓越将才,于其统领之下,黑旗军训练有素,渐成一支具备强大战斗力之武装力量。至同治十二年,黑旗军规模扩充至两千余人。彼时,越南政府对这支驻扎于其境内的反清义军持放任态度,未加干涉,任其势力逐步壮大;而清廷因受限于地理等因素,无法深入越南境域实施镇压举措。此等局势,无疑为黑旗军的发展营造了有利契机。

所幸,黑旗军秉持严明军纪,既无滋扰民众之举,亦未与当地官府滋生纠葛。非但如此,黑旗军还间或襄助越南政府清剿边境匪患。基于此,双方长期维持着一种隐性默契,处于和平共处之态势。

然而,清政府针对刘永福所率黑旗军,始终秉持着敌对与镇压之态势。鉴于中越边境区域地势错综复杂,高山连绵、丛林茂密,如此地理条件对出境军事行动极为不利,致使清政府的镇压企图一直未能得逞。

【黑旗军走上抗法的道路】

光绪七年,法兰西国举兵征伐越南,意在将其纳为保护国。此行径不仅遭遇越南方面顽强抵御,亦受到清王朝廷的坚决反对。于法军侵占越南进程中,黑旗军成为其难以逾越的阻碍。鉴于黑旗军在大清西南边陲发挥着关键的缓冲作用,故而深谙权谋的慈禧太后,在第二次临朝听政之后,审时度势,调整策略,由起初的敌视与镇压,渐变为默认并保全黑旗军,旨在达成保藩固边之战略目标。

然而,黑旗军并非隶属于清廷的正规编制武装力量,无法以公开、堂皇之姿获得官方倚仗,亦不能被公然调用。慈禧太后出于巩固边疆、捍卫藩属之考量,意图借助黑旗军以制衡法军。在此情形下,官方仅能以隐秘方式对黑旗军予以资助,而绝无公开支持之可能。

从历史背景来看,慈禧的考量有其内在逻辑。彼时,刘永福所率黑旗军尚未纳入朝廷招安体系,在名分上仍与清军处于对立态势。与此同时,关于是否介入援越抗法一事,朝堂上下存在显著意见分歧。诸多朝臣秉持观点,认为中国不应干涉越南内部事务。基于上述因素,尽管慈禧有意借助黑旗军力量抗击法国侵略,却只能隐秘谋划、暗中布局。

刘长佑,彼时任职云贵总督,为矢志不渝的抗法中坚力量。其于入京觐见慈禧太后之际陈言:法国图谋吞并越南之心昭然若揭,当下法军持续增兵,然其图谋未竟,关键阻碍在于黑旗军。刘长佑进而提及,法国方面已公然悬赏万金以求刘永福之首级。

在获悉刘长佑所呈奏报后,慈禧太后遂摒弃了对于借助黑旗军抵御法军这一策略的顾虑。旋即,她敕令刘长佑等人妥善处置相关事宜,务必使所部与广西诸军相互策应、协同配合,同时谋划以恰当方式笼络刘永福,以此强化抗法力量的整合与协作。

在清廷的扶持助力下,刘永福毅然立下抗法到底之决心。光绪八年三月,他亲率三千黑旗军,与越军会合后,主动向法军发起反攻。旋即,刘永福于河内城举行庄重誓师仪式,表明其志在为越南荡平敌寇,亦为捍卫中国边疆而奋勇作战之坚定信念。

公元1883年4月13日,黑旗军于纸桥地区与法军展开激烈交锋,期间得到越军协同作战。此役,法军遭受重创,其司令李威利当场毙命,数百法军亦命丧战场,黑旗军一举斩获闻名遐迩的纸桥大捷。经此一役,越南国王为嘉奖刘永福卓越战功,特授予其一等义良男爵爵位。

黑旗军于重创法军之后,诸多朝臣向朝廷上奏,恳请在军需及兵力配置方面对黑旗军予以支援。在此情形下,慈禧太后对黑旗军的态度从暗中支持转变为公开扶持。光绪十年八月初四日,清廷颁下谕旨,赐予刘永福四品官衔。时隔一月,朝廷又责令广西巡抚负责对黑旗军实施接济。

九月二十日,慈禧太后颁下谕令,饬拨白银十万两予刘永福,并调遣军队分别从广西、云南开赴越南北部。自彼时起,黑旗军获称“刘团”,且正式纳入地方团练武装序列。

慈禧对于黑旗军的策略,经历了从最初的敌视与镇压,逐步转变为默认其保全,乃至最终公开予以资助的过程。此策略的演进,一方面与法国妄图侵略中国的局势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这一转变也充分彰显了慈禧为维护边疆稳定,所具备的勇于摒弃前嫌、果断调整策略的卓识与魄力。

在中法战争的历史进程中,黑旗军以卓越表现彰显其实力,于抗法战场上屡立战功,成为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作为黑旗军将领,刘永福凭借功绩获任记名提督、总兵官等职。至民国六年,刘永福于广西钦州溘然长逝。因其在抵御外侮中的杰出贡献,后世对刘永福给予高度赞誉,尊其为民族英雄。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