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海军司令?竟然跟我借渔船?”1950年3月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去视察刘公岛时,被渔民的话噎住了。
彼时一穷二白的中国海军连视察用的舰艇都安排不了,还要跟渔民借渔船,这让萧劲光感慨万分。
等到1987年,从司令员位置上退下来已经7年,30年间他亲眼见证了中国海军突飞猛进的发展,老将军为中国海军深感自豪,海军后续发展的计划也深深融入骨血。
“中国不准备建造航母……”但冷不丁的一则新闻却让老将军拍案而起。
他迫切的找来刘华清司令员,中国海军强军梦是老将军毕生执念,他要问清楚为什么不建航母!
“旱鸭子”要出海我国有5.52万公里的边境线,大陆海岸线加上岛岸海岸线,海岸线总长超过3.2万公里。
陆地边境有界碑有边防战士们守卫,海岸线没有明确的界点,这么长的国境线就必须依赖海军。
在世界海军历史上,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正式的海军诞生,17世纪中叶英法等国开始建立常备海军,依赖工业革命,各国海军发展突飞猛进。
但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忽视了对外交流,也根本不知道世界上的海军发展到怎样的高度。
直到被列强的铁炮轰开国门,晚清政府才如梦初醒,但碍于工业水平一直停滞不前,我国一直没有打造出强有力的海军部队。
但也正是压迫和苦难让中国人觉醒,当毛主席带着全国人民迎接全面解放的喜悦,1949年2月25日,重庆舰舰长邓兆祥带着官兵们改旗易帜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也非常惊喜,在慰问电报中指出:
“中国人必须建立自己强大的国防,你们就是中国海军的先锋。”
之后为了准备打渡江战役, 4月23日在粟裕的部署下,一支以张爱萍同志为司令兼政委的“华东军区海军”在泰州成功建立。
中国海军的建立终于有了眉目,而海军真正成建制成为拱卫祖国海域的利剑,还是要到建国之后。
蒋介石和美国人隔着海峡对新中国虎视眈眈,建立起正规的海军迫在眉睫,中央马上开会商讨由谁来出任海军司令,来带领全国的海军建设发展。
这个人选不仅要有将帅之才还要有较高的战略视野,能真正为中国海军的发展打好基础。
那时作为中国首支海军部队司令员,张爱萍的呼声很高,但中央反复权衡后却没有这样安排,毕竟带一支部队和带一个兵种差别还是很大的。
在深思熟虑后,1949年10月,时任湖南军区司令员的萧劲光刚在衡宝战役中跟白崇禧正面较量完,就接到了毛主席的电报,邀他进京一叙。
在抗战时期,萧劲光便是八路军陕北留守兵团司令,一边要打鬼子一边要防胡宗南,手头人不多却把守卫中央的工作做的很好,智谋韬略可见一斑。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又要苦撑南满,跟阴险狡猾的杜垏明多次正面交手,硬生生抗下数次围攻,他的用兵作战手法多样,又扛得住重压,深得中央信任。
见到风尘仆仆的萧劲光,毛主席指着作战图对他委以重任:
“中央已经决定要建立海军和空军,空军司令让刘亚楼去当,你来接海军司令员怎么样?”
萧劲光属实没想到主席会交代这么重要的任务,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他坦率直言:“主席,我是旱鸭子还晕船,也没带过海军啊,能当海军司令么?”
“让你指挥又不是天天出海!”
毛主席对萧劲光很是信任,海军作为新中国要建立的新兵种,它的领军人物必须具备很强的开创能力,萧劲光很显然具备这样的能力。
等到他走马上任后,虽然知道海军的基础薄弱,但真正了解到实际情况还是感到异常棘手。
他拉着张爱萍等人,虚心听取他们的工作经验,一同讨论海军的未来发展。
那时的海军军舰不仅性能落后还非常陈旧,大部分都解放军在战斗中缴获的,来历五花八门,也有广东军区的紧急跟地方购买征调的。
大大小小的舰艇134艘,加在一起排水量不过4万吨,航速慢设备陈旧,这样的开局装备要打造一只军种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但萧劲光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海军,为了实地了解祖国的海域边防,他索性从鸭绿江开始一路南下考察,一站一站了解驻防重点。
军舰短缺是那时海军的短板,等他到了刘公岛就发生了开篇那尴尬的一幕,他作为海军司令,出海还要跟渔民借渔船。
这件事被萧劲光深深印刻在脑海,时时鞭策自己还需努力,要加快速度建起强有力的中国海军。
也就是萧劲光去刘公岛两个月后,刚成立的中国海军就和陆军配和,一起打了首次海战——解放万山群岛。
“别人海军都是舰对舰炮对炮,怎么会有海军拿着刺刀跳到别人甲板拼命的,你们竟然还扔手榴弹……”
这是一个被俘的国民党水兵令人捧腹的吐槽,而这其中也透露着新建海军的艰辛。
那时候的海军战士都是陆军士兵转来的,即使是海战还在用陆军的作战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1950年4月14日,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大会召开,与会的1000位海军官兵甚至海军军服都没统一,场地都是借用协和医院的礼堂。
萧劲光认真总结了海军的建设要点:
“我们要建的是一只能保卫祖国的海军,绝不是侵略他国的海军,众多岛屿是我们的优势,战略上我们要重防御轻进攻。”
在萧劲光的安排部署下,张爱萍担任了华东军区司令员,同年中南军区海军组建,加上青岛的海军基地,适配我国的北、东、南三大海区军事部署逐渐成行。
为了让海军的技术发展和思想建设统一,重视人才教育的萧劲光还兼任了第一海军学校校长的位置。
短短十年时间他就推动了10所海军院校的建立,还有6所预备军校,在全国范围吸收人才加入海军。
快艇部队、潜水艇支队、驱逐舰大队……依照萧劲光的部署,在我国三大海域上,一支支强悍的舰队组建完成,中国海军初见雏形。
三十年的执念萧劲光用了30年的时间让中国海军从无到有,虽然他卸任时谦虚的说海军还不算强大,但他高瞻远瞩的部署已经为中国海军发展铺垫好了方向。
但不论海军的装备和技术发展的如何迅速,始终有个执念压在萧劲光的心头,也压在千千万万海军战士们的心头——“中国何时能有自己的航母?”
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最重要的战略装备,不是普通的舰艇仅仅用于海战,它可以搭乘一些舰载机,在作战时夺取制空权,但凡重视海军发展的大国都在研发航母。
除了航母以外,核动力推进的潜艇相交一般潜艇可以搭载更多的装备,在作战时具备打击目标力度更为强悍,也是各国海军急需补充的一环。
中国海军刚组建的1950年,美国的海狼号和魟鱼号核潜艇投入使用,萧劲光就深刻意识到必须要争取建造这些国之利器。
1958年他向中央军委提出建议,希望在第二个5年计划中,让中国也拥有一艘核潜艇,那时分管科研工作的聂荣臻元帅奉命督造。
但那时候的中国还没有成熟的核技术,隔年赫鲁晓夫来华访问的时候,毛主席曾试探的提出希望苏联在核潜艇上给予技术上的帮助。
赫鲁晓夫顿时傲慢起来,他认为以中国那时候积贫积弱的国力搞核潜艇就是天方夜谭,还不如寻求苏联海军的保护。
之后他又准备撤回了援华的苏联专家,毛主席没有因为对方的无礼发怒,他坚定的表示:
“我们自己试着建造核潜艇,哪怕要用一万年!”
宁折不弯铁骨铮铮,谁能想到中国的核工程就是在他人的蔑视下默默起步,最后逆风翻盘。
1961年萧劲光就报请中央带着海军科研部成立了核动力研究室,全力研发核潜艇。
可开始没多久,国民经济出现问题,为了保障原子弹的研发,不得不暂停核潜艇的研究,一直到3年后,由周总理再次推进,核潜艇研发才再次重启。
一代代的科研工作者抓紧一切时间推动工程的进步,终于在1970年8月28日,我国核潜艇核动力的陆地模拟实验成功。
萧劲光他终于不辱使命,中国海军拥有自己的核潜艇指日可待。
对于另一个大国重器航空母舰,却一直是萧劲光内心的遗憾,那时候航母不仅对制造工艺要求严苛,研发、制造需要的材料费和建造费用加在一起是个天文数字。
刚建国的时候国家底子薄,要建造航母在经济基础上就不可行,但萧劲光依旧没有放弃对航母的规划,研发核潜艇的同时他也提出了建造航母的构想。
上世纪70年代,萧劲光跟中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不论是从海军今后的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总体部署上,建造航母都是大势所趋。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政治上比较敏感,有些人跳出来说萧劲光是“大海军主义”,这样的帽子却直接被毛主席和周总理摘了下来,萧劲光的眼光确实极具前瞻性。
从那时起,制造中国自己的航母就被正式列入中国海军未来发展的规划中,蓄势待发等待机遇的到来。
1980年,萧劲光已经在海军司令员的位置上待了30年了,他甚至是世界海军史上任职最长世界的司令员。
在这个位置上他完成我国现代海军科学合理的战略划分,为中国海军培养了很多的后继之才,也助推了大国重器的建造。
毛主席曾说:“萧劲光在,海军司令不易人。”
足见党中央对他工作的认可,可随着年岁渐长、疾病缠身,萧劲光多次请辞,到了1980年中央才同意他卸任。
萧劲光虽然不在司令的位置上了,但对中国海军30年的感情深厚,他就像中国海军的父亲,时时关心子女的成长。
1987年,萧劲光已经84岁高龄,因为癌症的折磨而常常住院。
但他当天获悉了那则“中国不打算发展航母”的新闻后,即便身边人劝慰他不可动怒,他还是愤恨不已地说道:“刘司令是怎么考虑的?以前他是支持要搞航母的!”
随后他还直接找来了刘华清,质问他是谁说的中国不打算建航母。
强军梦不可动摇那条新闻是总参的一位领导在接待外宾时提及的,谈论起中国海军时,由于海军一贯的战略是重视近海防御,他便提到中国不需要也不准备搞航母。
时任海军司令员是刘华清同志,他听到新闻的时候也十分错愕,萧劲光的秘书找来后,他便赶紧赶到老司令的住处,俩人促膝长谈。
面对刘华清,萧劲光迫不及待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初建立海军的时候以近海防御优先是自己的看法,但绝对不是放弃中远海作战。
我国海军建立的初衷就是积极的近海防御,这可不是在近海等挨打了再反击,世界上不论那个兵种都很重视进攻,所谓积极防御也就是进攻性防御。
而且就算身处和平年代,谁也不能预估今后我国会不会再次遭受侵略,一旦需要在海上开辟战场打击军事目标,中海、远海的战略部署也是缺一不可。
对于萧劲光的担心,刘华清也深感赞同,他一直主张要搞中国自己的航母,但苦于现在技术还不成熟,难免会有一些反对的声音流出来。
他跟萧劲光保证,目前海军内部并没有放弃发展航母,甚至还拿出了近期针对航母建设的会议纪要,萧劲光才放下心来。
刘华清回去后就马不停蹄的把自己的看法写成报告,并上报中央军委,中国没有航母,打起仗来只能望洋兴叹。
萧劲光也在同年的《海军杂志》上发表文章,明确指出:“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航母!”在这个问题上两位司令观点高度一致,引发社会热议。
因为他们对航母的热忱,那时候社会上也掀起了航母热,有不少少年儿童给海军杂志寄来自己的零花钱,希望能支持海军购买航母,中国少年有志于此,未来可期。
中央对两位司令的看法也表示赞同,其实毛主席和周总理还在世的时候就曾多次提及,“中国缺大船,受制于人”,这说明建造航母是几代人的梦想。
刘华清司令员早在1970年被调去海军造船工业领导小组时,最主要的工作重心就是发展中国海军的大型军舰,航母和核潜艇都是他热切关心和主力推进的项目。
那时候他收集了很多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大国写出的航母资料,对建造我国的航母也多次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支持。
1980年5月已经是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跟随军事代表团前往美国考察,在圣迭戈海军基地他第一次登上了航母。
作为考察的最后一站,美方给中方准备的压轴大戏是允许中国的军方领导登上“小鹰号”航空母舰。
那时的美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航母大国,他们或许发自内心的认为中国人搞不出来自己的航母,他们这样的做法就是在跟中国炫耀肌肉。
没有任何隐藏,美国的航母袒露在中国军方的面前,这样的做法就是赤裸裸的挑衅,但怀揣“航母梦”的刘华清还是带着谦卑的心态走上了航母。
航母上所有敏感的部位和高精尖的技术设备,给了刘华清深深的刺激,这都是世界顶尖的技术汇聚起来的果实,中国的航母梦任重道远。
从那次后他更坚定要建造中国自己航母的追求,“弱国无外交”,如果中国放弃航母,那今后在海域战场上只能任人宰割。
1987年11月,由邓小平亲自点将,刘华清接任聂荣臻成为统揽军队装备现代化建设。
这之后的十年他不遗余力的推动我国航母建设,从人才储备到技术积累,中国航母发展不再是梦想,迈开了实践的步伐。
随着在瓦良格号运抵中国,2004年8月中央批准航母工程上马,这艘因为苏联解体未建成的航母成为中国航母能拿到最好的模板。
经过改装和试水,这艘航母成为辽宁舰,除了舰载实验,我国还成功培养了不少舰载机的飞行员。
紧接着2017年下水的山东舰才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艘国产航母,有辽宁舰的珠玉在前,这艘航母服役后,中国进入双航母时代,腰杆子更硬了。
相较于之前两艘航母使用的滑跃式起飞技术,今年下水的福建舰完成了电磁弹射技术的突破,世界上仅有中美两国掌握这一技术,美国目前竟然还不如中国成熟。
这一技术突破也说明,中国的航母建设已经走上了快车道,没有辜负萧劲光、刘华清他们这些老一辈领导人的信任和嘱托。
也是在今年,美国的军事专家公开发表了一篇对中国航母近况的分析,大胆猜测中国已经完成了核动力航母的设计,很可能2025年就会开工建造。
中国的航母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灯下,多年的奋起直追终于打破了美国人编造的“航母无用论”的谎言,完成了超车逆袭。
1989年萧劲光去世,他留下的书稿中始终未曾放下海军的强军梦,他的骨灰按照遗愿被撒入东海,希望有朝一日看到海军更加强大,台湾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他去世后,刘华清秉持他的夙愿,努力推动航母的发展,一代代的领导人带着中国海军走上强军之路,老领导们可以宽慰了,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