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胡乔木:中共中央一支笔》
2:《毛泽东四大秘书》
1967年,中南海发生了一件怪事!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25年之久,被誉为“党内一支笔”的胡乔木,竟然被赶出中南海,沦为人人喊打的对象!

然而造化弄人的是,毛主席有意保护,胡乔木也翘首以盼,可两人却阴差阳错,直至伟人去世,也没能再见上一面
从毛主席的秘书,到中央的笔杆子,再到惨遭迫害,胡乔木与毛主席之间关系。
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后来又是为何被迫离开中南海的呢?
事实上,胡乔木之所以进入毛主席的视线,还得从一篇文章说起:
1939年,为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身为《中国青年》主编的胡乔木,亲自写了一篇名为《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登报。

其独到的观点,畅达的文笔,让许多读者都拍案叫绝,甚至就连阅览群书的毛主席,也是胡乔木这篇文章的读者之一,他看后大为欣赏,毫不吝啬地夸赞“乔木是个人才”
这位在延安组织内,小有名气的文字工作者,就这样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两年后,毛主席身边人手不够,这时,他突然想到了那个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年轻人,于是亲自点将胡乔木担任秘书,同时兼任中央政治局秘书。
据胡乔木的女儿回忆,在父亲上任前,毛主席身边其实是有笔杆子的,写大文章没有问题,但是写小的不够快,而当时环境又比较紧急,胡乔木便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毛主席突如其来的任命,胡乔木虽然感到受宠若惊,但他还是毅然决然接下了任命,而这一干,就是20多年。从最初,只是简单的校对文章、掌管文书,到后来,渐渐开始挑大梁,给首长起草文书、为官媒撰写社论,胡乔木已经成为毛主席身边,最得力的秘书之一。
可是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位毛主席身边的大红人,竟然也会遭遇滑铁卢!
1959年的庐山会议,让这对搭档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而胡乔木日益加重的神经衰弱,更是让他无法胜任日常工作,甚至连笔都拿不起来,无奈之下,他只好给毛主席写信,申请长假去杭州休养。

1966年,十年运动悄然而至,胡乔木虽然在千里之外的杭州,但却已经敏锐地嗅到了紧张的氛围,果不其然,很快,他就收到了回京参加运动的通知。
离京多年,胡乔木并不知情,如今中央内部到底是什么情形,而这场运动风向如何,他更是没有丝毫头绪。
当时,毛主席恰好在杭州开会,胡乔木便希望与伟人见上一面,顺便打探一下情况。虽然过程并不顺利,但几经辗转,两人终于碰了面,毛主席特地叮嘱胡乔木“你回到北京,少说话,多看看,多了解情况”
然而,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竟然是两人的最后一面。

待胡乔木回到北京后,迎接他的,便是一场猛烈的狂风暴雨。从前红极一时的笔杆子,被扣上了一顶又一顶的帽子,即便当时,胡乔木处于病休状态,但也没能幸免于难,更要命的是连家都不能回,直接被一个人赶出了中南海。
自从1949年,跟随毛主席一同搬进中南海,胡乔木已经在这里住了17年之久,现在怎么要让他搬走呢?将他赶出去的人是谁呢?
毛主席得知胡乔木的情况后,会不会对这位昔日秘书伸出援手呢?点击关注我们继续:
1967年,胡乔木奉命回到北京参加运动,一天,他正在中南海颐园家中休息,突然接到一则通知,康生要见他,尽管,胡乔木并不清楚对方的真正意图,但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来看,他敏锐地意识到了不对劲。

两人见面后,康生先是简单寒暄了一会儿,可他接下来的话,却直接给了胡乔木当头一棒,要求他搬出中南海。
康生给出的说法是,中南海要修路,正好要占用颐园的这处房子。可胡乔木却心知肚明,这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罢了,就这样,他带着一家老小搬出了,已经住了17年之久的中南海!
少了这层红墙的庇佑,再加上运动也愈演愈烈,胡乔木的处境越发艰难,他不仅隔三差五要被拉出去挨批,大街小巷还贴满了“打倒胡乔木”的标语。
直至第二年,毛主席外出时,偶然路过此处看到了这些标语,惊讶于这位昔日的秘书怎么挨批了?

他试图敲门去看看胡乔木,而胡乔木后来也给伟人写信问候,提出见面意愿,但因为各种阴差阳错,在此后的将近十年时间里,直至毛主席去世,这对昔日的主仆搭档,再也没能见上一面。
毛主席虽然人没到,但他关照胡乔木的消息,却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北京城,这无异于是一块“免斗牌”,而周总理也抓住这个机会,以中央的名义发文,停止对胡乔木的迫害。
就这样,胡乔木在那场运动浪潮中,没有遭受更严重的冲击,安稳度过了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