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粟裕会上挨批,昔日老部下当众“背叛”:我要揭发他的大阴谋

雪青爱历史 2025-04-18 16:42:38

参考资料:

1:《1958年粟裕挨批后萧劲光答毛泽东询问称:粟是好人》中新网

2:《粟裕与毛泽东的交情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中新网

3:《不尽的思念》大江南北

这是开国大将粟裕的至暗时刻!

1958年中央军委会议上,粟裕在众目睽睽之下遭遇围攻,不仅惨遭撤职,还被扣上帽子!

更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粟裕跌落神坛之际,昔日同僚也纷纷对他落井下石,其中甚至还包括几名,革命时期的老部下,其中一人更是直言,我要揭发粟裕的大阴谋!

从战功赫赫的开国第一大将,到一落千丈的罪人,粟裕到底经历了什么?犯了什么错误?而其他人的态度又如何呢?

事实上,粟裕之所以沦为“众矢之的”,主要是因为三件事:

第一件是在1955年,粟裕在未请示国防部长彭德怀和未获国防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下达解放马祖列岛的作战命令,彭、粟二人本就有工作摩擦,再加上这次越级指挥、违反组织纪律一事,两人算是从此结下了“梁子”。第二次是1957年访问苏联时,粟裕在与苏联总参部交谈中提到中苏总参的权力差异,本意为探讨制度不同,却被别有用心之人曲解,传至毛主席耳中,成为“话柄”。第三次是1958年,粟裕未经批示,擅自以国防部名义下令驻朝鲜的15个师撤回国内,虽出于军事考虑,但再次忽视组织程序,触怒了彭老总。

表面上来看,粟裕的确存在不当之处,但其实,并非完全无法解释,甚至在后人看来,那些过往多少有些“欲加之罪”的嫌疑。

然而,在当下那个环境下,一些人故意“从中作怪”,将那些问题“无限放大”,直至将人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

1958年,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时任总参参谋长的粟裕受到批判!

大会上,同样受到批评的叶剑英元帅,为粟裕发声,萧劲光大将也讲过,粟裕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是好人。当然,也不乏一些负面的声音,有人趁机落井下石,也有人扛不住压力,进行了所谓的“揭发”。

可这些还远远不够,紧接着,有关人员特意将发言权交给三个人,他们分别是叶飞、陶勇、王必成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早在抗战时期,叶飞、陶勇、王必成就是粟裕最得力的助手,直至建国后工作,一直也保持着亲密关系,被称之为粟裕手下三杰“叶王陶”,按照军队中历来的说法,这三人就是粟裕的“嫡系”。

如果说,他们能够站出来主动揭发,必然会给粟裕重重一击,正因如此,他们都被作为重点工作对象,指定发言,揭发粟裕,批判粟裕!

然而,会议期间,无论对方威逼利诱使用各种招数,叶飞始终都闭口不言。

紧接着,轮到陶勇发表看法,他当众大大咧咧地说道,我没啥文化,也不会写字,有人给我写了一份材料,我就照着念吧,如果有念错的地方,请大家别笑话。

两位将军一个沉默,一个装傻,但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拒绝揭发粟裕的立场!

可相比之下,王必成的发言,却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因为他张嘴第一句话就是,我要揭发粟裕的大阴谋!

此话一出,现场瞬间鸦雀无声,谁也没有想到,他会将调子起得如此之高,但这也令一些人感到窃喜。

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高兴,王必成接下来的话,却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那么,王必成会不会对老首长落井下石呢?还是说另有隐情?粟裕后来的结局又会如何呢?

事实上,这不过是王必成的一个小伎俩,就在那些策划者以为,一切都会按照他们想象的发展下去时,王必成却话锋一转,强调了粟裕在战场上的“谋略之大”。

王必成用洪亮地声音讲到:我跟随粟裕多年,对粟裕的大阴谋有两点体会,最深就是“大”和“谋”

当年济南战役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粟裕就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提出了淮海大战,中央也采纳了这个建议,最终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粟裕的这个功劳是非常大的。

至于粟裕的谋有多大,我是个小人物,不敢评论,也没资格评论。但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最清楚,至于阴的一面,我从来没见过,也没有体会,就连主席团对‘阴’的问题也还未接触到。

从革命功绩,到伟人评价,王必成的这番大胆发言,不仅激起了老同志的回忆,连连为他叫好,而另一些人也顿时无言以对。

就这样,叶飞、王必成、陶勇,这三位粟裕的老部下,他们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在批斗会上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尽管,为粟裕发声的同志不在少数,但终究还是覆水难收。粟裕受到批评后被停职,从此结束了军事生涯,甚至直到去世,也没等到恢复名誉的那天。直至1994年,这桩长达36年的冤案,终于迎来了清白时刻!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