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越寒越易上火,一剂千古方,清上焦热,温下焦寒

佩江 2025-04-17 12:55:35

大家好,我是张医生,如果你经常出现口腔溃疡、牙龈肿痛与便秘等,却又不耐寒凉药物的情况,多归属于 “上热下寒” 证型,核心病机为中焦枢机不利。

《黄帝内经》指出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现代人群嗜食生冷(如冰饮、刺身、凉茶),易致脾阳受损。脾主运化,脾阳虚弱则中焦气机壅滞,形成 “寒热格拒” 状态。

心居上焦属火,肾居下焦属水,正常生理状态下心火下温肾水,肾水上济心火,即 “心肾相交”。若中焦痞塞,心火不得下潜则上焦燥热,肾水难以升腾则下焦虚寒,终成上热下寒之象。

此证典型表现为上半身燥热(面赤、咽痛、口疮)与下半身畏寒(腰膝冷痛、下肢不温)并存,常伴大便溏薄、遇冷腹泻等脾阳虚弱症状。单用苦寒泻火之剂虽可暂缓上焦热象,却会进一步损伤脾阳,加剧寒热错杂局面。

张仲景《伤寒论》栀子干姜汤专为调和此证而设。方中栀子清泻上焦郁热,《本草经》载其 “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干姜温煦中焦脾阳,《别录》称其 “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二药寒温相济,栀子防干姜助热,干姜制栀子伤阳,共奏清上温下、燮理阴阳之效。

需强调,中医辨证讲究个体化差异,上热下寒或兼肝郁、湿浊等兼证。调理需结合体质、饮食偏好综合判断,建议遵医嘱用药,方能契合病机,标本兼顾。

6 阅读:296
评论列表
  • 中医好历害的一剂千古方.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中医這点做到啦。能天天出來宣传大家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呢,这点中医还是做到啦。你要是说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是不对,那他们就会说你不爱国,汉奸等等。这点中医们也做到啦。(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

  • 2025-04-20 00:55

    怎么看感觉怎么没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